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如何利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插图组织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沈晓霞

  《语言课程标准》指出:教师应充分利用课程资源,拓宽语文教育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要重视课本资源的利用和开发。插图作为课本重要的组成部分,是非常重要的教材资源。我在此谈谈利用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插图组织教学的方法。
  1.运用插图导入新课
  导入对于上好语文课非常重要,要创设一种适合传授课文内容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投身到课文中去。借用课文插图进行导入,能收到不错的效果。它既能使学生触景生情,激发感情,又能因势利导,引人入胜。优秀的插图能给学生以情感影响,这是由视觉艺术的属性决定的。插图可直接诉诸学生的视觉,造成鲜明的感受,而不像课文要借助阅读想象来间接地吸引学生。因此,在教学中,不妨先引导学生观赏插图,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例如《端午日》的赛龙舟场景,《沙漠里的奇怪现象》的沙漠奇观,等等,都可以由“读”图导入新课。在学习《三峡》这篇古文时,考虑到学生对学习古文的兴致不高,我先安排学生打开插图《西陵峡》,请学生面图默思:“我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面对插图中壮阔的长江三峡,学生们不由得震撼了,有的说:“三峡风景甲天下。”有的从碧水描绘到蓝天,从群山描绘到飞泉,还有的不禁吟起了李白的《早发白帝城》。此时学生心中充溢着对三峡的向往之情,我就适时带他们走进课文,研读下去。
  2.运用插图介绍作家
  了解作家的生平、经历、思想是学习课文的重要手段。只凭口头介绍,难免生硬呆板。为了加深印象,增强直观性,引起学生兴趣,可运用彩图、插图来介绍作家。在语文教学中,对于与作者相关的插图,教师可以介绍一些作者的事迹,唤起学生对作者的注意,继而引导他们关注作品,引发阅读的兴趣,也可以让学生细致观察插图中作者的容貌、神态等外在特点,感悟作者的思想和人格,还可以让学生搜集与作者生活年代和社会背景等相关的资料,为学习课文准备必要的背景知识。如七年级上册的《社戏》,是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的第一篇鲁迅的作品,而初中阶段除了八年级上册没有鲁迅的作品外,其余各册均有选入,导入时对鲁迅人物特征的介绍就非常重要。课本的扉页彩图中就有鲁迅先生的照片,我让学生仔细观察,熟悉他的外貌特征,如胡子、头发、眉毛等。进而告诉学生通过相貌能够看出性格,通过端详鲁迅先生的照片,首先可以感受到他的骨气,那瘦削的面容,那浓墨的胡须,那犀利的目光,无一不透露出他性格中的硬气。鲁迅的眼睛深陷,目光深邃,浓密的一字胡,不难看出他是一个对事情认真的人;从鲁迅似“一”又似“八”的胡子,冷酷而略带温柔的表情,读到他的幽默;他犀利的眼神,不畏惧一切的表情,映照着他那潇洒、坦荡的一生。通过对插图的观察,学生激起了对作者及其作品的兴趣。
  3.运用插图理解课文中较复杂的内容
  课文中有些内容比较复杂,有的句子较难理解,单凭口头讲述,效率低,也难掌握。在教学过程中,对于文字描述的、需要再造想象才能再现的,或即使通过想象也很难再现的事物,学生通过观察插图就能一目了然,达到理清文章思路的目的。同时,还可以把插图与文字进行比较,认识作者是怎样用简练而生动的文字描绘事物特点的。这样显得清楚明白,还可以节省大量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八年级下册的《核舟记》,这篇文章短小精悍,但教师如果不借助文中插图进行教学,学生脑海中的核舟就难以构建,感到核舟很玄妙,甚至不可思议。而如果在研读课文时,让学生认真观察插图中核舟的形状、大小、构造,船头、船尾人物及其外貌特征,学生就会对雕刻家的艺术构思心领神会,形成理念,课文中的重点、难点,诸如总分结构,按空间顺序依次介绍的写法,也窥一斑而见全豹了。这也验证了人们常说的“百闻不如一见”。
  4.运用插图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所谓语文,即“口头为语,书面为文”,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育专家叶圣陶在《说话训练》一文中指出说话训练是开启学生思想之门,引导学生发展之欲的“总枢纽”。但如果在教学中,口头表达这一环节仅仅是通过回答问题或自行讨论的方式进行,恐怕很难达到效果,如果能够利用插图找到学生的“兴奋点”,让学生从“怕说”变为“想说”“要说”,效果就另当别论了。如苏教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的鲁迅先生的《雪》一文中有一幅“塑雪罗汉”的插图,可以利用此图来让学生回忆自己小时候堆雪人的过程和当时的心情,然后让学生从文章和插图中找出与自己堆雪人的经历中相同或相异的地方,从而引出鲁迅先生在文中的思想感情。
  5.运用插图理解课文中的故事情节
  对于与情节有关的插图,教师要指导学生将文字与插图对照阅读,促使学生把握故事情节,或者只看插图来回忆、描述故事情节。初中语文课本在课文的精彩部分多配以彩图或插图,如《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所配插图是冬天雪地上捕鸟的场景,这个场景在文章中通过九个动词来表现,准确生动地写出了捕鸟的全过程,很好地为我们还原了捕鸟的过程,生动有趣。《我的老师》一文中的插图,描绘的是蔡芸芝老师假装用教鞭打我的片断,这个画面很好地表现了蔡老师的温柔和善良,以及孩子们的调皮、机灵。类似这样的插图仔细分析,就能收到深入理解课文情节的效果,同时也加深对人物形象的理解。
  6.利用插图实施美育
  美育在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在课本中应插入适宜的插图,实现图文结合,以图解文,以图赏文。无论是描写自然景观、人物形象,还是社会生活方面的课文,都渗透着丰富的美育教育内容。课本中许多插图都形象地展示了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实施美育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比如与景物有关的插图,无论是从形式、内容还是意境等方面都能营造一种审美氛围,唤起学生的审美感受,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思想感情。例如《天山景物记》《长江三峡》《荷塘月色》等课文的插图,都真实而形象地再现了美丽的自然风光,这些精美的图画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川的情感。再如写景抒情的散文、诗歌,其文字很优美,这些散文、诗歌充满了作家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教材配上了彩图,使文字美与图画美和谐统一。在讲这类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阅读文字的时候与插图相对照,或者一边听朗读一边看插图,使学生快速进入情境。
  总之,插图是教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语文教师要真正把教材用透用活,就不能忽视插图的存在,充分利用插图,教学活动才会高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268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