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乔永芝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关于教学过程明确提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在新课标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如何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空间无疑显得很重要。那么如何指导学生自主进行探究活动,进而达到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呢?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进行浅谈。
一、体验成功,感受自主探究的乐趣
成功是增强学习自信心的最佳心理体验,是激发人们强烈求知欲的最大诱因。学生有了学习成功的体验,必然产生极大的学习激情、推动学习不断深入。相反,胆怯和过分地自我批评的心理状态是妨碍创造的最危险的敌人,而勇敢和自信则是创造个性中最重要的特征。因此,在学生获取知识的探索过程中,要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愉悦,感受到自主探究的乐趣,当学生在探究知识过程中经历“磨难”后,突破重围有新的发现时,这是一种强有力的和令人兴奋的情绪体验,学生品尝到了自主探索带来的成功乐趣,他会产生再次追求这种情感的愿望。当学生回顾探究的过程,寻找自己的发现,欣赏自己的“杰作”时,脸上都表现出喜悦的神情,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感受到了自主探究的乐趣。
二、更新教学观念,体验探究过程
传统教学通常是:教师通过“讲解”和“安排练习”来传授知识,学生通过“听课”和“机械的练习”来学习知识。这一程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忽视了学生自主能力和探究精神的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只能是被动、消极的接受者。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才能,我们教师必须进一步转变教学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把教学的立脚点真正从“以教为中心”转化为“以学为中心”上来。让学生学会学习,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相信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以学为本,活化课堂教学。
三、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
意识指导行为。长时间以来,教学以教师为中心。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客体,师生是授受关系。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师必须转变这种观念,树立起新型的师生关系,即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
作为教师,首先要明确自身在教学中的位置和作用,改变旧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的全新教学模式,树立“教是为了不教或少教”的意识,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学习的氛围。其次,教师要教育学生转变观念,改变学习方法,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自学参与学习。改变“一头热,一头冷”的局面,即:教师“热”,学生“冷”。
四、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学生学习技能的形成,关键在于加强训练。只有不断练习,才能养成良好的习惯,否则,将全功尽弃。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兴趣、方法、习惯的形成,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培养和平时的训练,在教学中教师有必要采取一些督查手段,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养成。这种习惯一旦养成,那将受益终身。如教新课之前,我喜欢要求学生预习课文,提出质疑,然后在课堂上讨论、解决。久而久之,养成良好的习惯,教学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教学效果明显,何乐而不为?
总之,只有重视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摆正师生的位置,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的效率。
(作者单位 吉林省汪清县复兴镇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43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