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年明

  情感教育是培养学生非智力因素的教育,它可以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动力,起到智力因素所不能起到的作用。下面我就如何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开展情感教育作探讨。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及其特征
  所谓情感教育,就是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使教师乐于教,学生乐于学,使全体学生在师生融洽、合作的气氛中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它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挖掘教材内容,通过一系列方法、技能或技巧,创设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情境,通过学生在心境欢快、情感融合的氛围中学习知识,增长智慧,并最终形成稳定乐学、勤学的态度和能学、善学的能力。实行情感教育,关键是改善和优化教育环境,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活泼的教学氛围,激发学习动机,培养持久的学习兴趣。
  二、情感教育的作用
  情感对人智力发展的作用早已被大量的研究所证明。英国优生学者心理学家高尔顿研究了“热情”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认为:“不存在没有热情的智力,也不存在没有智力的热情。”这里所谓的热情,在普通心理学中称为“强烈、稳定、持久的情感”。日本著名教育心理学家泷泽武久在谈发展学生的智力时强调:“不能无视情感的作用。情感交织在人的思维中,或者成为刺激或者成为障碍。”他曾用大量实践结果证明,一旦学生对学习失去了情感,思维、记忆等认识机能就会受到压抑,无论何等抽象的思维,没有情感都不能进行。初中生正是长知识、长身体,世界观、人生观逐渐形成的关键时期,情感教育尤为重要。
  三、情感教育策略
  (一)倾注情感,达成师生间的信任。
  爱是教育的前提。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的天职。如果教师热爱学生,对学生抱有良好的期望,那么他就会在不自觉的状态中给予学生肯定、赞扬和鼓励。学生在得到鼓励后,会激起对老师更真诚的信赖和尊敬,产生上进心和求知欲。“亲其师,信其道”,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的兴趣与任课教师有很大的关系,他们佩服、喜欢任课教师才会喜欢他的课。在教学中,我认为,“爱”是情感诱导的根基,教师对学生的爱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的手段,是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对教师的亲近感,创造一个师生相容的良好环境,并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建立起相互信任、尊重、帮助、团结、友爱、共同进步的良好关系。这样学生就会由爱老师到爱上思想品德课。由喜欢学、愿意学到自觉学,由“苦学”到“乐学”。
  (二)优化心理素质。
  缺乏信心、胆怯,意志力不坚强,缺乏兴趣往往是阻碍学生思想品德课中实施自主学习的障碍,尤其是缺乏信心和胆怯,这也是如何开发非智力因素的问题,消除学生课堂中自主学习的心理障碍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尽可能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
  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难度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以免挫伤学习的信心,从而消除学习活动的心理障碍。
  2.尽可能分层教学。
  学生的学习程度参差不齐。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可以让其参与不同程度的学习活动。如在“案例研讨”活动中,可根据学生程度的不同分为若干小组,分别给予不同的任务,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并能有所收获,避免挫伤部分学生的积极性。
  3.尽量使用评价效应。
  对学生学习的结果和态度及时予以积极评价,及时发现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特的见解,通过互评和师评,使学生都能获得成功自信体验。成功和表现是相互联系的,有机会表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好表现是学生的天性,教师应利用每个学生的优点,让他们在适当的机会发挥自己的特长,发掘自身的潜力,这对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大有益处。教师可利用教材中贴近学生生活的“情境研讨”,给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表现机会和舞台,让学生在课内外活动中得到表现机会,唤起情感共鸣。此外,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要求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并多给些鼓励和表扬。对无法一步到位的学生,教师还应帮助他们架起走向成功的“桥梁”。同时应经常与学生交流,给他们提供好的学习经验、方法和积极的反馈,对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采取接受和宽容的态度。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性格,相信学生的能力,鼓励他们创造性地学习,帮助他们克服心理障碍,降低焦虑,增强自信心。
  (三)课堂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主宰,要求学生“唯令是从”“我讲你听、我讲你做,教师永远正确”,学生不得违背教师意愿,这导致学生不敢言,不敢思,不敢自主,时时处于被动、压抑状态,何谈自主性和能动性,更谈不上创新能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应由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起主体作用的新型结构,教师由“主演”变为“导演”,彻底由学生唱主角,使学生由单纯地被动“装知识”变为自己“学知识”,从而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课堂效率得到提高。
  (四)重视情感因素,及时帮助学生解决在积极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很大程序上是靠教师培养出来的。由于不同学生学习的习惯、基础和生理、心理素质参差不齐,学生的学习效果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根据学生的社会家庭情况、年龄和学习特点,根据他们的生活习惯和个人兴趣爱好,注意发展他们的个性,帮助他们排除心理障碍,减少顾虑,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在学生遇到困难时,教师要及时引导;在学生跃跃欲试愿意接受任务时,教师要及时予以锻炼的机会;在学生的学习情绪不高时,教师要予以鼓励,肯定成绩;学生在学习上取得成绩时,教师要及时提出更高的要求。
  四、注意问题
  (一)转变思想,更新观念。
  传统教学是以“应试教育”和“升学教育”为特征,教学中教师重于传授知识,学生偏于追求分数。因此,有人认为,在中学施行情感教育将会影响学生的成绩,这实际上是对情感教育的一种误解。事实上,情感教育以“乐学”为出发点,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为工作目标,并非摒弃传统教学中知识传授和思想教育这些基本要求,而是通过情感教育这一形式,寓教于乐,乐中求趣,趣中催人好学,使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保证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
  (二)调整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素质。
  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导,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教师的知识结构不单是指教师的学历水平,更重要的是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行为习惯及知识储备的了解,并能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做到因材施教,因势利导。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勇于教改实践,大胆探索教学规律,不断提高自身能力。
  (三)协调两个关系,确保教学质量。
  施行和推广情感教育,还须处理好乐学与严格、乐学与勤苦的关系。在教学实践中,不能一味地为获得活跃气氛,让学生玩得愉快、开心。教师要按大纲完成教学任务,对学生要严要求、严训练、严把教学质量关。同时,仍要大力发扬刻苦精神,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毅力和勇气,把“苦学”与“乐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总之,不允许漠视学生的情感,因为教师的漠视是一种催残,这是不能容忍的。正如哲学家狄德罗所说:“情感淡漠使人平庸,情感衰退使杰出的人失色,有意摧残情感是绝对的蠢事。”因此,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运用情感教育,我相信能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6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