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钳工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华 刘伟

  摘 要: 传统的钳工教学,学生感到内容枯燥、缺乏积极性。本文分析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模式,从教学思想、实习内容、学生兴趣等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与探索,以便适应当前飞速发展的教学实践,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 钳工教学模式 教学创新 探索与实践
  
  千种工,万种工,首先必须学好钳工。它是学好其他工种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重要工种之一。但长期以来,钳工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内容单调,认为是一种体能训练,每节课只是与一些简单的锉刀、手锯、角度尺、锤子打交道,刚开始劲头很足,后来兴趣骤减,甚至有心烦意乱感觉。针对这种现象,我在多年的钳工教学中,对学生个性特点进行了剖析,对钳工课进行了改进,探索出更适宜的教学方法,从而提高了钳工教学质量。
  一、教学效果低的原因
  1.学生方面的原因
  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身体素质差,平时没有吃过苦,学习不用心,干活不认真。在实习操作中,只满足工件“合格”,缺乏精度意识,甚至于出现偷工减料,依葫芦划瓢的现象。有的学生还认为钳工实习太辛苦,即使下工夫学了,将来用处也不大。
  2.钳工实习的特殊性
  (1)钳工实习车间,噪声较大,工作环境差,工作内容主要是手工操作,个别学生在锯削、锉削时,工件夹持不当,造成更大的噪声。学生反映声音刺耳。
  (2)学生在钳工实习时,体能消耗较大,由于大多数学生是独生子女,没有参加过体能锻炼,他们各自体质不同,有的容易感到疲劳,不能坚持到底,干一会,实习积极性下降,更谈不上精益求精。
  (3)由于参加钳工实习的学生较多,钳工车间几乎全天运转,造成设备老化,锯、锉、钻床等需要更换,一些量具精度不够。
  (4)钳工实习不像数控加工车间,生产一个工件,几分钟就能完成。它需要几个工时,效率低,生产进程较慢。以致学生因急于求成,而造成工件质量差,需要反复修改,所以学生感到枯燥乏味。
  二、教学策略
  1.思想教育
  (1)加强对学生教育和引导。
  教育学生牢固树立吃苦耐劳、勤学苦练的精神。在实习中,踏踏实实地掌握钳工操作技能。我国目前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公司、企业紧缺大量熟练的技术工人。所以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练好专业技能,具备较高实际动手操作能力,对其今后的工作有着不可代替的重要意义。我们应切实做到“思想教育与培养技能并重,思想教育先行”的教育理念,把思想教育贯穿于实习教学的全过程,提高广大学生的对钳工实习的重要性的认识,增强学生实习训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内心觉得有必要学好、练好钳工技能。
  (2)提高学生对钳工实习的感性认识。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观摩高年级的实习操作课,让学生从高年级学生操作时的站姿、划线、工件夹持等多个方面去体会。其次,教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了解机加工各工种的协调作业。如车、磨、铣、刨等,让学生通过对一个零部件的加工过程有所了解,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学习积极性。
  2.课堂改革,激发兴趣
  (1)精讲多练,循序渐进。
  在教学中,我改掉过去“老师讲―学生领图纸、毛坯件―学生做―交工件―老师评分”这种周而复始的习惯,而是采用逐步完善、稳步求精的教学方法。钳工的基本操作技能主要有化线、锉削、锯削、錾削、钻孔、扩孔、攻丝等。其中的锯割和锉削属于基本功,非常重要。这些操作技能要在钳工实习中通过大量的练习才能掌握。以锯割为例,许多学生刚开始可能并不重视,凭着一股冲劲,一口气锯下去,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胳膊、手发酸,锯出的锯缝歪歪斜斜,参差不齐。正确的锯割动作,从锯条的安装,锯弓的握法,起锯角度,站立姿势,身体与胳膊的协调配合,用力的速度与大小,目光应注视工件的部位都有关系。正确的动作掌握,可以使学生节省很多体力。学生刚开始要对着方面反复练习,逐渐提高锯割的精度,减少做下道工序的加工余量。再比锉削加工时,学生对锉刀的握法、站立部位与姿势动作,操作用力、锉削方法等几个方面的掌握也需要大量的反复练习,学生首先需要了解当自己分别采用大板锉、中锉与油光锉时,每次锉削的锉削量大概值,以免下手不分轻重,开始尺寸超出,忍不住用力连锉几下,就把工件尺寸锉小了。这就要求学生多动手、多检测,多思考,多观察,通过科学训练,熟能生巧,循序渐进,逐步培养出一定的感觉技能。一般情况下,熟练的学生在锯割后留下约0.2mm左右的余量,使用大板锉连锉十次左右,将余量减少到约0.1mm左右,然后使用中锉再锉削十余次,余量控制在0.05mm左右,最后用油光锉修整。锉刀能否握平也需要反复观察,反复训练。讲授量具也要认真、仔细有耐心,做到从认识到熟读,从会用到熟练,直到每个学生对量、锯、锉都熟练后,再进行下一步的教学。
