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课堂多媒体教学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军柱
摘 要: 多媒体的应用给英语课堂教学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它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课堂效率,使学生尽快达到学习英语的终极目标。但多媒体的制作、运用存在诸多问题,违背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宗旨,本文阐述了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关键词: 英语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 对策
利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来完成对学生各方面的训练已成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使利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讲解清楚的事物或难以进行教学操作的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和生动,达到了化繁为简、化难为易的教学目的,并大大增加了课堂容量、渲染了课堂气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习效率,增强了实际使用语言的能力。掌握现代教育技术是英语教学的需要,很多教师早已意识到这一点,并且跟上时代的步伐,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在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方面,存在着种种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一、多媒体辅助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观念滞后。在部分老师心目中,多媒体课就等于优质课。在现在的公开课竞赛中,不管教师的语音语调、教态、教法和教学效果如何,如果不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很难评上奖。有的老师认为多媒体内容越丰富,形式越多,教学效果就越明显,从而出现了英语课堂教学“华而不实”的现象。
2.教学重点、难点不突出。多媒体课往往被上成欣赏课。教师在很大程度上靠不断变换的画面,各种各样的声响效果吸引学生。这样,在制作教学课件的过程中,很多教师考虑得较多的是如何使设计显得精美,如何声、形、色俱佳,如何才能达到好的视听效果,而不去探究教材的重点难点,也无暇深究。学生上课就像走马观花,看似课堂容量很大,似乎获得不少,实则所学有限。
3.教师与学生缺乏情感上的交流。有的不仅将课文内容搬进了电脑,还附上了讲解、说明和演示,在整个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注意力全集中在银幕上,机械地观赏显示出来的画面和文字,聆听音箱里传出来的声音,而老师只是一个电脑操作员,简单地按按Enter键。课堂以教师的操作为中心,没有师生情感上的交流,课堂上缺乏老师与学生心灵之间的沟通。
4.多媒体运用不灵活。在利用现有的多媒体软件或教学录像方面,不少老师只是把其当做一个电子读物,照搬照用,不注意班级和学生的具体情况取我所需,因材施教,如在SEFC第二册录像中,有一篇关于Sherlock Holmes的文章“Noises in The Night”。它是以动画形式表现出来的,若是初中生当然喜欢看,可大部分高中学生不但对此不感兴趣,反而在观赏的过程中嘲笑其拙劣的动画效果。这样不仅分散了注意力,而且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达不到教学的目的。
二、有效运用多媒体辅助中学英语教学的对策
如何解决多媒体应用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来辅助中学英语教学呢?
首先,英语教师不仅要掌握多媒体运用技术,更重要的是理解现代教育术的本质。要在“辅助”二字下工夫,明白多媒体教学只能发挥辅助作用,而不能用它代替教师充当课堂的主导。传统教学方法并非一无是处,不可全盘否定。教师既要了解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又要看清楚多媒体教学的局限。其次,在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同时要重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在灵活多变的英语教学课堂上,程序化的电脑语言并不能创造出良好的学习环境,更难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善于抓住和保护学生瞬间的创造性火花。再次,课件的制作和利用要围绕教学重点和难点而定。教师如果自己设计制作课件,就要注意抓主流,简单明了,不能为吸引学生注意力,寻求感官刺激,而制作得华丽虚空。最后,拓宽多媒体的辅助范围。多媒体辅助教学不能仅仅限制在利用现存的CAI软件,也不能仅仅为提高课堂评课得分才利用,否则就没有真正发挥多媒体的功效。高一高二新授课,高三复习课,甚至是试卷讲评课都可以巧妙地利用多媒体,将教学内容拓宽。
综上所述,英语教师要注重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素质,要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努力学习在信息化时代交流、学习、研究和生活的基本技能,还应该学会利用因特网筛选和综合信息,利用网上资源组织教学等。与此同时,不要认为有了多媒体,教师就可以完全依靠它来完成对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训练,而教师只需熟悉操作过程,对语音语调、教态教法等基本素质可以忽视,甚至在整堂课中都不需要看学生一眼,不需要说上几句课堂用语,更不需要与学生进行情感上的交流。老师良好的发音、正确的语调、亲切的教态、灵活的教法、漂亮的书写无一不给学生一种美的感受。一个赞许的眼神、一句由衷的表扬、一次宽容的微笑会给学生无穷的动力,使得他们在一种欢乐、愉快的气氛中自觉地接受知识,提高能力。优秀教师个人的人格魅力,电视机和计算机里令人应接不暇的画面永远无法取代。
参考文献:
[1]谢幼如.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M].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1).
[2]王天镪.课堂教学用CAI课件的设计方法[J].中国电化教育,200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192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