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的情感熏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语文新课标,把语文定位在“培养高尚的情趣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陶冶情操,感悟人生,升华精神境界”。这一定位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的本质,不再是老师教语文基础知识、训练语文技能、强化解题方法,而是情感与价值观的培养。在呼唤新的教学理念的今天,我们应该把情感熏陶,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去。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加强情感熏陶呢?以下是我的一些做法,供大家参考。
首先,讲究开讲艺术,营造课堂教学气氛,“新课导入”这一关尤其重要。上课伊始。学生的情感,处于蛰伏状态,如何掀起学生情感波澜,促使学生进入最佳情境?实践证明,或渲染一种气氛,或创设一种情境,或播放一段乐曲,或表演一个小品,或朗诵一首诗等等,均有良好效果。实践证明,好的开场白能使学生身临其境,心入其境,让文中所写景和事、人和物、情和意,猛烈叩击学生心扉,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让学生跨越时空、激发兴趣、丰富想象、激活思维,受到情感熏陶。
其次,以读入情,以读入境,以读会心。掌握一定技巧、富有感情的朗读,能将学生引入意境,从而认识文章中反映的客观现实而受到教育。人们常说:“只可意会,不可言传。”让学生去意会文章不可言传的入微之处,唤起激情,进入意境,就是凭借朗读来加强情感体验的,所以要求教师示范朗读。教师融之以情,读出感情,才能激起学生的情感。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内容优美、语言生动的美文佳作,教学这样的文章,可通过有感情朗读来完成教学任务,教学时可让学生从正确的语音、语调、节奏方面直接感受作品的内容,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从而在师生双方共同努力下,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再次,力求用生动富有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讲解、分析,讲出感情。教师讲解课文的过程,不仅是师生共同进行文学鉴赏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情感交流,艺术形象再创造的过程。教师在讲解前,首先对教材深思熟虑。使自己情感融于课文中,然后再让这种艺术形象活现于讲台上。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不仅要统观全局,充当导演角色,同时还要细致入微,惟妙惟肖地充当演员角色。如讲《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宣布放学的情景时,教师应进入境界,声音哽咽,茫然若失,神情呆滞,充分显示出爱祖国、恨敌人的悲愤感情。当然,教师也可用生动的富有表现力的语言,用充满感情的抑扬顿挫的音调,从意境、语言等方面去挖掘情感,总之,教师只有在教学中融入自己情感,才能使审美主体与客体融为一体,达到情景交融,唤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效果。
综上所述:以情营造教学氛围。以情再现课文形象、意境,以情朗读,以情激起学生创造性思维,是语文教学情感熏陶的良好途径。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02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