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谈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朱严萍
摘 要: 本文针对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中常见的一些问题,从学生、教学设计及评价制度等多方面展开分析,并为此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应对策略,力图使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活动更有效地开展。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 课堂管理 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成分,也是教师最关心的领域之一。即使是学生,也比较关心课堂管理问题,他们期望教师是一个好的课堂管理者。如果课堂时间被用来解决各类与学习无关的问题,真正的学习就会相对减少,学生也是不愿意的。由此可见,课堂管理是正常教学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初中信息技术课堂管理中的出现问题
1.课堂纪律的淡化。
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比较喜欢的一门课,下课铃声一响,学生们便一个个健步如飞,冲到机房,学习热情是十分高涨的,学习态度却是很不端正的。他们经常抱着一种娱乐的心态来上课,在教室里面吃零食、学生之间相互走动、讲话等情况很普遍。
2.上网聊天、玩游戏现象屡禁不止。
部分学生一到机房第一件事情就是检查有没有网络,如果可以上网他们高兴。有些教学内容中涉及网络知识,要求学生上网查资料并完成操作,一部分学生根本不管老师所讲的内容,只顾上网聊天,不愿意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更有个别学生偷偷把U盘、MP3带进来,把游戏拷贝到电脑里面玩,或者去网上下载游戏、玩在线小游戏,这类现象层出不穷。
3.对课程的不重视。
在初中学校信息技术学科仍是被忽视的学科,学校、教师和学生对信息技术学科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现在通常每个班级一星期只有一节信息技术课,处于一种可有可无的地位,学生们大都以一种娱乐的心态来机房,而不是为了学习。
二、出现问题的原因
1.教学环境的不同。
信息技术课一般是在机房上课,学生所面对的是电脑而不是教师,教师一般要在讲台上操作演示、写板书等,不能注意到每一个学生的一举一动。另外与在教室里上课相比,机房中出现的干扰因素更多,环境也更为复杂,相应产生的纪律问题也更多。
2.学生操作水平两极分化严重。
由于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经济条件、学习态度、学习能力等不同,因此学生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也参差不齐。特别是在农村,这种差异会更明显,家里面有电脑的学生可能不用教他书本上的内容他就已经会了,而家里没电脑的学生初一时可能连鼠标的单双击都不会,还需要个别辅导。这在教学中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教师不可能在教学中搞“一刀切”、“大锅饭”,要根据学生实际来设计教学。
3.教学设计过于粗糙。
由于教学环境的不同、教学对象的层次不同,也许教材中长篇大论地介绍的某一个知识点,在实际的操作中只有短短的几步操作,这就对教师的教学设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信息技术教师要认识到班级里面每个学生已有的操作水平、学习态度、学习兴趣等都是不相同的,然后根据所要达到的教学目标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进行因材施教。
4.评价制度有待完善。
评价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和方法,对教与学的过程进行测量、分析和评定,对教学效果做出的价值判断。通过评价,学生知道自己学习成绩的进步,会产生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习的自信心。一个好的评价可以激发教师和学生的内在动力和需要,起到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作用。
三、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应对策略
课堂管理有三个目标:争取更多的时间学习;争取更多的学生投入学习;帮助学生自我管理。为了使课堂的管理更加行之有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策略。
1.课堂纪律的管理
良好的课堂秩序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前提,信息技术教师应当在每一学期上课前向所有学生申明机房的纪律和规则,告之学生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后果。如果等到规则被破坏之后才作决定,就为时已晚了。如果有言在先,学生就能事先知道,破坏规则、违反程序对他们来说意识着什么。根据行为主义的观点,随之以积极强化的行为倾向于重复地出现,适当地强化是非常重要的。
2.重视教学设计,合理组织上课。
首先,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可以事先了解一下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他们喜欢的东西,等等,在教学资源的选择时可以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习活动中我们应注意培养学生广泛的认识兴趣。当广泛的认识兴趣成为学生的持久兴趣时,他们将不需要或很少需要外来的奖励,而能自觉进行学习,甚至离开学校以后通过生动活泼的例子了解某一学科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意义,引起进一步探讨的认知需要。
其次,教师要遵守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原则,而这个“材”并不单指教材,也指人才、教学环境等。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可以安排多个任务进行分层次教学,操作水平较差的学生可以做基础题,好点的学生可以做提高题、挑战题等。
3.完善评价制度,运用多种评价机制。
信息技术教学评价需要综合考虑,要进行形成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等。要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即在教学之前的教学设计阶段就对教学过程中和教学后计划实施的评价提前进行系统规划和准备,使对评价的规划成为教学设计和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评价要注重于实践,因为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信息技术教学不仅要进行理论性教学,而且要进行实践性教学。信息技术课教学评价应尽可能科学、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尽量一些难以量化的外在因素。
现前的评价形式相对比较单一,大都是以期末考试让学生做一次测验或者做一幅作品作为考试,忽略了平时测试。教师可以将学生平时的课堂纪律、平时课堂作业完成的数量与质量作为考核依据,考核要科学全面,不能搞“一刀切”。
总而言之,信息技术课是学生普遍比较喜欢的学科,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课堂管理的有效性。教师只有通过加强信息技术的课堂管理、合理组织安排教学设计、完善评价制度等多方面措施才能更有效地开展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提高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2]《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试行〉》.
[3]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4.
[4]周敦主编.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教法(第二版).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17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