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数学教学环节的创新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摘要】随着时代的前行,小学数学教学以不能滞于传授基本的数理知识,而重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和初步的逻辑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因此,教学中要从数学学科的特性和小学生的接受心理出发,注重教学环节的创新。
【关键词】小学数学 教学环节 情景 引导 疑问 评价
1.创新情景。教育学家苏霍姆斯基说:“如果老师不想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震动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的沉重负担。”随着数学教学的升级,数学学科自身的单调、抽象的特征逐渐显示,增强学生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是数学教学应解决的首要环节。如何因课制宜,创设学生成熟或喜爱或惊喜的具体“情境”,是数学课堂设计的“切入点”。
2.创设引导。荷兰数学教育家费赖登塔尔提出数学教学“在创造”的教学理论,强调学习数学唯一正确方法是让学生进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数学知识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教师的任务是引导和帮助学生再创造,而不是把知识灌输给学生。我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两个方面的引导。
2.1做好新课的过渡引导,过渡要讲究“近”和“简”,“近”就是过渡内容和所学知识联系紧密,能起到“铺路架桥”的作用。“简”就是简捷明了,突出主题,找到与新知识的连接点。
2.2做好解题的思路引导。数学的难点在于解题,特别是应用题,特别是应用题往往通过变换叙述方式,置换情节来迷惑学生,易造成学生解题受阻。教师此时可以通过“补明”条件改变叙述方式,画出图示或构造相关的模型等方法,增强学生解决疑难问题的兴趣和信心,锻炼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和能力。
3.创新疑问。一个没有问题的学生是难有创造力的。小学数学应着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意识和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教学气氛,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善于设计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索,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设计问题应注意两点:
3.1从数学学科特性出发,善找关节点设问,教学中适时的运用概念对比法则对比、公式对化和解决对比进行设问,便于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联系和规律性,加强记忆,融会贯通。
3.2从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抓好集体设问、讨论解答。如围绕教学内容在班上展开以班为单位的提问比赛,教师适时的给予肯定和小结,这样,即可以培养问题的习惯和提问的勇气,便于老师即使掌握教学效果,进行知识梳理。
4.评价创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进各种考试制度、考试内容和考试形式的改革,倡导评价方式的多样化。
4.1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形成性评价主要用于不断地反馈学生学习成功或失败的信息。它特别注重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显示学生学习过程中需要改进的具体的学习错误。终结性评价也称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项教育活动告一段落时,对最终成果做出价值判断。也就是以预先设定的教育目标为基准,对评价对象达成目标的程度,即最终取得的成就或成绩进行评价。形成性评价是过程评价,《数学课程标准》中对过程性目标的要求,使用了“经历(感受)、体验(体会)、探索”三个层次来刻画学习水平。我们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此的评价应至少包括四个方面:评价学习情境、评价学生对学习情境的回答,以及对回答的分析和对结果的解释。如:学生在单元测试中,自己对某次测验答卷觉得不满意,可鼓励学生提出申请,允许他们进行第二次、甚至第三次测验,直到达标或获得满意的成绩为止。这种“推迟评判”淡化了评价的甄别功能,突出反映了学生的纵向发展。特别对于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而言,能让他们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产生学习动力。
4.2诊断性评价与激励评价相结合。诊断性评价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诊断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困难,以便教师及时调整和改善教学过程。而激励性评价,让评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个性特长,施展自己的才能,努力形成激励广大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氛围。因此在进行评价时,要尽量使用鼓励性的语言客观、较为全面地描述学生的学习状况,充分肯定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同时指出学生在哪些方面具有潜能,哪些方面存在不足,使评语有利于树立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促进学生进一步的发展。
4.3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定性评价主要是在特定的教学活动之前,判断学生的前期准备。它要解决的问题是:学生是否已掌握了参加预定教学活动所需要的知识与技能;在多大程度上学生已经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的兴趣、习惯以及其他个性特征显示何种教学模式最为合适。定量评价是指采用数学的方法,收集和处理数据资料,对评价对象做出定量结论的价值判断,因而定量评价可以比较精确地刻画教学过程中的价值。
用数字精确地描述被评价的对象,是定量评价的特点。而定性描述则是对被评价对象的性质、特点、状态的描述,具有模糊性。在数学学习评价中,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都是重要的评价方式。定量测试主要在章、节的作业和期末考试中采用。定性评价主要依据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的观察。在自然状态下,观察是重要的研究方法。因此,观察必然是定性评价的重要前提。教师可从学生发言的积极性,活动的参与程度,作业完成的态度、质量等进行观察。观察要求做到客观、全面、积极,并且注重连续性与典型性的统―。教师对观察的结果要进行及时记载、整理,为书面的定性评价做准备。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程的评价中,我们在评价中要把定量评价作为定性描述的重要的有说服力的依据,把定性评价作为完善定量评价的重要根基。只有将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求得更客观和更全面的评价结果。在等级评价中,还可以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用生动有趣的图案来形象的表示。如用不同的脸谱、不同的颜色、不同的花朵、不同的印章等表示等级。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32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