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以人为本,创新地理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史卫新

  当今世界处在一个全球巨变的时代。在这样的社会中生存,人们需要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特别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新的时代,对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正是基于此,在这次课程改革中,我们应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创新地理教学。
  一、树立“以人为本”新观念,摈弃“目中无人”的旧观念。
  传统的地理教学只围绕“知识点”来进行知识的传授,而无视学生的感受,出现重知识传承而轻能力和科学观念的培养。在课堂上以老师、教材为中心,把学生当作消极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辛辛苦苦死记硬背这些知识对其成长和发展究竟有多少用处?因此,地理新课程改革:必须树立“以人为本”的新理念,摈弃“目中无人”的旧观念,把教学中心由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身上,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把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课堂教学的全过程。
  既然课堂教学的中心是学生,这就要求教师在地理教学中,既要研究“教法”,又要研究“学法”。“教法”是为“学法”服务的,教法必须从学生实际出发,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和智力发展情况;必须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个性发展为宗旨。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新的课程环境要求教师应即时转变角色,由知识的传授者变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教师要为学生学习创造良好的学习佳境,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学生学习铺路搭桥,使学生顺利、快速走好自己的学习道路。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学习能力,在适当的课题、适当的时候,组织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学习,锻炼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展现个性发展,主动完成学习任务,提高课堂学习效率,同时,突破教材的界定,扩大学生学习渠道,进行创新教育。
  二、突破教材的界定,选择联系学生生活实践的教学材料。
  长期以来,大部分教师对地理教材只满足于“教材里有什么,就教什么”的低层次教学思考,对教材抱有神秘感、神圣感,对其绝对服从。而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教材的编写可以围绕“标准”灵活组织材料,真正形成“一纲多本”。教师的教学同样少了许多束缚,可以突破教材的界定,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教学材料既可以是教科书,又可以由教师组织、选择学生生活实践的内容。这就要求教师要探究教材“为什么是这样”、“能不能有别有提法”、“与实际有什么联系”、“能不能拓展开”等高层次的教学思考。例如,地理教材中提到“旅游业是无烟(污染)工业”时,学生联系旅游中的所见所闻:旅游区车流的增加使有害尾气的排放量大增,景点餐饮业的发展也增加了二氧化碳的排放,另处对绿地、水面的白色污染加剧……对其提问:“怎么能说旅游业就是无烟(污染)工业呢?发展旅游业不能忽视环境保护!怎样使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呢?”这样,学生在联系生活实际的同时,又对理论提出了质疑与挑战,拓宽了多向思维,培养了对生活地理的思考。
  三、设计“使学生学会学习与创造为中心”的体验性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下,教师应把三维教学目标有机地融合在体验性的教学活动中,要尽量打通接收信息的渠道,解放学生的大脑,让他们多想一想;解放学生的双手,让他们多做一做;解放学生的嘴巴,让他们多说一说;解放学生的眼睛,让他们多看一看;解放学生的空间,让他们多动一动。让学生在经历和“实践”中实现自我领悟,在反思中重构自己的经验,形成自己的行动策略和方式,学会学习,体验探究的乐趣。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体验主要有互动式体验、情景中体验、想象中体验、实践中体验、艺术陶冶中体验等方法。
  1.互动式体验
  是师生在相互交流、讨论中,在对话与合作中不断碰撞中领悟学习内容并不断进行情感价值观的交流。如在学习《中国的旅游业》一节中,可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类自己喜欢的旅游资源组成小组,相互分工、合作,搜集资料,能动地处理教材,加工、内化材料。课堂上,通过组际间交流展示、推出自己的资源优势,接受学生的“咨询”。学生们通过相互交流、对话和互补,领悟的东西远比从教科书中学到的多,同时能感悟到学习的乐趣。
  2.情景中体验
  是在教学中通过巧妙设计情景,从而使大多数学生都能发生联想、产生联想和情感共鸣,在联想与共鸣中体验到学习、感受到知识。如运用交通地图选择旅游路线的游戏,让学生在限定的旅游条件下,查找交通地图,选择适合的交通线路。如讲巴西热带雨林的开发与保护问题时,可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分别扮演当地土著居民、开发商、政府官员等角色进行模拟辩论,阐明各自的观点。同时,还要注意引导大多数学生参与讨论,谈谈你自己对此问题的看法。同学们在设定情景中,围绕同一个问题,展开讨论,在情感交流中体验到学习,感受到知识。
  3.想象中体验
  是学习的内容远离学生的生活或学生从没有过相应的经验,教学无法组织学习的情景的时候,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建立一种想象情景,并在想象情景和体验交流相互补充、相互纠正,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学习到比书本还要多的知识。如在讲地球运动时,提出假如地球是自东向西自转,太阳又将从什么地方升起?假如地球的赤道面与公转轨道面的夹角是直角时,那么一年四季将会怎样变化?通过想象对比,彼此交流想象体验,相互补充、纠正,学生能更深刻理解地球自转及四季的成因,同时突破思维定势,发展逆向思维,培养创新意识。
  四、构建“宽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原理,学生在获得安全需要的基础上,会追求被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自由宽松的环境里,人的积极性才能充分调动起来,人的创造潜能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所以教师应走近学生,尊重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不断鼓励学生,挖掘他们身上的潜能,努力创设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的环境。力求与学生情感相通,心心相印,使他们始终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情境下,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创新活动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52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