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阅读是一种被吸引的创造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钱桂芳

  摘要:重视学生在阅读的体验中升腾的憬悟,是一种睿智的表现。学生的阅读能力可以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形成,最终被文本深深吸引。本文介绍了在阅读教学中的几点做法,力图使阅读教学的行为模式得到最优化。
  关键词:营造环境 提供资源 指导方法
  
  阅读可以开智、立德、修身。所以引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学会自主学习,勤于思考、善于思考,让文本像一块巨大的磁铁把学生牢牢吸引,成为21世纪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课程改革的重点是“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核心”,重视学习体验就是关注学生的生命历程,重视学生在体验中升腾的憬悟则是一种创造力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只能通过阅读教学的实践逐步形成。作为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离不开自身炅动而创新的教学设计,离不开学生发散并聚拢的自主阅读。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和谐共创的脑力劳动过程,仅有教师的自觉的思维行动是不够的,更为重要的是让学生有兴趣动脑筋,让学生的思维呈现出一种被吸引的积极活跃的状态。具体而言,可从以下三点做起:
  
  一、营造和谐的人文环境
  
  学生和老师自古以来似乎就有主次之分,以往的课堂教学环境传统而权威,老师一讲到底,学生注目静听。为消除师生间的这种紧张焦虑之感,我尝试按性格排座,内向的学生与外向活泼的组成一组,讨论时‘自由围成一圈,让学生能根据自己内心最大的困惑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毫无拘束地质疑,鼓励他们与课文对话。与同学交流,跟老师讨论,在全班争鸣,打破了一个老师接受全体学生提问的传统局面,变成一组学生面对一组老师乃至整班学生面对全班老师的局面,学生交流的信息量陡然增加,视野瞬间开阔,这在无形中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培养了合作意识,增强了学习能力
  
  二、预设贴切的教学情境
  
  1,使用媒体,引人情境
  我在教学《再别康桥》时,借助课件中康桥美丽的外景,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文中的作者,在康桥漫步,驻足,流连,从而激发起学生与作者感情的共鸣,达到诗歌赏析的最高境界。然后利用事先准备的配乐朗诵,让学生再次在深情款款的诵读中感悟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在课堂教学中,我更多地利用学校在每班装置的计算机多媒体进行教学,和同事合作制作课件,引导学生从文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组物像或画面,再现课文情景,使他们在不同的文本内容中寻找不同的人生体验,以指导未来的生活与工作。
  2,借助问题,展现情境
  学生是鲜活的群体,他们有丰富的想象和情感,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能力更是逐渐增强,仅靠多媒体创设的直观性教学情境,不但激发不起学生的问题意识,而目也不利于他们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满足不了更高层次美的追求。这时候,我利用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情境,鼓励学生发现问题,自行解决问题。
  此外,声情并茂的朗读可以启迪学生的想象和联想,增强对文章的感知和理解;与此同时,教师还可以抓住文中精美的语言让学生深入分析、领会,体验课文的内部的抒情基调与和谐氛围。
  
  三、指导科学的阅读方法
  
  1,分类指导
  根据不同类型的文本,在指导学生阅读时我略作区别。诗歌和散文的意境很美,我让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再去感受和体验作品的意境及形象,通过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连接,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加深对作品的理解。
  2,超前设疑
  针对《孔乙己》一文中蕴含的深刻社会内涵,我这样进行课前设疑:
  悲剧往往催人泪下,有人说,莎士比亚的悲剧是性格悲剧,易卜生的悲剧是社会的悲剧。那么孔乙己这个悲剧呢?这种设计抓住了课文的文眼,能激发学生的思考,撞击学生心灵,让学生在课前就能通过莎士比亚、易卜生、孔乙己的纵横比较,加深对孔乙己悲剧的认识。
  3,指导学法
  课堂教学中我首先要求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并能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借此可以了解学生对文章思路梳理是否清晰,主题是否明白。然后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如学习《松鼠》,从文中找出关键词“漂亮,驯良。乖巧”等,思考它们在文中的作用,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
  总之,阅读教学永远都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而教学是一种流动的艺术,许多教学预设到课堂会碰到多变的生成;为此。我们教师本人,也应该在课外,把阅读作为提升自身专业修养的―个主要途径,并且。如果一个语文老师本人是挚爱着阅读的,那么,你无疑中已为学生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所以研究阅读,研究课堂阅读,成为当前语文教育的重中之重,因为“阅读是为了更好地活着。”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14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