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之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兴文
小学语文教学中缺乏对学生生命的完整理解,教育过程中仅仅把学生看做是抽象意义上的主体。掌握知识的量与质成了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学生的内心体验、情感、个性、人格的发展都化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所体验的只是枯燥、乏味、疲惫、失败和挫折,而不是积极、愉悦、兴奋和在求知过程中发现新知的巨大幸福感,结果学生的个体独特性和多样性全都消失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要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的作用”。小学语文教育要实现这样艰巨的任务,就必须把关爱学生生命的理念贯穿到教学的所有环节中去,让语文教学充分对生命敞开,使语文教学真正成为培养热爱生命和具有鲜活生命个体的摇篮,促进学生在更广阔的天地里和更高的生命层次上进行积极互动的自我设计和自我发展。
一、民主平等是课堂生命的活力
现代教育呼唤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关爱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无论学生成绩的好与坏、长的美与丑、家庭出身如何,教师都要一视同仁,在学习上引导、生活上关心,真诚地帮助他们,与他们交朋友,只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学生的学习兴趣常常来自某些细小的因素,尤其是小学生,常常由于喜欢一位老师而喜欢这位教师所任的学科,所谓“亲其师,信其道”讲的就是这个理。在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进行一些竞赛活动,这有利于学生的学习,但是关爱全体学生要求我们不能一味地去倡导竞争。给学习优秀的学生一些暗示性评价,体现成功而不张扬。尤其不给周围学生增加压力意识,表现出一个人的气度和涵养。要给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一些暗示性评价,体现对他们的宽容、鼓励、给予希望和自信,不让他们觉得难堪和尴尬,注意保护他们的自尊性。例如:某特级教师在学生课堂练习做完后说:“请做对的同学扬一扬眉毛,暂时没有做对的同学笑一笑。”诸如此类的做法,很值得提倡。关爱全体学生的课堂上不应有被老师遗忘的学生,要处处关注“默默不出声的旁听生”,不应有被老师遗忘的学生,只有被老师鼓起勇气的学生,只有被老师唤醒学习渴望的学生。不光有老师对学生的关爱,更有学生对学生的由衷赞赏,学生对自我表现的成功体验。课堂生命的活力,应该在同学与同学之间、老师与同学之间跳跃着、涌动着。
二、情景创设使课堂教学知行合一
在课堂教学中,展现生活的情境会使学习情绪倍增。生活是语言的源泉,在生活的情景中学习的字、词、句、篇既具体形象,也易于理解、易于运用。整体和谐的情境,将促进儿童知识、能力、心理品质等的协同发展。比如,小学语文中的口语交际训练应在一定的情景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新的《语文课陈标准》“总目标”中明确要求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流,发展合作精神。”为实现教学总目标,教师应精心创设口语交际情境。当学生身处在与实际生活相符合的交际情境时,往往容易产生身临其境、似曾相识的感觉,情绪往往也容易被调动,口语交际的生动性也会被激发出来,从而主动地走进口语交际的情境,做进一步的体验。创设口语交际情境的方式很多,如陈设相关实物,绘制有关情景的图画,制作必要的道具,展播录像节目,播放录音来渲染气氛,教师或学生语言描述和表演等。如听说训练《我的一家》一课,首先让学生通过明确本节课,先听小朋友丁丁来介绍他的家,然后学着来介绍自己的家,说话清楚、响亮,说普通话。接着创设情景,出示投影课件或看课本上的插图。听录音中丁丁的介绍,听后让学生提出问题,了解丁丁向大家介绍了什么。然后学着丁丁的介绍,小朋友之间互相提问,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向全班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请小朋友去自己的家做客,集体评议表扬有创意的做法。
现实生活精彩纷呈,它是口语交际内容的源头活水,我们要处处留心,做有心人,发现和设计出好的口语交际训练活动,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语文课程标准》对“口语交际”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口语交际是听说双方的活动过程。教学活动交际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利用灵活的形式组织教学,不必过多传授口语交际知识。鼓励学生在各科教学活动及日常生活中锻炼口语交际能力。”这些为“口语交际”教学内容提供了操作的依据和展开的空间。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沟通,这是一个学生口语交际的时间过程,是一个听方和说方双向互动的过程,不是听和说得简单相加。只有交际的双方处于互动的状态,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口语交际”。
三、人文关怀让学生感受尊重
现代教育中教师应视学生为朋友,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要“蹲下去,看孩子”,在教学活动中少一些指令性的语言,充分尊重学生的需要,不要以自己习惯的思维去支配学生的学习活动和支配课堂,不要因为自己的教学目标不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而强制学生。可以在课堂中说:“我们可以停止讨论吗?”“愿意读的同学请自己站起来读”等之类的话语,让学生感到教师向学生提出的要求不是命令式的、强制式的,而是一种商讨式、征求式的语言,这样学生就能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关爱。比如:一次我在上课时讲到“冬眠”一词,说到哪些动物会冬眠,一时间孩子们为狗熊是否冬眠而争论不休,难以得出结论。我没有强硬地制止,也没有简单地告诉他们答案,而是说“小朋友,我们是不是先停下来,回家以后找找资料,问问爸爸妈妈或自然老师,再来讨论,好吗?”孩子觉得这样更好。
在教育中要创导师生平等的对话,通过互动的、全方位的师生对话,让学生学会倾听、表达、应对,学会思考、学习,教师要有意识地在明确的目标引导下展开对话。对学生的尊重体现在具体的学习之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关爱。
四、敏于捕捉让闪光点荡漾出涟漪
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在课堂上敏于捕捉转瞬即逝的每一点智慧的火花,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或投去赞赏的目光,或加以表扬,让学生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和思考、探究的乐趣。长此以往,便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和不断追求的欲望。如一次我在教学冯骥才的散文《珍珠鸟》一课引导学生朗读感悟时,发现一些学生调皮地笑起来。我微笑着问学生为什么而笑,有学生边笑边说:“你读到‘这小家伙竟趴在我肩上睡着了……它没有醒,睡得好熟!还咂咂嘴,难道在做梦?’这些语句时,感觉到鸟儿也有感情,这种感情简直是太珍贵了。”我随即引导:“是呀,动物与人类虽然存在于不同的社会群体,但是相互之间生活在一个地球上,谁也离不开谁。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多么令人感慨的情境呀,作者用语言文字的神奇之笔,揭开了人与自然之间的深刻韵味,这是多美的一种境界。”有同学说:“信赖多么重要呀!我见到的小鸟对人都怀有敌意,你还没走近它,它就飞走了。可是,珍珠鸟对作者只有信任,没有敌意。这境界是作者用爱创造出来的。”一时间,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开了,智慧的涟漪在教室里荡漾开来。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13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