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高中英语合作探究教学之探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徐正山
新课程高中英语教学认为,鼓励学生在学习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充分激活自身的学习潜能和激情,倡导在自主学习和主动探究的基础上完成学习任务。上述信息告诉我们: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依据文本学习内容和自身的学习特点,选择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以此来完成学习任务。笔者在近几年的英语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根据学生的学习认知特点和个性发展要求,运用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一方面,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思维的多元化;另一方面,能够激活他们学习英语的潜能和激情,促进他们英语知识和技能的不断内化生成,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展创新精神。
1.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创设和谐的教学氛围
英语的本质在于交际。正是这样的教学要求,笔者以为,在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努力为学生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以此来激活学生的英语学习激情和兴趣。这样,一方面,使得学生更好地掌握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以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提高;另一方面,更容易使学生进入课堂教学的氛围,帮助他们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感悟。
在英语教学中,发挥环境的教育价值,创设和谐教学氛围,主要体现在:(1)注重学生学习情感的激活,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以体现他们的学习价值;(2)体现新课程教学的以学生为学习主体的理念,鼓励学生在充满和谐的教学氛围下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3)注重学生学习的思维和方法,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元化的学习思维模式参与到课堂学习之中。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Advance with English)模块三Unit 1 The world of our senses的“Reading Fog”教学中,笔者就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来激活学生的学习激情:(1)利用多媒体播放与文本Fog有关的学习情境画面;(2)教师要求学生在快速浏览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完成“Reading A”的习题;(3)要求学生就以下的思考题目进行思考:①Why did Polly leave work early?②What the people do when they meet the fog?③Do you know how to become a grateful helper?(4)教师在学生进行合作探究的过程中深入其中,并对学生的学习探究情况予以指导。这样的环境氛围营造,一方面,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有助培养他们的学习思维和语言感知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活他们的学习潜能
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更是发展提高知识和技能的活力。对此,笔者以为,在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一方面,能够体现发挥他们主体作用的意义;另一方面,能够让他们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增强体验,激活学习潜能。
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激活他们学习潜能,主要体现在:(1)帮助学生选好学习组织的形式,可通过同桌、学习兴趣小组等方式予以表现;(2)尊重他们的学习发展,为他们的成果展示提供发展的机会;(3)运用激励性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树立成就感和学习自信心。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语》模块四unit3 Tomorrow’s world的学习过程中,笔者就采用上述方式进行教学:(1)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画出自己的质疑之处;(2)要求学生思考:①What’s the mean of the article?②What is your tomorrow’s world?(3)教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予以评价。这样,不仅激活了学生的学习潜能,还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注重探究学习过程,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探究重在学习过程,即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生能够运用各种方法通过与同学的合作、思考、交流来探寻出问题的解决最佳途径。这样的学习模式,不仅是学生学习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培养他们的多元化学习思维方式,更是培养他们团队合作精神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注重探究学习过程,主要体现在:(1)鼓励学生运用多样化的学习思维模式来进行合作探究,帮助他们增强学习的意识;(2)注重思维训练过程中,还学生探究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积极思考探究;(3)要求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反思,帮助他们在不断地反思中获取更大的进步。
总之,新课程高中英语合作探究教学模式,就是要求教师在尊重学生学习认知规律的前提下,优化教学思维模式,发挥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能动作用,还学生学习的自由空间,鼓励他们在彼此合作探究的过程不断增长知识
和技能,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6月版
2.李忠卫.探究合作式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运用(J).山东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学报(基础英语教育),2006年第1期
3.占敏.高中英语教学合作学习探讨(J).科教文汇.2009年第3期
作者单位:姜堰市张甸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890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