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培养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环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柯曾林

  近年来,随着教改的深入推广,对于学生的考核内容不再是拘泥于课本上的几篇课文、几个问题,而是倾向于实际灵活应用,所以出现这样的现象:某些学生认真听讲,考查课内的知识成绩较高,可遇到课外篇目成绩总是不理想。这样的学生不能算是优秀的学生,因为他们只会死学,不会活用。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必须抓住课堂这块阵地,培养学生能力,它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基础,终身教育中处于优先地位。
  (1)明确阅读教学的任务。阅读教学的根本任务就是训练阅读技能和方法。阅读技能包括整体感知内容,找出各部分联系,了解思路等;阅读方法包括朗读、有情感、集中注意力默读、圈点批注等。搞好阅读教学,重在启发学生内在的动力,即培养学生兴趣、爱好和习惯,使他们感到读书是一生的需要和乐事。要博览群书,兴趣要持久稳定,求知欲望要强烈,读书要专心深入,读书情趣高雅,追求新事物。以上这些往往是取得成功的起点。另外,有了兴趣之后,还要善于用脑,学会用笔表达。
  开发智力,提高人文修养是重要任务。要有丰富的知识,如写作知识、语法知识、修辞知识、文学知识等。另外,阅读材料中包含的其他知识,如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天文地理、古今中外,通过记忆、背诵,掌握一定方法,培养创造性,陶冶情操,让学生真正的感受到语文的博大精深。
  (2)掌握阅读技能和方法。阅读技能可采用感知技能:整体感知内容,感受表达的思想感情,理解技能,揣摩语词,读解语段。要掌握这些技能,首先要理清思路,在此基础上总结课文意旨,归纳写法。在不断的实践中找出最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常见的阅读方法有:朗读、默读、精读、略读和速读,可根据不同目的采用不同方法,也可选择不同体裁,配合适当的方法进行训练。
  (3)阅读教学过程。这里主要谈谈教读课的教学过程,可概括为一个模式,即阅读准备、整体感知、具体理解、总体把握、欣赏评价和反馈调控。创设情境,教师导入,学生明确目标、方法,初步通读课文,获得整体印象。通过概括抽象综合完成对课文的全面理解和认识。利用想象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和创造力。最后总结、练习、矫正,实现积累和迁移,让学生透过文章深入作者内心世界想象、体味,与作者产生共鸣,进行心灵交流。
  (4)阅读教学方法。常见的有语感教学法、思路教学法、情感教学法、范文应用法、点拨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导读教学法,这里重点谈谈思路教学法和范文应用法。
  思路教学法指抓语言、明思路。如议论文,抓关键词语,其他如抓关键句、中心句和警句,表明作者写作主旨;抓结构,理思路;结构是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抓线索,串思路;线索是贯穿全文的脉络,如时间、事件、情感等。侧重整体感知,学会抓筋脉,按图索骥,有章可寻。
  范文教学的目的在于实用、活用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语文素质。具体可采用文事推演法、文意拓展法、文情迁移法、文序借鉴法、文技模仿法或文辞活用法。总之,形成一个“事物――作者――读者――事物”的循环上升的完整过程。教师要进行多种尝试,设计出适合学生的最佳方案,不断探索更好的方法。
  语文是基础学科,关系学生多方面潜力的发挥、能力的拓展,是整个教育的重要核心。而阅读教学又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教学实践的深入,需要不断更新,适应新的需求。教育也要遵循以人为本、务实的原则,在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中,不断寻求更新、更好的教学方法,更新理念。只有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培养出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独立开拓,具有创造价值的人才。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829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