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英语过程写作教学法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萍
英语写作能力是学生认知能力、思考能力和文字应用能力的综合反映。但在教学中,由于写作教学耗时长、批改量大,教师大多按照考试的模式给出题目和提示让学生自行完成,或者给学生范文进行模仿,很少进行系统的写作教学。由于缺乏教师的科学指导,学生不仅缺乏写作的兴趣和主动性,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结果是他们提笔就写,没有一定的写作策略和方法,写作中存在诸多问题,写作水平难以提高。随着现代语言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写作教学法越来越多地引起初中英语老师的关注和尝试。
一、过程写作法的理论指导
过程写作法以交际理论为基础,将写作过程视为复杂的心理认知和语言交际过程,提倡通过写作过程学习写作,强调学生发挥写作主体的主观能动性和反复修改在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过程派代表人物Brown把过程派的教学归纳为以下主要几点:
1)让学生自己去发现他们想写的东西;2)帮助学生理解他们的写作过程;3)帮助学生学会各种有关构思、初稿、修改等方面的策略;4)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写和重写;5)特别重视修改初稿的过程;6)在整个写作过程中,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反馈意见;7)整个写作过程都伴随着教师与学生的个别交流。
二、“过程写作”课的设计
作为多年从事初中英语教学的第一线教师,我非常迫切地尝试着把这种更有优势的写作教学法引入课堂,为此,经过一段时间的准备后,一堂“过程写作”课诞生了。
在备课上,我主要设计了Pre-writing,Drafting,Revising三个环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三个阶段:写前阶段、写作阶段和后写作阶段。在实际过程中,这三个阶段是循环往复的,师生互动,贯穿始终。
在课前三分钟,老师给学生放送“Roses Pastal”(《玫瑰色蜡笔》)的钢琴曲;上课后,老师先在PPT上呈现一位学生在运动场上的照片,随即吸引了所有同学的注意力,老师不失时机地给予评价:“How sunny he is! He looks so confident!”
然后紧接着问:“What color can represent him?”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回答:“Orange.”老师接着问:“What color can represent you?And why?”让大家从七张颜色卡片中挑选能代表自己的颜色并举过头顶,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兴奋并很快融入到课堂中来。学生非常高兴能把代表自己的颜色告诉全班同学。老师的设计起到了一石二鸟的作用;不但复习了写作当中需要的知识,而且激发了学生的热情。
老师又紧接着说:“Colors can affect our moods,can’t they?”说完后用四个动漫表现出happy,sad,energetic,sleepy四种情绪,由学生自然地说出这四种情绪;之后,老师开始让大家安静下来听录音,然后挑选最好的颜色卡片来帮助录音中求助的人,学生时而屏气聆听,时而兴奋地举卡表达;最后,呈现一张在哭泣的女孩照片,旁白写着“She’s lost her pet.”,学生再一次使用卡片说明为什么要使用这个颜色。到此为止,老师用三分钟的时间把整个班级的兴趣激发了出来。
接下来,老师将课导入“写前阶段”,它包括语言输入,即阅读分析有关材料,占有材料,掌握事实;交流观点;拓宽思路,集思广益;拟写作提纲。
老师呈现了文本上的图片,先从图片观察入手,问:“What are the man and the lady doing in the picture?”而后问:“This is their first date.Can you guess how the lady feels?”学生给出很多猜测。
老师再引导:“She doesn’t want the man to notice her feelings.What colors does she choose to cover her real feelings?...Now,let’s see what Millie thinks of the two colors...”然后老师很顺利地进入到文本分析的环节。在学生通读文本后,老师开始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文本,先从布局开始,从段落到层次,抽丝剥茧:
Part 1 Para 1 What the woman is wearing?
Part 2 Para 2+Para 3 What colours represents and the woman’s possible moods?
Part 3 Para 4 Millie’s idea.
这个过程使学生领会谋篇布局的重要性;之后,通过Groupwork要求学生圈点出段落中使用的好词、好句;通过学生的Report,老师把在文中起很大作用的连词和句式结构列在黑板上;此时,老师已开始积极为即将到来的写作准备材料了;为了让学生们有更丰富的表达,老师鼓励学生用不同的句式表达同一个意思;与此同时,鼓励学生要将所学的表达大胆地用起来。
接下来,老师拿起一瓶雪碧:“How many bottles of sprite do you drink every day?...Today,I suggest designing an advertisement for sprite.I’d like you to find the most suitable colors for the model’s clothing.”老师分发Worksheet和蜡笔。在学生考虑应选择颜色并完成绘图之后,老师要求学生就个人对广告中设计的颜色搭配写一个Report。在写作之前,提示学生注意结构安排:
What is the model wearing? Part 1
How these colors affect shoppers’ moods? Part 2
What you think of the advertisement? Part 3
规定写作时间是10分钟。字数控制在90字内。
至此,教学进入“写作阶段”。是学生把初步构思成熟的思想用文字表达出来,该过程不仅是指导学生提炼语言、安排文章结构的过程,还是思维训练的过程。在整个过程中,老师不断给予指导和帮助。
后写作阶段主要是修改与反馈。修改是让学生有机会对自己作品进行再思考、再升华,是真正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十分钟后,任课老师设计了以下方式进行Postwriting的设计:
(1)自评并修改初稿
授课老师首先出示作文的评分标准,即从内容、语言和组织结构三方面进行评价。
当学生初步了解评价标准后,老师出示一篇有代表性的学生习作,由全体学生对照上述标准进行评价,老师进行补充和总结,确保学生明确如何评价作文。
当学生掌握了评价标准后,每位学生自评作文并据此修改初稿。
通过自评,学生不仅能发现自己在写作方面的不足,而且能反思自己的写作过程,从而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
然而,就在这时,下课铃声响了,备课中的剩余步骤没能呈现出来。
三、教学分析与反思
显然,任课老师在尽力凸显“过程性写作教学”的原则,并进行了出色的实践。值得一提的是:在自评与互评前,老师给出了写作评判标准。首先要求审视文章的内容和结构。其次要求对段落和句子两个层次进行修改。最后要求注意标点符号、大小写、单词拼写等细小问题。应该说,整堂课生动有趣,非常贴近学生的生活,激发了学生的写作热情。
可惜的是,老师并未落实以下两个原则:
(1)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写和重写;(2)特别重视修改初稿的过程。
其实,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写”的匆忙和“改”的粗略。如果教师对学生写作过程不了解,学生对自己在智力活动中存在的问题不清楚,导致写作中的语言错误多、主题不明确、内容不深刻、条理不清晰、自我完善意识差等诸多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学生的写作兴趣是不会完全被激发出来的,写作技巧也只能停滞不前。
没有反复的改写和评价,就不能让学生感受到写作过程的思考和写作在渐趋提升中带来的成就感,也就不会使学生在写作中练习构思、选词用句表达。所以,我认为“过程性”写作教学重在“细致地写”“反复地改”上。
那么,这堂课就偏离了重心。我们的精彩不应在前奏,而应在“写”与“改”上。毫无疑问,老师在“写”的过程中的及时反馈和“改”的过程中画龙点睛的指导非常重要。
教师“操纵”并参与学生写作的全过程,及时发现并通过分析学生在写作中出现的错误,了解学生写作的每一个具体步骤,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能力。它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只有重写才能使学生的评改意见有意义,学生才不至于失去对自评互评的热情与兴趣。
总之,这堂课应是“过程性写作”在初中课堂上的开始,我想,它会在不断尝试和研究中越来越成熟。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080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