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小学体育教学中的语言艺术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苏 凤

  在体育教学中,有些教师认为,体育教师的肢体语言重于语言表达能力。其实,语言艺术同样是进行体育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同一教学内容,有的教师讲授动作要领时,三言两语即让学生茅塞顿开,很快掌握动作要领;有些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却仍不得要领。实践证明,在体育这一以人体运动为主要内容的特殊教学科目中,语言的作用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现在的体育教学不仅要求教师的示范动作准确、清晰,而且还必须具备一定的语言修养和掌握一定的语言技巧。
  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使用好语言艺术呢?笔者认为体育教学语言要有“四性”,即针对性、科学性、趣味性和启发性。
  (1)语言要有针对性。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情况和不同的体育训练项目,使用的教学语言尽可能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比如对知识较丰富、接受能力较强的高年级学生要使用经过提炼的规范性语言;而对低年级学生则应使用较为生动的肢体语言和浅显明了的教学语言相结合,让学生一看就懂,一听就明。
  (2)语言要有科学性。体育是一门运动科学,科学的内容需要科学的语言去讲解,而语言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具体、准确、全面”。如在广播体操教学过程中,教分解动作时,要用具体、准确的语言去讲解动作要领,在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后,再强调动作的完整性。只有深入浅出地讲解,由部分到整体的训练,才能使学生受到感染和触动,从而使学生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及整套动作的完整性。
  (3)语言要有趣味性。小学生年龄小,精神不易集中,常被外部环境因素干扰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所以体育教师的语言要风趣。生动有趣的教学语言能使学生有新鲜感,而新鲜的东西又易引起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注意,从而使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和记忆,如在做跳马练习腾空时,用“身轻如燕”,落地时用“稳如泰山”等语言来激发学生对动作质量的追求,效果绝对比枯燥无味的讲解或示范要好得多。
  (4)语言要有启发性。教学的语言要能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使其在听课时大脑动起来,要启迪思维,就要举一反三,要多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如在足球训练课中,用“形如狡兔”来形容足球运动员在比赛中的过人及穿插跑动,使学生尽快掌握过人技术及跑位战术的运用,并在比赛时能充分运用所学的知识,以求取胜对手。
  因此,笔者认为,教学语言不是教师职业性技巧和情感的表演,而是对教育事业追求的思想感情的反映。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语言的运用,应给学生一种蓬勃向上、藐视困难的勇气,在心理上应给学生某种依靠,以增强学生的信心,让他们更好地完成体育课教学任务,以提高全体学生的身体素质。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0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