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体育课上如何吸引学生等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飞等

  近年来,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应试教育的导向下,各门文化课教学中都有学生厌学的问题,甚至在体育课上同样有“厌学”的现象。从理论和实践上讲,小学生应该是最喜欢体育的人群。我们常常可以看到,在体育游戏中小学生是那样情不自禁地全力投入。由此可见,学生并不是从内心讨厌体育活动或体育课,而是对一些体育教师在体育课上教的内容、教的方法感到枯燥厌倦甚至反感。这是体育教学中教与学的对立。因此,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体育课如何吸引学生呢?我的做法和体会是:
  
  一、“磁化”是前提
  
  所谓“磁化”,就是增加教学的吸引力。教师的表演同演员一样在声、神、行等方面具有艺术修养,向学生展示自己的能力和真实情感,只不过不像演员那样“自我”罢了。
  
  二、“变化”是关键
  
  所谓“变化”,就是根据教学对象和教学内容的特点,变换教学方法,以求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
  
  1 把猜谜、讲故事引进体育课
  目前,体育教学方法基本上是教师讲解动作概念、要领,示范,然后学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方法单调,吸引不住学生的兴趣,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如果采用提问式教学,可收到良好的效果。
  
  2 做一些集中注意力的练习
  由于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上课时往往是“人到课堂心未到”。针对这一情况,我根据教材内容,编一些韵律操,配上音乐或指挥学生做反口令练习、模仿动物动作等各种新颖、有趣的集中注意力的练习,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多采用小型竞赛
  低年级学生争强好胜,热衷于小型竞赛,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他们的这一心理特点。如:当学生掌握快速跑动作后,就可以组织他们进行直线接力跑、十字接力跑;单脚跳可演变成跳进去拍人和斗鸡;投掷小垒球可组织学生打坦克、打飞机比赛,由于比赛激烈,学生就能较好地全身心投入。其实,学生在玩耍时都显露出其个性心理特征,如果教学过程能适应其个性,能激发其个性倾向性,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的提高。
  
  三、“感化”是目的
  
  教学活动中,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表现为向师性和向生性。这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感情融洽、心理相容、形成愉快和谐的课堂气氛。教师在教学中,从爱护学生出发才能客观地一视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能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爱护。
  总之,体育教师要用高尚的情操、广博的知识和健美的体魄、优美的示范,给学生以积极的影响。“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立足课本设置活动培养能力
  赵新娅
  
  语文这一学科的教育特点是“以人为本”。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包括运用语文工具的能力和我们常说的听说读写能力;一方面是提高学生生活素养,丰富学生的知识积累,陶冶学生情操,提高学生人文修养,使学生积累生活经验,洞察社会人生。实现这两个目标的主要载体是语文。
  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提高学生生活素养,需要在课文与现实生活之间架起一座联系的桥梁。以课文内容为话题,延伸拓展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
  
  一、调查研究培养学生实践能力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离学生生活比较近的话题,就组织学生开展调查研究活动。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达到其对所学文章的深刻理解,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生活,锻炼多种能力(动手能力、分析能力、写作能力、想象能力以及与别人交流的能力)。例如《喂,出来》这篇涉及到环境污染的课文讲完后,组织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对其居住地的居民进行一次调查,要求他们重点从垃圾处理方面进行调查,写出调查报告。通过这次活动,同学们不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锻炼了自己的能力。
  
  二、辩论演讲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
  在舌枪唇剑的争论中,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而且可以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并且在学生思维火花的碰撞中认识真理,学会做人。例如学习《心声》一课,当讲到文中的京京想读课文被老师拒绝时,学生针对教师的做法展开了激烈的辩论。课堂上,你来我往,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看法,也流露了自己的真实心声。最后经过辩论,一致认为师生之间应互相理解与尊重。
  
  三、巧设话题培养学生写作能力
  在课文中我们认识了许多栩栩如生、形象鲜明的人物。例如:热情、毫无民族偏见的藤野先生、迂腐穷酸的孔乙己等。对这些人物形象我们只会分析是不行的。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就有各式各样的人。于是尝试着让学生到真实的生活中去感受活生生的人。例如,在学习了《薄柳人家》后,布置这样一个写作话题“生活中的一丈青大娘”,请学生们用手中的笔刻画身边的这一人物。这样一来,为我们的教学活动打开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课文内容我们还可以设置很多其他的活动。比如:课本剧改编、为喜欢的课文插图等。这些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以人为本”的能力也得到了很好培养。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294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