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有效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实现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中职语文教师共同关注并积极探讨的重要课题,值得我们每一位教师深思。强化教学对象分析,明确学习目标,重视教材钻研,统筹安排教学主次,更新教师观念,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加强学法指导,是提高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中职语文 有效教学 实践探索
Practice and research “effective teaching” of Chinese in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Zhou Dashan
【Abstract】To achieve the validity of Chinese classroom teaching is an important subject which is paid attention to and worth discussing by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The main ways for important 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are strengthening the teaching object analysis, knowing well the learning goal, paying attention to research on teaching material, planning teaching as a whole, renewing teachers’ idea, giving prominence to students’ main-body position and strengthening the guidance to the style of learning.
【Keywords】Secondary vocational Chinese Effective teach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传统的观念认为,教师的职责是尽可能多地传授知识,“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人们挖掘出了这句话背后隐含的更深层的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受教育者能否在未来生活、学习、工作中取得成功,不仅取决于他们拥有知识技能的多少和智能水平的高低,而且还取决于他们的兴趣、动机、态度、意志力、自信心等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水平,以及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高低。而如何培养他们的兴趣,如何提高他们的能力?这是课改下老师所面临的难题之一。教育是一项毕生也无法做完的工作!课改对老师提出了更严峻的挑战。怎样才能时时洞察到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学习欲望?怎样才能使教育这项潜移默化的育人工程进行得更富有深远的意义呢?怎样才能提高课堂效益?这些问题一直引起我深深的思索。
纵观我校三年来的课程改革,有喜也有忧。喜的是涌现了一批学科带头人,总结、推广了一些好的经验;忧的是还有许多不足,虽然教师的教学方式有所改变,但由于根深蒂固的“教师中心论”教学观的影响,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还任重道远。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就如何实现中职语文的有效教学,谈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1.强化教学对象分析。教师的教学要有效地为学生服务,必须深入研究学生,做到眼中有学生,心中有学生。我们发现,有些教师在进行教学对象分析时很简略,有些甚至完全忽视了教学对象分析。
有效教学的关键在于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及不同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往往并不仅限于知识水平,还有求知热情等。因此,教师既要考虑“应该讲什么知识”,还应考虑“如何让学生对这些知识有热情”。如果教师在课前对教学对象进行了充分的了解,那么在课堂上采取怎样的教学方法来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整个教学流程就会变得相当清晰。所以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分析教学对象是必不可少的,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2.明确每堂课学习目标。教学目标是每堂课的方向,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判断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只有目标恰当,才能使教学有的放矢,才能更好地抓住课文的重点、难点,引导学生采用最优的学习方法。所以,在教学中要以课程标准为依据,牢固树立三维目标的意识,为每一堂课制定切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难点,并准确地加以描述,使每一节课都有明确清晰的教学方向,这是实现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前提。因此,语文课堂有效教学不仅需要教师有明确的目标,而且还需要让学生在上课之前明白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3.重视教材钻研程度。课堂教学是由教师、学生、教材构成的,三者缺一不可。教材是使学生达到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质量要求的内容载体,是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主要工具,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关键的作用。
