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最优化自主学习模式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生传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适应终身学习、不断发展的要求。本文从此理念出发,探究最优化的自主学习模式,培养学生增强自主学习意识,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提高学习能力,不断完善自己。
关键词:最优化 自主学习模式 学习能力
1、研究背景。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新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新课程强调学生适应终身学习的要求,具有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但传统的学习方式比较单一,学生被动地死记硬背和机械训练,势必约束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自主学习是最基本的学习方式,是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发展能力的前提,也是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因此,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有个性地学习是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
2、研究的理论依据和主要原则。
2.1理论依据:
2.1.1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人本主义是一种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潜能,把学生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的新教育理念。人本主义的教育观以“学生观”和“知识质量观”的转换为核心内容。人本主义的学生观是指学生既是知识的接受者又是知识的探索者,学生的人格、主体性应得到充分的尊重:学生具有一定程度的学习自由。人本主义的知识质量观是以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为前提,强调知识的发现过程,而不是对现成结论的记忆。
2.1.2终身学习理念。法国教育学家朗格朗对终身教育作如此描述:“(终身教育)应是为人的一生不断提供教育与训练的构造”,“它又应是人们通过各种形态的自我教育,从而达到真正最高水准的自我发展的有效手段”。因而学生应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终身学习”是以学习者为主体,强调个人学习活动在一生中自主地、多方面地、持续地或经常性地进行。它突出强调以下几点:一是强调主体转换,体现个体的生命需求和发展需要:二是强调学习者的个体学习权利,重视学习者个体的参与意识:三是强调对学习内容、过程和方法的自主选择,注重自我设计和自我完善。
2.1.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学习环境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J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要求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和促进者,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指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2.1.4自主学习。自主学习是一种学习者在总体教学目标的宏观调控下,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自由地选择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并通过自我调控的学习活动完成具体学习目标的学习模式。它具有能动性、独立性和异步性三个基本特点。自主学习能开发学生潜在的能力,激活、诱导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这种积极性一旦被调动起来,学生将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学习也将是高效的。
2.2主要原则:
2.2.1素质教育中的主体性和发展性原则:最优化自主学习模式研究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和“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2.2.2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原则:最优化自主学习模式研究,既要符合中学教学目的和要求,又要切合当前课程改革的现状和精神,自主学习模式要科学、简便,易操作。
2.2.3客观性原则:及时收集客观可靠的第一手研究资料,实事求是地进行整理分析。
3、研究思路和内容。
3.1研究主要思路:分实验班和非实验班进行研究。非实验班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设计教学活动,学生按平时的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实验班按照学生自主学习方式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一步一步实现自主学习。
实验班研究的具体思路是:
①教师示范引导阶段:教师示范如何确定学习目标,设计学习活动和指导自主学习,以达到预期学习目标,为学生做好下一步工作打好基础。
②教师协助,学生模仿阶段:学生通过上一阶段的学习感悟,在教师的协助下,自主模仿确定学习目标或提出问题,设计学习活动,然后自主学习探究,完成学习目标或解决问题,从而形成自主学习模式,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③学生独立自主学习阶段:学生根据课标(教师提供)和学习资料,独立自主地设计自主学习模式,完成学习任务,在直接经验的获得过程中得到感悟,内化为自己的知识,提高终身学习能力。
④创新发展阶段:学生对自主学习模式进行交流探讨,汇报交流结果。教师根据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的评价,不断地调整、研究出更好的自主学习模式。
3.2研究的对象:2004年入学的阳江市第一中学高一学生(跟踪研究三年)。
3.3研究内容:
①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状态和能力的转变。
②自主学习模式的最优化。
4、研究方法。
4.1单组实验法:由参加此课题研究的教师根据有关教育教学理论,按照研究思路,在自己所教的班级开展研究活动。
4.2对比法:建立实验班和非实验班学生的实验记录表,对同一个班不同时期以及不同班同一时期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不断调整自主学习模式。
4.3调查法:调查学生建立的自主学习模式,并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状态、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探讨出最优化自主学习模式。
5、实验结果与问题讨论。
5.1实验结果:两年多来,我们对此课题进行了研究、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5.1.1自主学习模式方面。通过研究,自主学习情景的创设,可以从学习任务或学习问题开始,对于不同类型的自主学习情景,应采取不同的自主学习模式,这样效果会更好。若从学习任务开始,可以采取如下的自主学习模式:
不管从什么情景开始的自主学习,都必须重视学习的自主性、交流评价以及反思总结,这样学生才能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我感悟,取他人所长,掌握知识,提高学习能力。
5.1.2学生方面。
①自主学习意识明显增强。学生能主动地投身于各种自主探究的学习活动中,已无需教师专门指导课前预习,能自我制定学习任务,有些学生还超前学习;学生能积极进行学习交流,向教师探讨问题的次数也明显增多。
②自主学习能力有所提高。多数学生能根据自己的学习任务,在学习中积极去查阅资料,主动想办法解决疑难问题;在与教师探讨或与同学交流中能及时归纳整合,能自主设计测试试题,检验自己的学习效果;能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反思现状,总结经验教训,进行学法的改进,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③自主学习习惯初步养成。在课题研究中,学生已初步养成了自主制定学习任务的习惯,自主查阅参考资料、广泛摄取信息的习惯和自疑解疑的习惯。
5.1.3实验班与非实验班学习效果对照。通过两年多的实验,相对于非实验班,实验班进步快,平均分高,优秀生比例大,尖子生多。在参加2006年全国高中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广东赛区)中,78.5%的获奖学生来自实验班,这说明利用自主学习模式进行学习能提高学习效果和学习能力。
5.1.4教师方面。
①转变了教育观念,加快了课堂教学素质化进程。教师的教育观念逐渐由传统的“教师本位”、“知识本位”转变为“学生本位”、“促进发展”,深刻认识到材料是知识的载体,交往互动是教学的本质,学习是学生从内部自主生成知识结构和提高人生价值的过程,在教学中赋予学生绝对的主体地位,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不断发展。
②改变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教师由传统的“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的教学模式向“启发式”、“学生探究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等教学模式转变,在引导上下功夫,重视学生学习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能力。
③提高了科研能力。本课题研究组的教师积极进行教学案例的设计和探究,开展示范课、研究课听课、评课等教研活动,并利用业余时间走向社会,去拓宽、加深自己的知识领域,获取与课题相关的信息,撰写出有价值的心得、教案和论文等,夯实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研究能力。
5.2问题讨论与课题展望。两年来,我们的课题研究收益颇多,但困惑也不少,其中主要有:
①如何优化不同类型的自主学习模式,更好的提高自主学习效率和能力。
②自主学习模式主题活动的教育理论有待于进一步深入研究。
③如何建立和完善评价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体系?
以上几点都有待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1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