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情境 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云霞
摘要: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文章认为利用巧设问题、分角色朗读、实物展示、多媒体技术、语言艺术等多种手段可以创设出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从而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关键词: 情境教学;能力;积极性
中图分类号:G63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067-01
情境教学,简而言之,就是从教学实际需要出发,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和氛围。通过学生主体参与、师生互动来实现教学目的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高中语文情境教学是指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教学目标,从教学需要出发,借助于游戏、影视欣赏、诵读、辩论、参观实践等多种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材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全面发展。
一、巧设问题,创设情境
学习源自疑问,而疑往往会使人感到好奇,从而产生探究心理。所以,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抓住文章主要矛盾设计问题,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心存疑问,渴望答案,进而在求知过程中得到解答。如在讲《拿来主义》时,由于鲁迅先生的文章历来在学生看来都是比较难理解的,由此我提出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当你看到‘拿来主义’这四个字时.你会提出哪些问题?”学生们顿时来了兴趣,“拿来主义是什么?为什么拿来?“怎样拿来?不拿来有什么危害?”我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让学生自己通读课文,解决这些他们自己提出的问题。这样化难为易,由浅人深,在不知不觉中就将课文理解消化了。实践证明,巧设问题情景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特别是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能够大大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起他们的思维的积极性,真正地发挥出学习主体的作用。
二、分角色朗读,创设情境
分角色朗读主要的做法是课文内容由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来朗读,使他们获得真实感受和内心体验、学习知识、培养情感。分角色朗读,创设情景教师可指导学生如同演戏那样,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站在该课文内容中的角色的立场上深入课文。如讲《林黛玉进贾府》的时候,为了让学生更为彻底地理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笔者尝试让学生先去体会有关人物的身份、地位,然后去揣摩人物的性格特点。在此基础请学生以文章中角色所处的时间、地位等来朗读课文内容,表演文中几个精彩片断。这样王熙风、林黛玉、贾宝玉人物的性格便呼之欲出。特别是在朗读的过程中有的学生扮读的很到位,其他学生都为之喝彩,全班学生都在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里沉浸在小说所设置的情境中,仿佛进入了角色,对人物有了更深刻的体验。一篇课文的理解不是一步到位的,教师可以让学生分角色反复的体味、朗读。如《雷雨》课文中周朴园的六次“哦”分别应该在什么样的心情下读出来,以怎样的语气读出来学生单个人理解并不是很到位,但分角色配合朗读就不同了,学生很容易进入状态,读得也比较到位。中学教材中的小说、戏剧,有对话描写很多。为了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可以常常利用角色效应进行情境教学,分角色朗读,或分角色表演。这样既可以从教材语言出发,落实教材语言。又可以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加深对情境本质的认识。
三、实物展示,创设情境
相对于图画的形象性,实物比图画更加的直观。教师如果能在上课的时候给学生展示一下实物的话,一定能够增强学生的印象和理解。如在上《米洛斯的维娜斯》的时候,笔者自己也感觉这一课比较难讲,觉得给学生展示一下维纳斯的雕像比单纯的用语言描绘更有说服力。于是笔者就从美术老师哪儿借了一尊维纳斯的石膏像拿到课堂上,然后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仔细观察,结果教学效果很好。当然,实物情景虽然很好,但合适的实物并不总是能够找到。再如上《兰亭集序》一文时,我事先找到了王羲之书法经典《兰亭集序》的摹本以及兰亭集会的图片。通过大屏幕投影.在学生的一片惊叹声中一起欣赏了书法,体会到了王羲之为什么被称为“书圣”的原因,对“瓢若浮云,矫若惊龙”的理解也很到位。特别是在鉴赏一、二段时,学生观看集会时的图片。从直观就明白了什么是“流觞曲水”、什么是“列坐其次”。随着图片的一幅幅展示,全班学生都仿佛沉浸在和王羲之等名士一起在兰亭临流赋诗,畅叙幽情,抬头仰望浩渺无际的天空.低头观赏天地万类美景的时空中。
四、多媒体技术再现情境
语文教学和多媒体技术的结合,可以为学生提供生动、直观、形象的场景,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热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有利于提高课堂活力,促进教学发展,提高教学效率。如《荷塘月色》一课,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赏析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让学生了解借景抒情的艺术技巧。这时就可以借助多煤体技术,展示一幅优美的“荷塘月色”图,同时配合优美的音乐,这时让学生一边看图,一边听录音,一边品味文字意思,使声形结合、声画并举。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就此抒发情感,体味作者“淡淡的忧愁”与“淡淡的喜悦”相伴随的复杂的情感。可以说借助多媒体,将课文的难点形象的表达出来,声形结合、声画并举,就很容易使学生接受,并同时使他们接受了语言,情感,音乐等方面的熏陶,对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也有很大的帮助。
五、用语言艺术营造情境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语言艺术来塑造情境,给学生以巨大的感染力,例如散文和诗歌教学,在学生准确理解歌词内容的基础上,进入歌词意境,教师用自己高超的语言艺术描述文章深层的意境,注重情感的投入,通过语言的韵律、色彩的明暗、声音的强弱、节奏的快慢、从而通过阴阳顿挫的韵律美感取悦于人,浸润学生的心灵,达到心灵的美化,情感的升华。要想做一位教学理念新、教学效果好的优秀语文教师,不仅要重视专业技能的训练,同样也要注重语言艺术的锤炼,在追求音乐美和语言美,努力营造课堂情境上下功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394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