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胡书成 付泽军

  摘要:贯彻新理念、实施新教法,改进学生学习方式,改善学生学习状态;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观察习惯;教会思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紧密结合教学过程,严格要求,认真检查和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习惯;倾听;独立思考;应用数学
  中图分类号:G62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1-0066-01
  
  当今教育,正在进行新一轮课改。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良好的品德,强调基础教育要满足每个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为此,新的学习方式:发现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等在各校实施着。转变学习方式,要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的。下面就谈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关注的几种学习习惯。
  
  一、教学互动,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习惯
  
  课改以来,教师们都尽量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现在的学生也不像以前那样胆小不敢发言。常常是教师的问题只问到一半就有许多学生说:“我知道,我来,我来……”或是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高,个个都精神饱满地坐好,举着小手,当老师点名回答后,其他学生是垂头丧气,唉声一片。这样的课堂看似热闹,却没有实效。自古以来,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和品质一直是我国教育的精粹,古今教育家无不强调“听”在学习中的重要性,学校和教师无不在课堂上要求学生用心听讲。“认真倾听”这个习惯并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时间、多渠道地培养和训练的。
  1、教师提出认真倾听的要求。一是要“会听”要边听边想,理解别人说话的意思,记住别人讲话的要点。二是要认真听,表现出对他人的尊重,有随便打断、插话等。有做到老师要求的学生,能提出一个问题或解决一个问题就得到一颗星;如果表现不好的就给予批评或在评比表上画个三角号,表示特别不认真,须努力。
  2、教师要做到认真倾听,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当学生回答不流利时,对学生要有足够的耐心和信心。当学生回答错时,也要等他说完了再给予引导。
  3、教学中要经常训练。在数学教学中,我经常会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所给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在学生兴奋不已影响听课的时候,我会站着不动,用严肃的表情看着他们。谁做得最好,神情最专注就请他回答问题。其他学生马上就会意识到,上课要坐好来认真听讲。有的学生只顾着想发言,没有认真听别人发言。当他的问题与别人一致时,将不能得星。这就使得学生要认真听,当自己想的问题,被别人说了,他想得星就得动脑子思考,从而出现了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说法。例如:小红有6枚邮票,小华有8枚邮票。其中关于减法的问法有:小红的邮票比小华的邮票小多少枚?小华的邮票比小红的邮票多多少枚?小红的邮票还差多少枚就和小华一样多?小华的邮票拿掉多少枚就和小红一样多?到了一年级下学期,学生还会问:“小华拿几张给小红两人就一样多?”
  这样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就被激发出来了。有时也会提问一些不举手的学生,让他们复述别人的问题或解法。当他是本节课第一次出现不会复述的,给予警告,这样他就知道自己错了。同时,提醒全班学生要认真听讲,下一个再被叫到,不会复述的,要在他的评价表上画三角号。这样经过长时间的训练全班学生都会认真听讲。
  
  二、引导发现,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习惯
  
  爱因斯坦说:“发展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的一般能力,应放在教育的首位,而不应当把获得知识放在首位。”这句名言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是发展创新思维的前提,是不断汲取各类知识的重要武器!在数学学科的学习中尤为重要。课改后的教材在编写上重视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今年使用的北师大教材还特别安排了“探究活动”的学习内容,让学生独立思考完成学习任务。整本教材的编写特别强调让学生发现规律。例如:第二册“生活中的数”,这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在数数的教学中,不是告诉学生可以一个一个地数、两个两个地数、五个五个地数、十个十个地数,而是出现四位小朋友在数数,每人都说了三个数,还有三个数让学生接着数。他们不仅有正着数的,还有倒着数的。这就要求学生要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后发现规律,才能正确填数。再看比大小的练习题33-22( )33-21、12+25( )12+27用常规的方法是算出左边式子的得数与右边式子的得数后进行大小的比较。而这些题目都可以不用计算,通过认真思考发现规律后直接比较。刚开始有些学生不爱动脑筋,都喜欢去计算。因此我就组织了几次比赛,让学生感觉到只要认真思考就能发现规律,很快完成计算。这样大家都会认真思考,掌握好的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习惯
  
  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 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教学时应设法为学生创设逼真的问题情境,唤起学生思考的欲望。让学生置身于逼真的问题情境中,体验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品尝到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感受到借助数学的思想方法,我们会对生活中常见的各种优惠措施理解得更深刻,真正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为了在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加强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中的问题和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49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