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器乐进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 全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的乐器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对器乐进课堂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民族乐器横笛、二胡、琵琶等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器乐进校园中将起到更更要的作用。
关键词:民族器乐;素质教育;必要性;意义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0)12-0233-01
素质教育是当今中国教育的第一要求,素质教育要求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得到提升,使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各方面得以发展。在音乐、体育、美术等教学方面各个学校都进行了大量的改革,随着教育改革逐渐深入,器乐教学已逐渐普及,并被国家教委正式列入九年义务教育中小学《音乐教学大纲》,成为中小学音乐教育的重要内容。简单的乐器已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需求,进而对器乐进课堂有了更高一步的要求。民族乐器横笛、二胡、琵琶等是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文化遗产,在器乐进校园中将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一、民族器乐进课堂的必要性及意义
首先学生审美的要求。素质教育中要求学生的审美能力得以提升,民族乐器进课堂一方面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知觉,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直觉(在审美活动中对审美对象具有一种不假思索而即刻把握于领悟的能力,使人刹那间暂时忘却一切聚精会神欣赏它,全部身心沉浸在审美愉悦中。)在此基础上培养学生的审美理解和审美想象,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
美国著名的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曾说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更好的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他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重要价值和意义。随着信息手段的不断发展,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手段越来越丰富,网络、电视、报纸、杂志等每天都在充斥着学生们的视野,所以现在的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程度要远远比80、90年代的中小学生了解世界的程度还要深。现在的学生在幼儿园或小学已经开始接触乐器如竹笛、钢琴、二胡等,所以一般情况下基本上每个学生都或多或少都会掌握一点民乐,民乐进课堂正好使学生们掌握的技能得以发挥,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
目前我国的音乐教育,基本上是沿袭西方音乐教育体系。至今,仍未建立起真正立足于民族音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民族音乐教育体系,也没有在学校音乐教育中确立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主体地位,以及探索出实施民族传统音乐教育的途径。民族音乐教育被忽视,很多的学生也排斥民族音乐,认为“土”,不够品味等。而且现在的艺术教学多被人误解为学习西洋乐器等。所以从教师而言,教师们对一些民族乐器只能称为“知道”而根本达不到“熟悉”和“掌握”的要求。所以中小学器乐进课堂,可以让学生熟悉民乐,从而在面对覆盖很大面积的西洋乐器中占有一席之地,从而达到振兴民族乐器的目的。
二、民族器乐进校园的独特魅力
1.民族性更强。民乐作为中华民族特有的乐器,流传了几千年而生生不息,肯定有其独特的特点,如竹笛的婉转、悠扬;古琴清静、高远;萧的低沉和幽静,让一代一代的人为之着迷。而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了解了不少的民族乐器,所以更能够吸引学生们的注意力。而且民乐所演奏的曲子一般为单旋律线条,很少出现多声部和声等,加之迷人的中国特有的民族五声调式,因此学生易听懂旋律。所以民乐进课堂更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引起学生的兴趣。
2.形式的多样性。培养学生具有集体主义精神,这是学校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因为它能使人具有团结协作、关心和帮助它人的品质;能使人具有乐于与人交往、善于与人共处的能力;能使人具有自我调控、约束,为了集体的利益和目标,甘于自我牺牲的精神;能使人具有高度工作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在课堂的器乐教学中,基本上是集体性的齐奏和合奏,要求学生步调一致,相互合作,相互配合。在齐奏或合奏的音乐实践中,学生将体验到协作的重要性,在潜移默化中增长了集体主义意识。器乐进课堂”切实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质。
民族乐器进课堂可以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青少年普遍有参与器乐演奏的欲望,他们希望通过器乐演奏来实现自我表现,以引起他人的关注。尤其是嗓音条件不太好的学生,更需要通过器乐演奏的途径来参与音乐活动。在器乐教学过程中,可以使学生领略到演奏乐器时的欢乐和美的享受,从而激起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三、民族器乐进课堂的阻力及问题
1.学校重视程度不够。现在的中小学校,由于升学压力的不断增加,学校往往会更加重视一些“正课”所以一些老师也会不重视音体美等科目,有些音体美老师也不太重视,认为这些科目不过是为了调节学生。学生家长与教师心态一致,这就是学生对民乐的积极性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且学习民乐需要一定的物质保障,也就是说,一般情况下,学生需要的民乐需要学生自备。如果学生家长不支持,民乐进课堂就成了泡影。
2.教师本身素质不过硬。中小学教师在学校及其上班期间很少接触乐器,所以有些教师不熟悉乐器,有些熟悉单不能完全掌握其技能,如在横笛中的打音、叠音、吐音等。所以民乐进课堂教师应再加强自身素质的修养。
教师要通过一系列的器乐教学活动,使中小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而发展音乐智力与音乐的审美能力,培养其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思想品德与高尚情操。教师首先要熟悉音乐大纲,掌握教材的基本脉络和编排体系,做到有的放矢。熟悉乐器性能,选择好恰当的教学形式与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更好的完成器乐教学的任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234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