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晓瑜

  摘要:兴趣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关键,是学习效果的直接影响因素;兴趣更是促进认知欲望和学习动力的基础,是培养一代新人的重点。所以,笔者结合个人在语文教学过程中的一点经验,谈一谈如何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发散思维;兴趣;创新精神;能力
  中图分类号:G62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7-0059-01
  
  随着国家新课程标准改革浪潮的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模式也在悄悄的发生改变。新课程标准中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从中可以看出语文学科在生活中对于一个人成长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因此能够利用语文课堂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课堂上教师趣味性的语言是开启学生
  学习语文兴趣的钥匙
  趣味性是指教师能把教学口语风趣、诙谐、幽默地表达出来。儿童集中注意力的时间非常有限,尤其是小学生无意识注意占主体地位,一节课有意注意一般只能持续几分钟,而且常常不是很稳定,有趣的东西时常会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因此,运用妙趣横生、生动形象的语言有助于帮助小学生有意注意的时间保持的更长久,所以要充分利用语文课堂,尽可能地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在感受语文学习乐趣的时候,也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能力。
  例如:在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中《寓言两则》一课中,在精读课文之前教师首先提问: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学生们的答案真是千奇百怪,让人忍俊不禁。在这时教师接着引导学生:“你们谁愿意做做神探福尔摩斯二世,把丢羊的事情给彻查清楚?”。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了,全身心的投入到对课文的阅读与分析中去。
  二、课堂上教师巧妙的肢体语言可以提高
  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上课时除了不要吝啬自己的趣味性语言,更不要忘记利用巧妙的肢体语言向学生发出肯定的信息。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语文课堂真正的“活”起来。美国心理学家詹姆士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的”。所以及时的鼓励能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自信心和上进心,从而促进学生在各方面的全面发展。肢体语言可以通过我们的眼神、举止、神态表现出来。例如:在课堂上,当学生发言积极、主动,观点有代表性时,老师可以带头为他鼓掌祝贺,并且竖起大拇哥点头称赞。对学生来说这是最高的嘉奖。班上有个头脑非常聪明,但是却很内向的孩子,每次回答问题时他都用怯生生的眼神望着老师,就是不敢举起小手。有次在学习文言文《学奕》时,让学生介绍一下作者孟子。很多同学能说出书上给出的内容,当教师说谁还能补充介绍一下呢?又看到了那个怯生生的眼神,这时教师抓住机会给了他一个鼓励的眼神,就好像在说:“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就这样他终于举起了小手,补充的很精彩,教师带头给他鼓掌,接着是班里的一片热烈的掌声。从那以后他不但在回答时争先恐后,其他各项活动也能积极参与。巧妙的肢体语言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且还可以改变他们对学习和生活的态度。
  三、课堂上趣味情景创设是促进语文学习欲望的有效手段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所以说,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求知的先导。小学生的兴趣大多表现为直观兴趣,具体的实物可以使学生在观察触摸中增加感性认识,多彩的活动可以使学生在活动中充分表现自我,生动的语言可以为学生营造一个活跃、愉快的课堂气氛,这些都是教师语文课上常用的直观教学手段。根据小学生的这种学习特点,教师在课前创设一些能够使学生愉悦的教学情境,就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轻松氛围。例如,在教学语文小学四年级《小木偶的故事》一课的时候,在导入部分教师先是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一段歌曲《笑比哭好》,接着教师以语言过渡:“同学们,在《笑比哭好》的音乐声中开始了我们今天的学习。今天我们就从“笑”说起,你喜欢笑吗”?这时同学们都畅谈对笑的理解。教师见机总结:是啊!生活需要笑,笑使我们抛开一切烦恼,笑使我们信心百倍,笑使我们增进友谊――笑多重要呀!可是我们看完了小木偶的故事,也许你会对笑有新的理解。在这样的一个情景中,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学生对本课的学习欲望空前高涨。
  四、课堂上任务的驱动将是激发语文学习的兴趣的关键
  “任务驱动”是以一种问题去引导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动机,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并带领学生用自己的思维去探索新的事物,从中体验学习新知识的乐趣,从而对学习产生兴趣。孔子提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强调学习与行动相结合,才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面对小学低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生性活泼好动,注意力很难长时间的集中的特点,、教师应该以学生为中心,布置一些有针对性的任务,就可以驱动学生去认知,去学习,他们会在成功中得到满足,产生对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尽量设计一些趣味性强、有针对性的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王二小》一课中,发现学生对抗日战争这段历史了解的太少,缺乏认识。当下课时教师布置了一道这样的作业题:回去听爷爷等老一辈革命家讲抗日战争时期的故事。第二天上课,无论是让学生体会王二小的语言,还是读文中能够打动你的句子,小小的他们也能充满溢于言表感情。所以这个课外任务的布置不但对语文课堂学习起到了积极推动的作用,更能激发他们继续了解这一历史的兴趣。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一位著名教育专家曾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选择好的教学方法能够对学习兴趣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不用老师多讲,学生也会积极主动的学习,这样对培养一代新人意义巨大,学生也定会终生受益无穷。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7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