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也谈构建和谐校园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 要】要构建和谐校园,做为校长应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善于换位思考;着重解决教师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实现问题;要常用事实说话,在情感上与教师们产生共鸣。
  【关键词】和谐;松绑;成长;尊重;真诚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12-0295-01
  在学校管理工作中,校长要构建和谐学校,凝聚广大教师的人心,引领他们同心同德地为学校努力工作,是一件非常重要且有意义的事情。就此,现谈谈我的点滴体会:
  一、要关注教师的身心健康、善于换位思考
  我校的许多老师,尤其是有的行政干部与骨干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与管理任务,上有老,下有小,是家庭中的顶梁柱,经济不宽裕,生活较清苦,常为一家老小操心。由于长期埋头工作,忽视了自身保健而积劳成疾,有的患有各种慢性疾病。特别是生了二胎的女教师在校自带孩子,回家又要当“媳妇”,精神和体力负担都超了负荷,一些教师在工作、学习、生活中难以处理好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心理产生了失衡。为此,做为校长要多理解与体谅他们。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工作量是西方国家的好几倍,薪水不高,付出的却最多。学生考差了他们忧心忡忡,学生生了病他们着急,学生思想出现问题了他们紧张,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看待,甚至比自己的孩子还好。年复一年,头发白了,眼花了,背驼了,就是为了让学生有一个好成绩,为了让学生将来有一点出息。放假了,心里还惦记着学生;出差了还牵挂着学生,有时做梦都在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做为校长在提倡为学生减负的同时,要善于为我们的教师松绑,让他们在工作之余,留给自己一点时间来培养各种兴趣和爱好,生活尽量丰富,精神要多姿多彩。充分认识到我们的教师负担过重,就要努力为教师营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使他们精力充沛、乐观豁达,以健康的心态直面人生。
  二、要着重解决教师自身价值的认同和实现问题
  我校是一所省三级达标的农村学校,办校历史六十年,硬件设施相对薄弱,但文化积淀深厚,软件一直名列本地同类学校前列。从教师个人的发展需要看,他们都有成长的渴望与欲望,必须让教师个体专业成长的历程从对教育的职业认识成长转变为对教育事业的追求,激发教师寻求主动成长。因此,校长要善于勾画学校未来建设发展的蓝图,打破学校几十年的陈规,要求教师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充分考虑教师的专业成长,让教师关注学校发展前途与自己的职称、待遇等工作成绩与生活质量的关系,主动为教师搭建成长的平台,让他们怀惴着对学校的希望和自己的理想,有机会在生活、学习、工作中得到发展与提高,使学校早日成为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绿洲。这样可以使教师们深切地感受到在学校的发展进程中,每个人自身发展的方向得到了明确,自身价值有望得到实现,参与感和归属感油然而生。同时,激发了教师“我要成长”的主人翁意识和投身于学校建设发展的激情,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的各项工作也因此可以得到蓬勃的发展。
  三、要有满腔激情,常用事实说话,在情感上与教师们产生共鸣
  教师免不了要学习师德和一些相关法规,如单纯说教、照本宣科会让教师觉得索然无味而昏昏欲睡。因而,可通过一些典型案例与教师沟通,在潜移默化中让教师明理接受。如要求教师不能体罚学生时,可引用这样案例:据报载,山东一小学五年级学生在期末考试时做错了五道题(数学),老师在放寒假时规定,考试时每错一道题,假期中每天罚做100遍,因此他要每天罚做500道题,21天的假期总共要罚做10500题,因没有完成作业,心中害怕,开学第一天便跳崖自杀了。教师没动学生一根毫毛竟导致了学生自杀的严重后果,更何况其他的过激行为呢?老师们听了之后一定心有触动。进而我们可以继续引导教师:体罚,作为一种具有严重病理性的教育方法,我国及其他大多数国家都认为是违法行为而被禁止。同时承认学生犯错误,要加以教育,有时也需要一定的惩戒,但前提是避免对学生产生不当的身心伤害,教师应有理性的思考。对有些不良行为刚发生时,教师要迅速做出反应,采取“热处理”,及时遏制不良行为对其他同学的负面影响。对性格内向、情感细腻、自尊心强的学生犯错误时,采取“冷處理”,教师最好不要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惩戒他,可把教育延迟到课后,在课后私下指出其错误,帮其改正,这样避免伤害他的自尊心。教师只有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情感,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一点赏识、表扬、肯定与信任,才能同学生一道,把课堂构建成一个和谐的精神家园。
  总之,校长要坦率真诚,有自己独特的思考,注重学校管理生态建设,与教师平等对话,心与心的沟通,情感与情感的交流,始终把学校的发展与教师的利益放在首位,校园和谐的景象就会展现在我们的面前,学校的明天也一定会更好。
  参考文献
  [1]《法制日报》.
  [2]刘卫平著.《和师生一起成长》中国和平出版社.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1/view-148311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