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如何进行素质教育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孙玲玲
目前,初中德育工作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工作,初中思想品德课是关系着中学德育工作的一门主要学科。它对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政治方向,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由于思品学科本身的特点、性质,在教学中要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科知识教育与德育教育相结合,知与行相统一。这对思想品德课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使该学科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有人说,学生的身体不好是废品,智力发展不好是次品,而品德不好则是危险品,这句话形象地表明了德育的重要地位。如何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任务落到实处,抓出成效,下面我谈谈体会。
一、不断提高教师的素质
思想品德课教师的素质可以分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三个方面。打铁先要自身硬,要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进行素质教育,首先教师要提高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教师要提高自身素质,必须坚持学习,不断提高专业知识水平;勇于实践,不断提高业务能力;为人师表,不断提高道德、觉悟水平。正人先正己,教师必须以高尚的师德成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
二、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
传统的教育观念是重知识、轻能力;重分数、轻运用,教学和考试成绩挂钩,教师满堂灌,学生死记硬背,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于是出现了一部分高分低能,高分低德,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学生。有的学生对思想品德课不感兴趣,把思想品德课作为枯燥乏味的代表课,他们不爱听大道理。有的教师甚至上课只是勾勾画画,让学生背背,对付考试而已,教法特别单一,教学模式死板,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为此,思想品德课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勇于创新。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教师要改变旧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三、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参与的教学原则
实践证明,离开学生是现实社会生活的观察者和参与者,以及由此产生的认识上的复杂性和丰富性的实际,只就书本授课,尽管可能讲的都是科学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理论都是现成的,但由于学生感到空洞和脱离实际,仍然不容易接受,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以学生为主体参与要求学生不盲目接受和被动记忆教师传授的知识,而是主动地进行自我探索。美国著名的哈佛大学的办学宗旨为:“让所有的金子在这里都发光。”即让所有学生的潜力、能力、信心得到增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总之,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传授知识,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的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相统一。
四、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教育学告诉我们,教育方法关键在一个“活”字。“情”是活的关键,“美”是活的目标,“乐”是活的前提。把课教活的核心是学生“学活”。在课堂上教师要采用适合本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采用“发现法”“实践法”“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这些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潜力,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课堂上教师丰富幽默的语言,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我们要善于创设师生民主、平等、和谐的对话交流环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热情,使学生善于表达自己的观点,增强学习效果,不能墨守成规,要新颖,不拘常规。作业要精选、适量,题目要新颖,不采取题海战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五、实施素质教育必须加大德育工作力度
康德说:“人唯有依靠教育才能成为人,人完全是教育的产物。”在德育工作中思想品德教学是很重要的。德育工作要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根据实际情况教育学生,采取学生易于接受的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教育,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结合课本内容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让学生领略祖国的美丽、富饶。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从小应努力学习,正确对待前进道路上的挫折,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不断增强自身能力,在德育工作中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在体验中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思想品德教师要面向社会、面向未来。现代社会竞争已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敢于竞争、勇于探索、不断进取的新理念,不断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
总之,实施素质教育是思想品德课的首要任务。每个教师都要在提高自身素质的前提下认真研究教材,精心设计好每一节课,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宗旨,开拓创新,勇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思维意识,多方面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创新思维能力,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1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