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在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本文在分析习惯对人生重要意义作用基础上,研究提出中学时期学生应培养具备的良好习惯,并结合老师教学和学生学习实际,分析提出班级管理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办法。
  关键词:中学;班级管理;培养习惯
  性格决定命运,习惯主宰人生,这句话简明扼要概括了习惯对一个人的重要性。学生时期,特别是中学时期,是一个人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适应习惯形成的特点规律,采取必要的方法手段和适当的措施办法,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培养形成良好习惯,是每一名教育工作者,特别是每一名老师应尽的义务和责任。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们申报了《每月一事促进学生发展行动研究》课题,经市教育局组织专家评审现已立项,立项编号为2017xjy076。本课题将以学生良好习惯养成为目标,以每月一事活动主题为重点,以参与课题研究成员的集体智慧为依托,将积极有序开展课题研究,培养学生终身良好习惯的养成。
  一、学生时期应该养成的良好习惯
  学生时期,尤其是中学时期,处于儿童与成人间的过渡阶段,也就是俗称的青春期。考虑到这一时期的特殊性和人生成长阶段性特点规律,应该重点养成以下三个主要良好习惯。
  (一)遵规守纪习惯。现代社会是法制社会,人要想在社会生活的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就必须具备很强的规则意识、法律意识,自觉在规则、法律许可范围内行事。否则,必将受到规则、法律的惩罚。许多人在中学时期看不到规章、制度对于行为约束、规矩养成、人生保护等方面的好处,片面认为规章制度都是对自由的束缚。在青春期冲动、热衷出风头和不理智头脑共同作用下,个别同学可能会挑战规章、制度和规矩,一旦这种思想和言行矫正不及时不彻底,就容易漠视规章、制度和规矩,最终走上不归路。例如,社会上有人在法网面前悔不当初,学校里也有人不敬法不畏法铤而走险,其根源就在于中学时期没有养成遵规守纪习惯。应该把中学生遵规守纪习惯培养放在突出位置,抓紧抓好抓出效果。
  (二)热爱学习习惯。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新知识新技术层出不穷,发展速度更是日新月异。不会学习不爱学习不能终生学习,就很难掌握必要的生存技能,也跟上社会发展速度和节奏,最终会身无长物,没有用武之地而被社会淘汰。社会生存需要很多技能,每一个技能的学习,所需方法和技巧各不相同。深度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前提肯定是热爱学习,很难相信一个不爱学习的人,可以在某一领域、某个学科、某项技术方面走在其他人的前面[1]。中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自我要求能力都很有限,但不妨碍热爱学习习惯的培养形成。例如,爱读书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阅读多写作,好奇心强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多探索多求证,等等。我们能够采用多种方法帮助学生养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三)反思总结习惯。人的能力素质提高,离不开学习教育,人的能力素质快速提升,最好的办法就是经常反思总结。对于出现的问题、面临的困难和应对的不足,要多多反思错误在哪里,不足在哪里,不妥在哪里,用什么办法改进和提高。对于好的方面、好的做法和好的效果,要总结出来好在哪里,有什么规律性的东西,好的措施办法,可以在其他类似事情上继续使用,以提高办事效率和工作效能。遍览各行各业拔尖、优秀、突出人才,无一不是具有反思总结习惯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也发现有这样一个规律,学习效率高、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大多都有反思总结习惯,能够围绕教学内容和自身情况,反思总结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我们应该帮助并督促所有学生养成反思总结习惯。
  中学时期,除了上述三个习惯需要重点注意外,还有诸如交流协作习惯、勤于实践习惯、积极思考习惯等,需要努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除了社会、学生自身及其家庭需要努力外,以教书育人为己任的教师,也是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应该在日常班级管理中顺势而为、妥善应对,帮助开花结果。
  二、班级管理中培养学生良好习惯的措施办法
  (一)建立规则,并想方设法让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就学校来讲,本身已有许多规章制度学生的行为规范,比如,请假制度、课程安排调整制度、课间课后管理制度,等等。有些学生以前规矩意识比较强,能够模范遵守学校的各类规章制度。但也有少部分学生,或因前期习惯养成不到位,或因对相关细节不清楚,会出现违规违纪言行,最终影响教学和其他同学[2]。老师应在学校已有制度基础上,结合班级实际情况,补充建立一些规矩规则,并简明扼要向学生解释清楚,提出要求和期望。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要常提醒常强调常讲评,日积月累逐步强化学生的规矩意识,养成良好的遵章守纪习惯。
  (二)小处着眼,点滴入手,帮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习惯
  首先,教師应该帮助正确认识习惯的重要意义和作用,激发孩子内心深处改变自我、形成习惯的动力源泉。在此基础上,帮助孩子制定符合自身需求、切合自身承受力的习惯养成计划[3]。比如,喜欢文学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每天看几篇文章,写点读书笔记,最终量变会引起质变,小进步带来大进步。在落实习惯养成计划过程中,老师也要及时指出学生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的措施办法,对于每一点小进步,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坚持下去。长此以往,坚持也就变成了习惯。
  (三)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潜移默化影响学生形成习惯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无尽的,特别是身边的榜样,因其一言一行可以直观感受体会,更能激发自己跟随欲望、模仿欲望。对于中学生来讲,老师是他们最尊敬的人,很多学生都会刻意模仿自己尊敬和喜爱的老师的言行[4]。一个具有良好习惯的教师能带出一批有良好习惯的学生,想培养什么样的学生就要做什么样的老师。比如,老师喜欢读书,学生也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爱上阅读;老师责任心强,对学生关心关怀备至,学生长大后大多也会热爱本职工作,为人热心热情。这些主要是老师以身作则、模范带头、潜移默化影响形成的。
  结语:
  总之,学生阶段是一个人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也是打基础谋长远的重要时期。老师作为园丁,在班级管理中,应该立足学生自身实际,着眼学生长远发展,分清影响长远、影响根本的良好习惯,采取针对性、可操作性、实用性比较强的措施办法,让每一名学生更快更好地养成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 李杨杨,李明涛. 班级管理中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研究[J]. 中华少年,2018,34(19):157-157.
  [2] 王振海. 实施班级精细化管理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J]. 教师,2017,56(23):111-111.
  [3] 葵国燕. 班级管理与学生学习习惯关系探究[J]. 新课程(中学),2018,78(3):45-4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094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