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课堂学习状态的观察与应对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卢少丹 班声辉
《基础技术课程纲要》提出了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任务,倡导自主、探究与合作的新的学习方式以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生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最根本的就是课堂教学,只有教师通过对课堂中学生的状态进行观察,并及时地采取一些措施,让学生能有自主发挥的空间。针对这一问题我认真做了观察,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较差。在课堂上,许多同学都是被动的坐在位置上,老师说什么,他就听什么,从来不会积极主动地去参与教学。例如:在上《长方体的认识》时,我让学生下去收集长方形的盒子来进行教学,可是到了这堂课时,主动去做这件事的学生寥寥无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他们自己去用手感知棱、面、顶点这三个特征时,也只有几个学生动手去做,其余的学生只是坐着看,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最终使得这节课不是那么成功,大部分的学生还是只记住结论,没有过程。
二、学生不善于思考,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我认为,这一现象与他的学习习惯有关,因为在他们的观念里,要做一个好学生,就必须听老师的话,不能随便发表自己的见解,如果讲错了,还会被教师批评和同学们讥笑。正基于这原因,许多学生都不愿去思考,也懒得去感受什么,他们就会想反正有老师,老师会给我正确答案,从而使他们失去了主动思考的能力,甚至他们连自己今天学了什么,有什么感受都不知道。
三、学生的学习情绪也是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过度高亢、紧张和低落的学习情绪都不能使学生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一般来说,学生的学习情绪很不稳定,有时高亢、有时低落,这对教学都是非常不利的,就如我在上《数据的收集和整理》时,要求学生收集本班学生的身高情况,话刚说完,每个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一个个像小猴子一样跳上跳下的,非常兴奋,完成的效果也非常好,但在后半节课时,他们就开始出现倦怠的现象了,从而使上半节课兴奋,后半节课倦怠,可想而知,这一堂课效果不可能会理想。
综合所述三个方面是学生在课堂上常见的状态,在我认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还有不善于思考,不敢发言这一系列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受学生以往的学习习惯所导致的。在以往,学生都只是一个接受者,教师是一个传道者,学生的言行都受到教师的牵制,教师会帮助他们想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并且连他们在课堂上应该怎样想,怎样说都受到了限制,因而导致了学生无论是在思想上或者行动上都形成了惰性。针对这一现象,我采取了一些措施:
(1)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合作,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课堂上,有许多知识都需要同学之间互相交流、讨论、合作才能完成,因而在教学中,针对这一特点,我会经常让学生们自主地去寻找答案。如讲解《制作统计表》这一内容时,我通过分组来完成,大部分学生都表现得很积极,认真地做、仔细地找,学生还自觉地进行了分工,结果这堂课上得很成功。
(2)学习积极性不高、动手能力差的学生,可以利用一些游戏,先激发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在思想上从不想变为想,再通过慢慢引导,以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养成勤于动手的习惯。
(3)学生在课堂上不善于思考,不敢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方面,就从让学生改变以往的思维模式上入手,多鼓励勇于回答问题的学生,并以此为契机,激励他们提出问题,让其他同学来回答,给予赞扬,并在上课的过程中,让学生试着阐述自己的观点,在这期间,不管他们对与错,都不予以批评,以培养他们的胆识,让他们慢慢地转变思想,以达到让学生敢说、敢想的目的。
(4)课堂上学生情绪因某些问题而亢奋时,用谈话的方式把他们的思维引入正题。如收集学生身高进行数据统计,学生在比高矮而兴奋而忽略了数据收集这一主要任务,我就对学生说“现在我们就量一量、比一比看看哪些同学高一些,哪些同学矮一些,高的有几个?矮的有几个?我们大家画一个表来把它表示出来。”从另一个角度把他们的思维引到主题上来。
当学生情绪低落时,利用游戏或讲故事的方式将学生的兴趣激起来,并将游戏或故事跟主题联系起来,以达到教学的目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726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