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中学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缺失,严重抑制了课堂教学功能的整体实现。思想品德追求“有效教学”,关注学生的发展已成为当前课改的热点问题。本文分析了新课改下实现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基本措施。
【关键词】思想品德 新课改 有效性
“有效教学”是20世纪80年代形成的一种教育理念。所谓“有效”,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或发展。也就是说,学生有无进步或发展是教学有没有效益的唯一指标。大量的成功教学案例已经证明,课堂有效性是教学的“命脉”。提升教学的有效性是当前深化课程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那么,如何提高一向被学生认为枯燥乏味的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下面一些措施来达到思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 了解学生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注点,新课程提出“以学论教”的观点。在新的课程理念下,学生不是教师表演的道具和观众,而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应该以新课标为指导,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科学的引导最终形成一种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学习个体与教学中介互动等多向互动的、和谐的课堂教学。
1.1 调动积极性,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要我学”同是基于外在诱因和强制。学生学习的内在需要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一旦具有某种兴趣,就成为主动性得以发挥的动力源泉,学生就会主动、深入地去探究和思考;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在学习中,要培养学生主人翁的责任感,使其主动承担起学习的责任。如:我在上“初中思想品德”法律部分知识时,一改过去以讲为主的做法,为了让学生明白“公民的生活离不开法律”、“国家的治理离不开法律”、“依法治国是我国的治国方略”、“学习法律知识,养成守法习惯”四个问题,让他们结合事例分小组展开讨论,课堂气氛非常活跃。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这样,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也让学生意识到学习的责任,下决心学好法律常识,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 发现独特性,由“一刀切”转变为“因材施教”。传统教学中忽视学生的差异,“一刀切”现象十分普遍。这种“齐步走”式的教学严重束缚了学生的手脚,禁锢了学生的头脑,压制了学生个性。在新课程改革中,思想品德课要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从而发现学生学习的独创性,使不同资质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努力方向,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样,学生才能对学习产生兴趣,才能发挥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2 注重目标的全面性,提高教学目标达成的有效性。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认为,“有效的教学始于知道希望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它是教师专业活动的灵魂,也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新课程教学目标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我们应根据思想品德学科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有机整合来确立教学目标。
2.1 知识目标的确立与落实。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与应试教育相比对知识的要求丝毫没有降低,就我们思想品德学科来说,有很多概念、观点要求学生必须掌握,如;了解我与他人、我与社会、我与自然的规范;知道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基本的法律知识,了解法律的基本作用和意义;了解我国的基本国情、基本路线、基本国策和世界概况。为此,确立落实知识目标,首先,一定要确立每一框题的知识目标。实践证明,知识目标任务越明确、具体。学生对知识目标的掌握效果就越好。其次,发挥教师在知识目标落实中的主导地位和作用。深入挖掘教材,理清知识体系。确定知识的重、难点;将知识目标融入生活,注重基本观点与生活的结合:采用灵活的教学策略,对知识目标的达成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2 能力目标的确立与落实。能力目标是建立在知识目标基础上的。学生的能力是多方面的,为此,教师应根据课程目标的要求,从实际出发,确立基本的相关的能力目标。同时确立适合学生实际的能为目标,落实能力目标一定要把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教师要引导学生列出“知识清单”。确定收集知识和信息的渠道、途径和方法,指导学生对知识和信息进行分析和处理,最后利用这些知识和信息解决问题。如粤教版初中《思想品德》中有许多富有启发性的探究性问题和情境,让学生主动探究、归纳总结、发言交流,并适时点拨引导学生,以提高其参与和合作能力、自我学习能力。
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的确立与落实。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制定基本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并根据学科特点挖掘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例如:《生命宝贵》一课中,我先让学生谈自己最喜欢的生命是什么及为什么,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对大自然生命的喜爱,紧接着追问,假设你们所喜爱的生命突然离你们而去了,你感觉如何。通过种种的设问,让学生珍爱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价值观。
3 重视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思想品德课的威力是靠品德和真理的力量。真理和品德的力量是巨大的,课堂有效性是必需的,然而只有通过思想品德教师的人格示范才能得到充分发挥。由此可见,政治教师的人格示范作用十分重要。
3.1 思想品德课教师要具有优良的政治品格。在人格因素中,政治品格居于第一位。有人说:“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任何东西都不可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例如,教师讲社会责任时,自己却不求上进,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讲诚实守信,自己却极其虚伪;讲遵纪守法,自己却常常上课迟到早退,这样学生就会怀疑教育和教学的真理性,怀疑教师的人格和修养,这样的课堂也是在“演戏”。可见,教师必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生才会有法可效。
3.2 政治教师要具有无限的爱生之心。“感人者,莫过于情”。我国教育家曾说过:“教育之没有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果政治课教学中忽略了这种情感的关爱,就等于抽掉了政治课教学的灵魂。政治教师只有以发自内心的真情实感去打动学生、感染学生,学生才会在情感上与教师产生共鸣,才会“亲其师,信其道”。
总之,在提倡和谐社会的今天,如果我们的课堂能让教师和学生都愉悦其中,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舒畅地完成教学,这样的和谐课堂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应该是追求和谐课堂的一个方面。课堂教学有效性直接影响到新课程的推广,是教学的生命,我们要认真分析其存在的问题,找出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加以解决,为新课程的顺利进行添砖加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133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