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进自主学习 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唐志彬
目前语文教学中仍缺乏学生主动的、富有个性的学习。一些教师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上。阅读教学就是“四大块”:导入――讲授――小结――布置作业。每篇文章又是逐段分析、概括段意、分析中心和写法几个部分。这样学生“听”得多,自己分析、思索和理解得少。就是说学习所得,并非自得。也有相当一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置疑,着眼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是,这离新课改要求“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主动、富有个性的学习”尚有一定距离。近年来,笔者在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方面做了一些探索。
一、把握规律,遵循原则
语文学习,重在习得。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语文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应遵循以下原则主体性、活动性、创造性三个原则。
所谓主体性就是把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自主性的一条重要途径就是培养学习的自学能力,包括培养学生自学的心理素质(心志坚、心力专、心趣浓、心绪宁),自学的基础(学力强调结构化的知识便于学生适用与迁移),自学的智力品质(强调记忆、联想、想象、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
所谓活动性就是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方式方法要灵活。让学生参与学习活动,读书、质疑、讨论、答问、演讲、互评、做卡片、整理笔记、作文等,有时还可安排学生到图书室查找资料。
所谓创造性是以创造教育思想为指导,教给学生创造性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创造性活动,培养学生创造力。培养学生创造力的前提是树立每个学生都具有创造潜力的活生生的人的观念,要珍视人们的创造性思维的萌芽。
二、掌握学法,认真自读
自读课文,是阅读教学的第一步。每篇新课时,教师首先向学生介绍自学的方法,提出自读要求。
自学的方法和技巧包括强调掌握听、说、读、写的基本方法,会筛选、归纳、整理、表述、运用、生成信息等方面。
自读的要求是: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词语,概括课文大意。能够划分段落层次,理清行文思路,并能说出课文突出的好处。圈点勾画、做笔记,培养学生不动笔不读书的好习惯。要求学生将生字、新词、关键词句、好词佳句、段落层次分别用固定的符号标记出来,并将自己所得记在笔记本上。
三、启发思考,鼓励质疑
收获从问题开始。经常让学生边读书,边提问题,逐渐养成思考的习惯。要鼓励学生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提出不同意见,如果不是明显是非对错问题,应鼓励学生坚持自己的观点,争取找更多理由,把老师和同学说服。同时,又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握学习重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浪费课堂宝贵时间。最后应把疑难问题筛选归类有序整理,以便进入讨论阶段。
四、归纳问题,展开讨论
经过自读阶段,每个学生都有一些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可以先在小组中提出,大家共同切磋商议,尽量使每个组员都有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每个人都能从讨论中获得新的认识。
对于那些在小组中仍不能解决的问题,提交全班同学讨论解决。这时大家求知欲旺盛,注意力集中,讨论给学生以自我表现、发挥才能的机会。此时,学生思维积极活跃,必要时教师给予引导、点拨、指正、补充,使他们的认识趋于正确、全面、深刻。
要提倡民主。对于一些可以灵活的问题,老师给出答案,学生可能会发表不同见解,引起争议。这正是智慧的交锋,在交锋中学生智能得以开发。所以不要老师强迫学生接受自己的观点,可以进行讨论。
五、讲解要点,总结点评
学生对课文的理解难免片面、粗糙、肤浅,特别是一些较为复杂、深刻、学生无从下手的课,一些不易引起学生注意而实为重要的问题,一些必须探索微言大意的地方等,老师还是应做精要的分析。这时教师的讲,学生的听,与学生不经自学质疑阶段而直接听老师讲完全不同。他们有一个将老师所讲与自学所得对照、比较、思索、吸收的思维过程。特别是当他们见到老师讲解确实高于自己的理解时,那种热烈追求新知识的快感,听讲的情趣,使得注意力高度集中。这样的讲解,对于帮助学生提高阅读能力有很高的价值。
六、设计练习,迁移创造
学生从所学知识主要靠强化练习来促使知识的迁移创造,练习应以巩固基础知识、锻炼阅读能力为目的,以精炼、巧练为原则。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不同类型的课不同教学要求、学生实际情况及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针对性、有计划、有目的地设计练习题目,把听、说、读、写的思维训练有机地组织起来,并与本课的教学目的紧密配合。不仅要考虑到记忆性作业,而且要安排一定量的理解性练习;同时还要创造一定的条件,使学生所学知识能够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阅读能力得以施展。
近年来,笔者根据上述原则和方法,进一步提高了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培养了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得到进一步发展,学生在参加各类考试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作者单位:
四川蓬溪县明月初级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729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