从现实情况来看,由于网络的发达、资料的丰富、工作的繁重,有不少教师淡化了对教材的深入钻研。教学效果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教材的钻研。教师只有反复研读课文,对课文的整体内容与情感有了准确、深入、独到的解读,依据教学目标以及学生的实际,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筛选、创新,拎出一条主线,使课堂教学清晰、明朗。然后立足课改,适应学生差异性,根据不同的教学情境,灵活地选择教学方法,指导学生的学习。因此,教师要树立“用教材教”的观念,重视并加强教材钻研。只有教师有了创新的欲望,形成个体风格,我们的教学才会不拘一格彰显风采,这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内在要求。
4.统筹安排教学主次。中职语文教学要主则详,次则略,不可平均用力,一篇课文中涉及到的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如果老师舍不得这个,又放心不下那个,结果这个也讲、那个也讲,学生听得多了就烦了,还容易把老师所讲的内容混淆,最后什么内容都学得不精,理解得不透。时间花了,效果却不如人意,反而得不偿失。所以教师必须做到,“任它千瓢水,我只取一瓢饮”。即紧紧抓住课文的重点,牵动人隅而提挈全篇,这样,才能提高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例如在处理《荷塘月色》、《祝福》、《林黛玉进贾府》这三篇文章时,我没有把每篇文章涉及的知识点都向学生讲,而是每篇课文设计一个问题,每篇文章着重讲一个最主要的知识点。在《荷塘月色》的教学中,我提的问题是:作者是如何写景的?着重讨论了月光下的荷塘和荷塘上的月光这两节景的描绘。最后点题,写景是为了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是本文的一大特色。学习《祝福》时,我只和学生一起讨论了“是谁杀死了祥林嫂?”这个问题。最后学生都深刻认识到是封建思想、封建礼教毒害了人们思想,也杀死了祥林嫂,从而深刻体会了文章主题。对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文章,我围绕刻画人物设计了这样的问题: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是什么?是如何刻画人物的?从这些刻画中我们可以看出人物什么性格?围绕这几个问题,我力争结合文本把这几个知识点讲精、讲透,让学生有所得。
5.更新观念,转变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最能影响教学效能的就是教师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课改不仅要求教师的思想观念要更新,更重要的是教师的角色和教学行为要发生转变,特别要从过去仅作为知识传授者这一核心角色中解放出来,变成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教育教学的研究者、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过去,我们强调教师的权威和教学技能的运用,要求教师要一步步教,学生要一步步学。正因为如此,要使教师角色和教学行为在短时间内发生根本性转变,存在一定的难度。要在真正意义上使教师“主动走下讲台”、“自觉地弯下腰来”,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还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需要我们不懈的努力。
6.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如果语文课堂教学是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的过程,那么学生就是奋力划桨的水手,语文教师则应该是掌舵的船长。语文教学面对的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年轻生命,语文教师的教学最终都要通过学生自己内化为能力和素质。由此可见,学生才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主人。要让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否则老师讲得再精彩,学生没有领会,那也只能是镜中花,水中月。在语文课堂上,老师要尽可能的创造机会,从学生课堂交流的实际需要出发,优化教学步骤,精导多练。学生主体参与是当今语文课堂教学最明显、最本质的特征,课堂的主角是学生,语文课堂教学应该成为智慧交流的大舞台。学生只有在尽可能多的课堂交流活动中才能真正受益并提高。在一节语文课中,学生主体活动时间应不少于70%,教师占用时间不可多于30%,这样才能切实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前,在高职高考班评讲试卷的时候,总是我在帮学生分析为什么错,跟学生讲这种类型的题目怎么做,一节课几乎都是我在讲,每次讲完后,都感觉良好。可下次再做这种类型的题目时,学生还是错。经过再三思索,我改变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我让学生自己讨论,自己分析为什么错,自己总结这类题目怎么做,一份试卷讲下来,学生收获颇丰。另外,作为语文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学生在课堂上渴望被肯定,教师的一句评价往往会激发学生积极思维,也会不慎扑灭学生智慧的火花。老师要对学生的正确答案及时肯定,对错误回答加以点拨,对精彩回答倍加赞赏。要大力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精心保护学生出其不意闪现的智慧火花。同时鼓励潜能生勇敢参与课堂交流,调动中等生赶超优生的积极性,激发优生更上一层楼。语文教师要创造的应该是适合学生的语文教学。每一个语文教师都必须认识到:当今的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具备导师的特点,是在前面带领学生紧跟其后学习语文的引导者,是以巧妙办法启发学生自己觉悟的开导者,也是指点学习方向的指导者。只要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就一定能在“有效教学”中奏出更优美的乐章!
