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中两种教育的碰撞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 露
摘 要: 在素质教育普遍实施的情况下,农村中学教师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并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引导、疏导、指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交流合作、分享协作,实现高效课堂。
关键词: 农村中学 素质教育 应试教育
现如今,素质教育的呐喊声已经是响彻全国。然而,在许多农村中学中,应试教育依然广泛存在。考试依然是“老师的法宝”,分数依然是“学生的命根”。只有考高分,学生才可能前途无量,老师才可能功德圆满。于是,学生们肩上依旧压着“三座大山”――家庭、学校、社会带给他们的压力,以致出现了这样被改了词的流行歌曲:“书包最重的人,是我;作业最多的人,是我;起得最早的人,睡得最晚的人,是我,是我,还是我……”
案例:
今天,我们来学习新课,第十六课《长大的感觉》。那么,大家觉得“长大的感觉是什么啊?”“烦!”几乎是所有的学生都喊出了这个字。我震惊了:多么美好的青春时光,多么朝气蓬勃的美好时代,怎么会发出如此感慨?后来,我又提问一位成绩名列前茅的男生:“青春年少的你最不想做的事情是什么?”他没有直接回答我,而是先对我说:“老师,我说了,请您不要生气。”我答应了。结果却让我更加震惊,他的回答让我迷惑不解。这个所有老师公认的好学生竟然答“最不想做的事情就是上学”。
他的答案让我思索了许久,终于明白:这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在提倡“减负增效”的浪潮下,学生们也许会高呼 “万岁”,但是,踏入中学以后,眼前的一切又让他们大失所望。父母的殷殷期盼,老师的谆谆教诲,社会的优胜劣汰,使得他们不得不整天埋头于书山题海之中,“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繁冗的课业负担,沉重的学习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怎么不让他们发出“烦”的感慨。
农村中学的素质教育,势在必行。
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在农村中学中不期而遇。面对此情此景,农村中学教师应该怎样实施教育呢?
一、更新教育教学理念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育观念对教学起着指导和统率作用。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必须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树立新的学生观、教师观和教学观,否则容易出现“新教材,老教法”的现象,换汤不换药。
1. 更新学生观。
受家庭环境、家庭教育与自身的智力素质等诸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每个学生都有着各自不同的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因材施教,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发现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与潜在素质,加以引导,确立学生在教育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在人格上要尊重他们,在生活上去关心他们,在行为上去引导他们,鼓励他们发挥特长、张扬个性。
2. 更新教师观。
在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再是教书匠,“传道、授业、解惑”,而是学生的“良师益友”,是课程的实施者、创造者,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是学生的心理咨询师,是学生生活的辅导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以自己的人格去打动他们,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感化他们,才能真正让他们学会自我教育,才能形成一种动力去努力学习。
3.更新教学观 。
课堂是教师生命的舞台,是学生生命成长的原野。课堂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的发展过程;不是老师的教会过程,而是学生的学会过程。教学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将讲台由教师的舞台转变为学生的舞台,既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反对我讲你听的“独唱”,提倡“合唱”。
二、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新课程标准》倡导建构性的学习――实现主动参与、探究发展、交流合作的学习方式,坚持“以学为本”的原则,在主动、互动、交流、合作、自主、探究的氛围中实施教学。
古语说得好:“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学生会学”比“教学生学会”意义更为深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探究、主动学习的引导和指导,启迪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活动中学习,在自主中发展,在合作中增知,在探究中创新,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
1. 注重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
教师讲不如学生讲。机械的课堂缺少灵气,墨守成规的课堂缺乏思想,人云亦云的课堂缺乏个性,浮光掠影的课堂没有实效。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问题由学生自己去发现解决,规律由学生自己去探索应用,概念由学生自己去概括提炼,文本由学生自己去解读感悟,一改依赖教材,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大力开展自主探究性课堂教学。
2. 提倡交流与合作的学习。
成功学大师卡耐基认为: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要靠沟通技巧。而教学过程恰恰应该是生生交往、师生交往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没有交往互动,就不存在或发生教学。
因此教师应通过与学生交往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接纳、理解、和谐、民主、平等的生生关系、师生关系,强调生生交往、师生交往,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增强师生之间的多维互动,尽可能缩小生生之间和师生之间的距离。在这种互动的过程中,教师应让学生既有机会学习成人的价值和态度,又使自己的需求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
3. 提倡体验性教学。
新课程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从学生的经验和体验出发,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交流活动,教给学生一生有用的东西,引导学生不断深入地观察和体验真实的社会生活,在实际活动中体验、发现并综合运用各种知识去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
4. 注重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学会学习。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先生只是引路人,学习全靠自用心”。良好的学习习惯、科学的学习方式是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保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激励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在思考中学会利用现有的知识去发展自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树立学习的自信心,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只有学生学会学习,才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领悟学习的真谛,才能促进智力潜能的发挥,促进学习的可持续性发展,促进终身学习,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因此,教师要积极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的学习方式。
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
在课堂中,教师应打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严肃认真的态度进行课堂教学,有计划、有步骤、有节奏地引导、疏导、指导学生,留给学生自我思考、探究和自我开拓的时间与空间,鼓励和指导他们主动地、独立地钻研问题,特征让学生观察,规律让学生发现,思路让学生探索,难点让学生突破,并在个人钻研的基础上,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交流与合作,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使学生的学习过程充满活力与灵气。
总之,素质教育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教师,尤其是农村中学的教师应该顺应时代的潮流,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探索,反复实践,使素质教育在农村中学得到有效的发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7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