  (2)培养小组“领头羊”。
  学生人数多,教师不可能逐个指导。我把学生分成若干个小组,每小组推选一名最优秀的学生。我先对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做到个个精通,然后让各小组长把任务分给本组学生,从图纸识读――工件加工――成品检测,都由该组长把关完成。工件基本完成后,各小组长之间再对工件互评。由教师选出最优秀小组,并把该组工件作为展品放入展柜。这样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同时教师又能抽出大量时间进行巡查指导,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吃苦耐劳,团结协作。
  在装配钳工的教学中,我先带领学生参观工厂的组装车间,让学生感悟到一台复杂机器的每一个零件的重要性,然后,让学生制作了一批手动台虎钳,各小组分组行动。有加工钳口的、有加工螺母的、还有制作丝杆的,等等。最后组装、焊接。组装的同时,我向他们讲述如螺母与丝杆的配合,一组出错将无法完成最后的组装。把学生亲手制作的台虎钳做上标记供学生实习时夹持工件。学生用到自己所做的台虎钳时,感受到了自身的价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集体意识,初步体会了协作精神在工作中的重要性。在学生的实习小结中,有的学生曾写道:我们合作做出的台虎钳,虽不够完美,但用起来有说不出的喜悦和自豪。
  (4)激发学习兴趣,创新课程内容。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想要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除了教师良好的引导,更重要的是要学生对所学内容有浓厚的兴趣。它可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积极性。教师需想法引导学生,由“学会”向“乐学”转变,由“会干”向“巧干”转变,从根本上保证钳工实习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例如,在分析一张单燕尾镶配件的图纸时,教师应从不同角度去分析,寻求最佳加工工序,让学生去尝试。教师在做钳工图纸时,应做出内容不同的多份图纸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做自己喜爱的工件。比如,我曾把英文中的二十六个字母按规定尺寸放大,印发给学生,学生有选“A”的;有选“C”的;也有选“M”的,他们把自己做好的“字母”上交后,由教师放到展柜里,既好看又有趣。为了培养学生兴趣,引导他们独立思考,自主设计。我曾尝试组织了钳工兴趣小组,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设计制作了各种人物造型及实用铁艺作品,如多功能扳手等。这样不仅可以巩固学生的所学,而且促进他们创造性潜能的发挥,克服了传统的教学内容中制作工件千篇一律,缺乏新颖的弊端。同时拓宽了学生对钳工的认识深度和广度,激发了学生创造性和学习热情。
  (5)对学生操作技能及时做出评价。
  教师在每次实训时,都需要及时建立一个评分标准,让学生了解实训要求。教师利用这个标准,可方便对学生的技能水平做出评价。这样学生能发现实习中的不足,及时改进。对于技能较强的学生,教师要及时地肯定和表扬,激发学生的上进心。
  (6)钳工课必须与其他学科配合教学。
  钳工的涉及知识面较广,内容复杂。在教学中,不难发现许多知识都与机械专业其他课程相联系,如金属材料与热处理,机械制图、机械基础、公差配合等,要自始至终地把相关课程贯穿于钳工的教学中。它们都与钳工教学联系密切,这些知识的补充对于学生是否能学好这门课也是非常重要的。
  (7)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实现教好学生的客观要求。教师关心学生就要做到,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会用自己的眼神、语调表达对学生的爱,创设一个愉快的实习环境。从实际出发,关心每一个学生,尊重每一个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使他们都感到“老师在关心我”,让学生从中受到激励,感到振奋,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树立学好钳工的自信心。
  任何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必须适合自己的教学对象。只要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就需要去探索、去尝试。在教学中,应不断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采取得当的教学手段,这样一定会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如何实施教学改革,提高钳工实习质量?教学一线的教师都有自己不同的见解和成功的经验。我从事钳工教学仅几年,本文所讲的只是一些我个人的尝试,不妥之处,还请各位有经验的老师批评指导。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0896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