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教学漫谈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林士初

  摘 要: 初中数学老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进行全方位的反思,寻找与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的课堂教学方法和途径,最终将新课程理念转化为具体的课堂教学行为,作者在此基础上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进行了相应探索。
  关键词: 初中数学 教学目的 思维能力 评价体系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工具,是一种人类文化。它能赋予人类创造性,它强调数学的大众性,因而没必要让所有人们都成为数学专家。但数学的应用是极其广泛的,所以在初中阶段就要求每个学生必须掌握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基于这些新的数学理念,我们就需要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考虑如何去做才能让更多的学生更好地掌握这门科学。
  一、端正学生学习态度和明确其学习目的
  初中数学是义务教育的一门主要学科。它是学习物理、化学、计算机等学科,以及参加社会生活、生产和进一步学习的基础,对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的形成有积极作用。因此,使学生受到必要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对于提高全民族素质,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是十分必要的。
  现行的初中数学的教学目的明确提出要“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受到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问题的训练”,“形成用数学的意识”。数学教师必须对教学目的有明确的认识,并紧紧围绕教学目的展开教学,因为它是考核学生成绩和检查、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全面、深刻地掌握数学教学目的,并在教学过程中经常以此来检查和评价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从而不断地改进教学方法。
  二、大胆创新,进行愉快教学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积极进行愉快教学,以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激发学生高效率地学习数学。所谓愉快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性,教师乐教,学生乐学。在轻松愉快、情绪饱满、没有精神压力、没有心理负担的状态下,大脑皮层容易形成兴奋中心,激活神经系统,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实施愉快教学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需要,是提高学习质量和教学质量的需要,也是学校减轻学生负担,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国内外大量的心理学、教育学研究结果表明: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非智力因素如学习目的、学习兴趣、爱好、情感、意志力等直接影响到一个人整体心理素质水平和事业的成败。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所激发的潜能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弥补智力因素方面的不足,同时对智力因素的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青春发育期,除生理方面产生较大的变化外,心理方面的变化更会对其成长过程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初中数学教师在其教学中应利用情感、兴趣、需要等非智力因素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诱导学生乐学、爱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情感氛围中轻松地学习,最终达到教学效率、教学质量全面提高,推动数学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目的。
  三、避免题海战术的同时教师首先跳入题海
  只有教师多做题,才能查漏补缺,牢固掌握基础知识,不致于见题色变;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见多识广,体会解题思路和编题艺术,左右逢源;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熟而生巧,做到授课时有的放矢,辅导启发有致,答题成竹在胸,编题得心应手;只有老师多做题,才能洞若观火,旁征博引,斟酌取舍,归类分档,量体选用,游刃有余;确认哪些可以用于课堂练习,哪些可以用于单元练习,哪些可以用于阶段复习,哪些可以用于总复习,哪些对澄清基本概念最有益,哪些对理解和掌握基本规律最适合;确认题目属于何种教学目标层次,哪些题目设计巧妙,立意新颖,哪些题目意念不清,有悖实际,哪些应适当改造,哪些应弃而不用;只有教师多做题,才能紧扣教材,精选典型,进而编制出高质量的适用于教学过程各个环节的习题,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总之,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只有遨游题海,体会其中三味,才谈得上战而胜之或取而代之。
  四、重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能力的内在实质是分析、综合、推理和应用,外在表现是思维的速度和质量。
  1.思维速度的训练
  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利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训练学生的思维速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如讲解完新课后,安排课本中的练习作为速算题;也可精编构思巧妙、概念性强、覆盖面广、有一定灵活性的判断题、选择题、简答题进行专项训练,以提高快速答题的能力。
  2.思维质量的训练
  思维质量的训练,除利用课堂教学外,还可以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展开解题思路的讨论,剖析各种题解方法的特点,选择简捷而有创造性的解题思路,以便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拓展学生思路时要尽可能考虑一题多解或多题一解。
  3.逆向思维的训练
  启发学生思考与已知过程相反的过程,培养学生倒过来想问题的习惯,考虑与已知条件相反条件下的状况,构思事物反作用的结果,从而开拓思路,找出解题途径,也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途径。
  五、评价体系多元化、多样性
  数学课程的评价体系要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教学评价融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又贯穿教学的全过程,这就不只涉及学生与教师。为了建立开放和宽松的评价氛围,需要学生、同伴、教师、家长共同关注,并参与评价,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评价方式有教师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家长评价等多种方式。
  评价形式多样化首先体现在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上,既关注学习的结果,又关注学习的过程。目前强调以形成性评价为主。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所取得的成绩,以及反映出的情感、态度、策略方面的发展做出评价。形成性评价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较强,因此可采用的形式很多,除上述自评、互评等外,还有学习活动评比、作业评定、点评、学习档案、问卷调查、访谈、平时测验、周记等。一般采用描述性评价、等级评定或评分等评价记录方式。终结性评价主要指期末考试,是检测学生综合运用能力发展程度的重要途径,也是反映教学效果和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总之,新时代的进步,促进着教育的新形势。同时新课标的提出代表着教育的进步,指引着教学课堂的不断更新、不断完善。新时代的教学同样也要求教师要及时更新观念,只有教师真正改变多年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工作方式,才能稳健地推进课程改革;只有教师不断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才能真正培育出好学生。
  
  参考文献:
  [1]马江南,黄代英.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非智力因素培养.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7.
  [2]陈告生.也谈初中数学的“教”与“学”.网络财富,2010.8.
  [3]黄广泽.提高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几点认识.基础教育研究,2010.11.
  [4]孙君.浅析初中数学教学评价.科技信息,2010.24.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64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