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浅谈如何提高阅读能力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阅读能力的提高,是语文课的教学效率提高的直接表现,也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问题之一。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和激发阅读的主观能动性应该成为提高阅读能力的方法之一。
  关键词:阅读 能力
  
  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途径。
  1、在阅读教学中,若要使学生完整地感知课文,进行朗读、设疑、比较等方面的训练。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好方法。
  1.1 注重朗读,把握感情,提高理解能力。朗读是进行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手段。成功的朗读往往可以使课文的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把学生带到作品的意境中去,使课文的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所接受,并能陶冶学生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理解能力。
  在识别重音上我让学生把课文中表现作者情感的词语找出来,画上加重号,读成重音。这里,加重号的词语是作者意欲突出强调的地方,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碰到这些加重号,就能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原意。
  朗读的速度是朗读的一个要素。一般来说,文章中的记叙、说明部分,人物对话,若是情调低沉的语言,以放慢速度为宜:而快速的动作,紧张的场面,迅速发展的进程,则应读得快些。一般的语法停顿,学生大部分能把握,我要着重指出的是“心理停顿”,若要表示内心激动而复杂的感情时,可以延长或缩短语法停顿的时间。
  通过以上朗读训练,学生领会文章的内容和意义,感受文章的气势和韵味,从中既能受到感染,又能受到教育.其效率就大大超过了枯燥的分析和讲解。
  1.2 巧妙设疑,提高分析能力。设疑是阅读教学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方法。为了打破学生头脑中的平静,激起学生思维活动的波澜,教师必须致力于提高“问”的艺术。
  在启发学生思考、探索时首先利用矛盾来作为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
  除了利用矛盾之外,还注意提问的角度,同样一个问题,由于提问的角度不同.效果也不一样。
  1.3 运用比较,强化理解、分析能力。比较阅读就是让学生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经过比较,可以由已知到未知,从未知又到已知,进一步透彻地了解课文,强化理解、分析能力。学生在比较阅读中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2、教学过程是“教”与“学”的过程,起决定作用的是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2.1 提高阅读能力还要让学生多读。“绝大部分考生成绩差的主要原因是阅读的量没有上去,书读得太少。”在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中,关于浏览、熟读、深思和背诵的格言、实例和文章实在太多,“读书百遍,其义自现”,“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让学生博览群书。潜心思考,提高阅读能力。
  2.2 “读书须有疑”,要鼓励学生读书提出问题,通过分析思考,达到释疑的目的。书读得多,如果囫囵吞枣,不求甚解,也未必有效果。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开动脑筋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它远胜于教师被动地提出问题。另一方面它打破了封闭式教学,丰富和拓宽了语文教学内容,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就要把问题归类集中,确定重点,适当深化。课堂上教师应当千方百计地诱导和启发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而当学生遇到的问题得不到妥善解决时,就要不失时机地帮助他们解决疑惑,把学生肤浅的认识引向深入,将学生的注意力逐步引到课文的重点、难点上来。这样,学生学会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会了读书。学生在有效的课堂教学中,受到熏陶,有了感受,悟到了妙处,但还不能说阅读能力就得到了提高,能力是在反复训练中形成的,没有反复的训练,就不能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转化。我们一定要有选择地让学生练习一些具有深度、难度以及具有启发性、科学性的阅读试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以上在朗读、设疑、比较等方面的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较为明显的提高,他们大都能依据作者的书面语言,辨别文章主旨,领会作者思想,找出观点立场和作出问题答案。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088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