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析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陆锦燕

  在社会生活中,你不难发现周围的人越来越淡漠,压根不能理解尊重他人、乐于助人、与人为善的道理,社会舆论会谴责这个人的思想品德素质差。作为思想品德老师,我听到这些舆论时,不得不引发深思:思想品德教学问题出现在哪里,知识传授后为什么不能理解运用,难道我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真的退化了吗?经一番深思,我认识到:应对思想品德教学改革,我们过多注重知识的识记,而忽略学生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缺乏情感的渗透。由此可见,情感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是举足轻重、必不可少的。
  情感教学,就是指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单一的知识认知的传递过程,而是一种师生情感不断升华与交流的过程,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情况,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达到教学目标、增强教学效果。情感教学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的发展,促进学生潜能的开发,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社会化的发展,提高审美能力。那么如何充分运用情感教学呢?下面我就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透析教材,挖掘情感因素
  思想品德教材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因素,我们在利用教材时,必须对课本内容融会贯通,并进行扩充与提炼,整合教育资源,善于捕捉与挖掘教材内容的情感信息,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利用多媒体将祖国美丽的风光进行投影展示,让学生既充分了解课本的主题内容,又深刻体验到人与自然需要和谐。通过对教材内容的拓展与各方面因素的整合,学生在接受认知知识的同时也获得情感上的陶冶,激发对大自然的美感,增强对爱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的体验;课堂教学的认知因素和情感因素相互交融,形成栩栩如生的教学情景,优化课堂教学,激起学生的爱国热情。教材中有许多情感素材可以挖掘,如教材中感动中国人物的自立自强的品质,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态度,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美德,见义勇为、见义智为的精神等,无不牵动和丰富着学生的情感。教学中,渗透师生间的情感交融,有利于学生的心灵的净化。
  二、老师真情流露,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结合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营造热情奔放的课堂氛围熏陶学生,开启学生的心扉,激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充分运用体态语。“眼睛是心灵的窗口”。面部表情是情绪的“晴雨表”,有时一个眼神会使学生激动不已,一个手势会使学生专注认真,一个微笑会使学生心花怒放,一个动作会使学生开怀大笑……因此,当我们看到学生开小差或随意说话时,当有些学生回答问题出现错误时,我们不要过多地指责或批评,而应该用一些恰当的体态语去暗示,这样往往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热爱自己学科的老师,他的学生也充满热爱知识、科学、书籍的感情。教师的话语中不仅包含了科学的意义与内容,而且包含了思想的情感色彩,只有热爱科学的人,才能唤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情感。”这么精彩的一段话,清晰地道明了老师的态度、感情,对学生的求知兴趣与情感具有潜移默化的深刻影响。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循循善诱,用自己真情般的爱心,创设与营造师爱的场景,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情感世界。在老师的热情与用心的呵护下让每一位学生获得成功的快乐与体验,培养学生面对未来社会激烈的竞争树立自信、自强从容的信念。我们认为真情流露,激发求知欲望,是老师实现情感教育高层次的思想境界,这种精神必须体现在平凡的教学实践中,如此才能放射爱的无限能量,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工作与学生的发展获得双赢。师生情感融洽,真情流露,成功架起了一座座情感交融的“心桥”。
  三、充满热情,升华师生情感
  在对学生实施情感评价的过程中,老师要以情感教育理论为基础,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进入更高的境界。如,老师在实施课堂教学评价时,可以通过对教材的精心设计,创设师生情感互动的环境,因人施教,特别是对学习困难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对知识点的评价要求,并对他们的表现偏爱于热情的赞赏与鼓励,有意识地培养求知欲望,增强克服困难的毅力,帮助学生建立自信心,使老师的教育满足学生认知与情感共同发展的需要,形成和谐合作的教学环境,在整个过程中使学生有直观的感受与体验。对情感评价的有效实施既能促进学生学会知识,感悟人类科学知识,又能增进师生情感的互动与交流,落实到具体的实践中去。
  顾泠沅教授曾说:“激发学习者的动机、兴趣和追求的意向,加强教育者与学习者的情感交流,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执著与质朴的语言,充分说明了师生情感交流对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培养具有深刻的意义。因此,我们作为新时期的思想品德老师,应站在时代的高度,渗透情感教学。让我们一起携起手来,用自己的真情去呵护,使情感教育之花绽放得更绚丽。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1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