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洪峰

  摘 要: 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方向。确定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内在要求。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体系等都体现了其人文价值取向。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力得以实现。
  关键词: 大学英语教学 人文价值 素质教育
  
  多年来,传统的大学英语教学重视其工具性价值、应试价值和较浓厚的狭义应用语言学教学价值,而严重忽视了其人文价值。随着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大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培养,尤其是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越来越多的英语教师认为,大学英语教学应该承担起人文素质教育的功能,体现积极的人文价值取向。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就是指大学英语教学应该从纯粹的语言教学走向语言教育,不仅要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让学生对社会,人生道路的思考,树立正确做人的基本品质和基本态度,提高妥善处理人与自然、社会、他人的关系的能力,培养高尚的思想意识、理想情操、心理性格、价值观念和文化修养。然而,长期以来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价值的缺失严重,因此,深化对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立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必要性
  当前,我国高等教育和高等英语教学改革都处于重要的发展时期,确立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英语语言教学的人文性和教育性的内在要求。
  首先,这是实施大学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大学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具有丰富的知识、健全的人格、创新精神和良好人文综合素质的人才。2010年国家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把“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大学英语作为高等教育中一门重要的必修公共基础课程,理应发挥其人文素质教育功能和责任,推进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其次,这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客观需要。传统大学英语教学中片面追求学生的英语分数和四、六级过级率,这种实用主义和功利主义的价值取向,严重忽视了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从而妨碍了学生的全面健康发展。教育部2007年颁发了《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其中强调“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一门语言基础课程,也是拓宽知识、了解世界文化的素质教育课程,兼有工具性和人文性”。这种人文价值取向的定位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指明了发展方向。所以,大学英语教学不仅是语言本身的教学,还应该帮助学生对英语国家的历史、政治、法律、宗教、哲学、文学、艺术、思想观念、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的学习和了解,从而开阔视野,丰富阅历,增长见识,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
  最后,这是大学英语语言和学科自身的内在要求。一方面,英语作为一门语言,不仅是一种交际工具,更是人类文化的主要载体。语言观及语言学习观告诉我们,学习和教学语言不是追求语言知识、语言技能甚至纯粹语言能力的获得,而是通过语言“把握语言背后所隐含的人生态度和看待世界的方法”。另一方面,大学英语是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人文学科的主要目标是发展人性,完善人格,提高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文化品格。因此,大学英语教学的显性目标是英语语言及其文化,可以让学生获得生存技能和手段,其隐性目标则是人的主体个性充分合理发展,使学生获得人的生存价值,这是教学的终极目标。
  二、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表现
  大学英语教学在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人文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表现在很多方面。
  1.教学目标的人文性。
  教育部2007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规定,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同时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以适应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交流的需要。这一教学目标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从根本上确立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地位,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2.教学内容的人文性。
  从教材内容来看,大学英语教材蕴涵丰富的人文素质资源,涵盖了有关英语国家或民族的历史、人物、政治、经济、科技、文学、宗教和风俗习惯等。现代大学英语教材的一个鲜明特征是人文内容丰富,以《新视野大学英语》(第二版)教材为例,前四册四十单元涵盖的人文内容极其广泛深远,主要有代沟、时尚、诚信、环保、生活、留学、文化、情感、克隆、福利、通信、隐私等。这些多维价值主题的内容,既贴近现代生活,又能激发青年学生的学习兴趣,引起学生思想感情的共鸣,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人文情趣,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3.教学方法的人文性。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根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特点,设计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交际式英语教学法、课堂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这些教学法的共同特点是“强调学生是教学的主体”,强调语言学习中的情感因素,因此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动脑动口动手积极参与课堂活动,从而获得学习乐趣,充分体现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人文关怀。
  4.教学过程的人文性。
  大学英语教学把学生看做是学习过程中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积极参与者。教学过程始终体现在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本位,从学生的实际、学生的需要、学生的发展出发选择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挖掘和利用学生自身的知识和体验,可以使教学更加切合学生实际,使教师采用的教学方法更容易为学生接受。大学英语教学过程是一种动态教学或活动过程,是一种有效的、多方位的、多层次的主动的信息和情感交流过程,体现了师生和谐互动的关系,具有积极的人文价值取向。
  5.教学评价的人文性。
