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有效提高高职院校政治理论教育质量的教学方式探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顾磊
摘 要: 目前,高职院校的政治理论教育普遍存在理论性太强,脱离实践的问题。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是深化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必然要求和发展方向。本文作者针对目前高职院下政治理论教育中的大班教学模式,提出几点提高政治理论教育有效性的对策,旨在与同行共同切磋探讨。
关键词: 高职院校 政治理论课 实践教学 教学效果
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是为了配合课堂理论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提高而设置的以实践形式为手段的教学环节。从其内涵来看,有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以指导学生运用理论、掌握方法、锻炼能力、接触社会、开展实践为特征和目的;二是必须与课程内容相联系,依据总政对于政治理论课教学基本的要求,做到内容正确,主题鲜明;三是必须体现教师主导。近年来,各院校就如何搞好高职院校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切实提高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做出了新的探索和尝试,我认为要进一步增强政治理论课实践环节的教学效果应着力抓好几个重要环节。
一、“项目主导,课题牵引”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有效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在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普遍面临大班化教学的现状。这一前提决定了各院校很难大范围组织学生到校外参与社会实践。由于学生人数太多,造成车辆保障、人员安全及接待方面的巨大压力,大多数院校目前采取的策略是将实践教学重心放在校内课上开展。各院校在开展课内实践方面都有一些共同的做法,我认为整合各院校的经验,未来应采取“项目主导,课题牵引”式的课内实践教学模式。
“项目主导,课题牵引”模式的核心环节是任课教师要精心设计相关选题,在学期伊始就以菜单形式推出,面向全体学生进行项目招标,每个课题为一个科研项目,要求学生自由组合成若干课题小组参与投标。所有学生必须参与一个课题小组,这样就确保实践教学的“全覆盖”,通过成立课题小组,化整为零,化解了大班化的矛盾,保证了实践教学落到实处。学生参与竞标成功后就等于承担了某一课题,课题组成员将做出明确分工,确保人人有责,避免了搭便车现象。“项目主导,课题牵引”的实践教学模式的优势在于能够很好地将教、学、研三个环节融为一体。这一模式中,教师指导是前提,学生自主参与是核心,相关考核制度是保障。在实施和管理中,这一模式主要有四大支撑:讲、读、写、看。
一是讲。这里的讲不仅仅是很多院校普遍采用的学生模拟授课的形式。从大的方面划分,可以分为“别人讲”和“自己讲”两大形式。所谓“别人讲”,也就是“请进来”,邀请相关专家学者走进课堂,与主讲教师联袂授课;所谓“自己讲”主要是让学生讲,包括授课、辩论、讨论等形式。
二是读。也就是读书。阅读文献并开展文献研究是一个重要的学习能力,也是未来研究阶段学习的一个基础。当然在操作中,五门必修课的教师不能拘泥于经典作家原著,而应根据本课程特点,为学生提供阅读书目,供他们选择。在开展课题招标时,也应对每一个课题需阅读的相关书籍作出明确。
三是看。看主要是视频教学。观看视频是各院校普遍采用的实践教学样式之一。然而视频教学绝不等同于“看录像”。视频的选取是需要花很大工夫的,并非所有内容都适合作为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资源。总的来看,有三类内容适合作为视频教学的素材,一是关于理论背景介绍的内容;二是关于人物介绍的内容;三是与学生切身利益相关的内容。
四是写。这一活动是对讲、读、看的整合和提升。写的内容包括讲课的讲稿、辩论、讨论的提纲,读书的文献综述、心得体会,观看视频的点评感想,直至最后成文的课题研究报告。
二、校外实践基地是增强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有力抓手。
尽管面临大班化教学的尴尬现状,不可否认的是,利用实践基地开展现地教学仍是政治课实践教学的最佳模式。因为通过实地调研、现场参与等形式开展实践教学可以突出其体验性、参与性、实践性,具有真情实感,对心灵有震撼力。对于学生来说,以改革开放伟大成就为教材,亲眼目睹身边的巨变,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用好实践基地意义重大。
为了增强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高职院校应朝着两个方向努力:一是盘活现有资源。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曾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强调了实践基地建设的重要性[1]。文件下发后各地政府对政治理论课实践基地建设给予了高度重视,不少地方高校相继建立了一批质量较高的实践教学基地。对高职院校而言,在实践基地使用方面完全可以做到与地方院校共享资源,共建资源。同时考虑到大部分实践基地都是由地方政府提供并维持运转,在这一问题上应更多地积极争取地方政府支持,坚持合作共赢,完善各类基地的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三、虚拟实践是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效果的全新领域。
所谓虚拟实践教学,是一种以网络为依托、以虚拟空间为平台而完成的教学活动,核心目的就是把互联网、新媒体等虚拟技术变成学生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新载体、新手段。开展政治理论课虚拟实践教学可从以下途径入手:一是虚拟体验,主要是要求学生带着实践任务,在指定的虚拟目标空间如网上世博会、网上博物馆、网上纪念馆等进行参观、体验,其成果可用图文并茂的电子报或者PPT课件进行展示。二是网上调研。主要是要求学生自拟问卷,或是借助门户网站,就某一社会热点问题、焦点事件进行网上调查研究,掌握动态,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和评价,最终成果可以制作成电子报、电子杂志或PPT课件。三是虚拟创作。要求学生运用电脑知识和技术,围绕所学理论问题、热点问题或自己领受的课题制作专题网站、网页或电子书,电子杂志。如“党的创新理论学习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题网”、“辉煌九十年”、“中东北非专题”,等等。所提交的作业应当栏目丰富、信息量大,同时符合技术标准,便于浏览。四是舆情报告。引导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就一段时间内的国内外热点舆情进行深入梳理、分析,形成具有独到见解的舆情分析报告,提交至课程网站,供全体学生参考。
参考文献:
[1]耿凤,牛翔.浅谈对高职院校实践教学考核方式的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6).
[2]王雄.对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做合一”的思考[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08).
[3]闫伟荣.对当前高职英语立体化教学模式的思考[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6).
[4]石珉.高校“形势与政策”课程教学与考核创新研究[J].南昌教育学院学报,2011,(06).
[5]王祺,孔韬.高职院校开展双语教学的探索[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5).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41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