7.加强对学生的学法指导。
7.1 要研究学法,教师不仅要研究如何教,也要研究如何学,使学法指导形成一套合理科学的体系,以便于更加有效地促进学生掌握学法。
在学期的授课计划中,要通览全书,把所学的知识点、能力点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建构成一个体系,根据不同阶段的特点指导学生掌握合理的学法。例如,在教《雷雨》时,笔者采用课本剧编演的方式把全班学生分成导演、演员、舞台设计、表演评议等四个组,让学生各扬其长,相互配合。学生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字词,自学了解课文内容后,导演组分配角色,对剧本进行再创作;演员组策划编排剧情;舞台设计组围绕剧情进行分工设计,自制道具,借来服装;表演评议组收集有关戏剧评论的知识。课堂上演员们在导演组的精心指导策划下将周朴园冷酷无情、自私虚伪的嘴脸,鲁侍萍的自尊、刚强以及愤怒的控诉表现得淋漓尽致。学生们各个角色表演投入,兴趣盎然,只知道自己是在演戏,忘记了自己是带着任务学习。这种用表演活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围绕活动来学习知识的方法,让学生轻松愉快、顺其自然地学到了戏剧文学知识。
7.2 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不同学科在教法和学法上具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在备课中要备学法,上课要用学法,辅导教学法,使学法指导与教学内容有机的结合。例如,在教《我与地坛》时,笔者改变了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大胆地采用召开主题故事会的形式,引导学生领会“残疾”造就的多彩世界。在学生认真品读课文的基础上,布置学生围绕“身残志坚”这一主题收集资料。课下学生纷纷到图书馆或上网收集,材料准备充分,一堂别开生面的主题故事会开得极为成功。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让全班学生为这些与命运抗争的身残志坚的名人而感动,他们最终使生命焕发出夺目的光彩,提升生命的质量:贝多芬双目失聪后扼住命运的喉咙,写出脍炙人口的佳作;霍金,重度肌肉萎缩性硬化症的重症残疾人,只能扬眉眨眼,全身上下只剩下三根手指活动,却成为光芒四射的科学巨星,提出了“黑洞理论”,被誉为“当代的爱因斯坦”;海伦•凯勒,一岁半时因病成了一个盲聋哑人,却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哈佛大学女子学院,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赢得了世界舆论的高度赞扬;奥斯特洛夫斯基双目失明、脊椎硬化、全身瘫痪,然而他的文学巨著《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激励了各国青年。还有张海迪、桑兰……他们因不屈从于命运的安排而在抗争中显现出生命的厚度和价值。
一堂生动的主题故事会,引领学生更加全面地了解史铁生的“残疾”观,看不到任何悲伤,看不到任何失落,残疾也不需同情。在史铁生看来,正是因为人有愚钝与机智之分,丑陋与漂亮之分,恶劣卑下与善良高尚之分,残疾与健全之分,才使这个世界变得多姿多彩,充满活力,精彩纷呈。也正如他具有震撼力的比喻:“一个失去差别的世界将是一潭死水,是一块没有感觉没有肥力的沙漠。”
课堂上采用故事会的形式,气氛热烈,教与学的双方不是以老师和学生的身份出现,而是互相激发思维和情感的一个个独立的人。这样既恰到好处地将一篇长长的课文浓缩成了思想的精华,又锻炼了学生发散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7.3 指导学生学会自学。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不可或缺的初步环节。教师首先要做好预习指导,将明确预习什么、解决疑难生字词、整体把握文章内容、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等作为预习的内容;其次,讲读中要抓住时机诱导,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领悟,真正处理好主导与主体的关系,要充分相信学生,时时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解决问题,消除学生的依赖性;最后,重视通过反复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特级教师魏书生常启发他的学生要想获得真理,就要有获取真理的能力。他说,要想得到获取真理的能力,就要学会自学。为了训练学生自己出考试题,他让学生自己留作业。在他的指导下,学生养成了自学的习惯,掌握了自学的方法,进而在学习中获得了更大的收获。
7.4 指导学生学会思考。学起于思。在课堂教学中,常设计一些有启发性、探究性的问题,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要有意识地给学生留出空间,调动其思维,积极思考。司马光砸缸救人、曹冲用船称象的故事无不闪烁着思维的光辉。同时,鼓励并培养学生养成多问的好习惯,于无疑处生疑,于有疑处质疑。例如,涉及到《水浒》就问,一百零八人,全可以称作“好汉”吗?你想剔除哪些人?学习《鸿门宴》就问,樊哙冲进去的时候,里面有项羽、范增、项伯、项庄、刘邦、张良等六人,看到樊哙,他们不可能没有反应,你能说出他们心里在想什么吗?刘邦准备逃走,与张良、樊哙在外商议,直到刘邦逃到坝上,张良才入谢,那么项羽、范增就呆坐干等吗?他们想了些什么?在发问生疑的过程中,学会了思考的方法。
总之,中职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是一门艺术,充满挑战。如何提高其有效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优秀人才,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努力追求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中职语文有效教学的道路还很漫长且曲折,但太阳已经升起,我愿和其他同仁一起做这一道路上的马前卒。
参考文献
1 沈小碚.谈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基本条件[J].教学与管理.2000(10)
2 王雪丽、王明珠.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思考与认识解[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01)
3 黎泽文.内容•结构•情境――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三根支柱[J].教育导刊.2004(05)
4 宋秋前.教学有效性问题浅析[J].课程•教材•教法. 2004(10)
5 孙俊勇.为新课堂把脉――“课堂教学有效性”研究[J].当代教育科学.2005(02)
6 王鉴.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问题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01)
7 吴秀玲.探究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语文教学与研究. 2008(04)
8 陈泽权.浅谈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J].现代语文.2008(26)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213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