  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体系体现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力求评价方式的多样化。一般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学习过程,又关注学习结果。为了全面、公正地对学生进行评价,还要保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提倡学生、同伴、教师、家长等共同参与评价。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学科成绩,更包括学生的学习兴趣、情感、学习策略,文化知识和文化意识的评价,从而使学习过程既是掌握英语知识和发展交际能力的过程,也是整体素质培养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大学英语教学对人的关怀,体现了教学目的和过程是促进人的发展。
  最后,学生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对象,具有丰富个性,他们希望英语教学能给他们提供能力发展的场所,带来精神理念的提升。他们对人文价值的内在需求与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内涵具有潜在的统一性,成为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主体和归宿。
  三、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实现途径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是大学英语的教学改革和发展的目标和方向。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需要学校、教师及学生通过课堂内和课堂外各种教学活动的共同参与来实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定位人文素质培养目标。
  教育教学理念决定着教育教学态度,指导教育教学行为,从而直接影响着所培养的人才质量。大学英语教学人文价值取向的实现最根本的是要求高等院校和广大英语教师摒弃片面追求四六级通过率和英语工具性价值观为主导的教育教学理念,全面贯彻实施国家有关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确立人文素质培养的理念和目标。广大英语教师应该树立崇高的使命感,加强学习,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修养,唯此才能深刻认识到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关注每个学生的情感,体现教师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从而通过教学实践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建立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发展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2.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注重人文素质培养过程。
  大学英语教学应倡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教师要引导学生做好课前准备,查找、收集和整理课文相关内容;课堂中,教师要根据所讲述的内容分配给学生不同的任务,在教学过程中正确地引导、判断和评价;课后要根据课堂的情况给学生布置作业。因此,教师应重视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过程,通过充分发掘和利用大学英语教材中丰富的人文教学资源,优化课堂教学结构,营造和谐快乐的学习氛围,拓宽知识渠道,使学生把语言知识和人文知识融会贯通,最终内化为个人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目标。
  3.开展课外教学活动,拓宽人文素质培养渠道。
  大学英语教学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语言的学习除了课堂实践外,更需要大量的课外练习和实践,因此通过开展丰富的课外英语文化活动和实践来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是必要的、可行的。高等院校和英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有计划地举办英语阅读、英语文化讲座、英语文化知识竞赛、英语演讲比赛、英语电影欣赏及英语话剧排演等形式的活动,吸引学生积极地自觉地参加这些实践活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领略异国风情文化,领悟英语的乐趣和其中的文化内涵,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能力,以及做人做事的自信和勇气,从而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的目的。
  4.完善教学评价体系,提高人文素质培养效果。
  人本主义价值取向的大学英语教学应该建立能激励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发展的评价体系。这一评价体系应突破以往知识型的框架,更多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心理素质、参与程度和实践能力的锻炼过程,评价方式更具科学性,主要包括评价主体多元化、评价形式的多样化和评价内容育人化等方面。大学英语的教学评价不仅要有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应该进行学生间的互评,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使学生成为各类评价的积极参与者和合作者;教学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及学习的效果,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评价应注重学生情感,内容既包含智力因素又包含非智力因素,使它利于学生自我意识的发展及自我反思和自我实践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实现。
  四、结语
  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是高等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需要国家、学校、教师和学生的合力完成。因此,大学英语教学必须将人文素质教育有效地融入整个英语教学过程,使学生在掌握英语的过程中也能潜移默化地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必须与高等教育多样化、个性化的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体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发展战略和教育的人文性。坚持大学英语教学的人文价值取向,培养学生人文素养,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这正是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和发展的必然方向。
  
  参考文献:
  [1]贺学勤.高校英语教学价值取向初探――基于人文语言观等的考察[J].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6,(6):132.
  [2]高旭阳.思维在“断裂”处穿行――大学英语教育中人文价值的找寻[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5,(9):71.
  [3]李早霞,殷延军.人文教育:大学英语教学的价值取向[J].兰州学刊,2008,(7):204.
  [4]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6.
  [5]王春生,王宝.基于价值澄清的大学英语人文教育[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1,(1):80.
  [6]谭家善.对英语教育人文价值的思考[J].零陵学院学报,2004,(3):206.
  [7]朱静.高职英语教育中人文价值的实践研究[J].春华秋实,2009,(1):34.
  [8]吴新红.基础英语教学中的人文素质教育[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1,(6):145.
  [9]蔡晓琳.大学英语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养[J].鸡西大学学报,2011,(2):60.
  [10]李子杰.人文素质教育在大学英语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分析[J].双语学习,2007,(8):66.
  
  基金项目:河南省郑州市2010年社会科学调研课题《利用大学英语提高护生人文素质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386)的研究成果之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058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