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引导,有效合作探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吴永结
【背景说明】
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课堂上怎样进行有效的引导,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然而,在实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少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这些问题,对我们研究教学过程提出了新的挑战。
最近听了一年级某位老师的《加减混合》一节课,我以之提出自己的一点想法。
《加减混合》教学片段
【教学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屏幕,看看能发现什么?
生1:我发现有一个很大的湖。
生2:我发现湖上面有几只漂亮的天鹅。
生3:天鹅的羽毛很漂亮。
生4:湖水是蓝色的!
……
(学生积极汇报,但还没有说出屏幕中的重要信息)
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你们能看出上面的天鹅的只数有什么变化吗?
(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学生好不容易说出了“教师期盼已久的答案”)
【教学片段二】
师:“4+3-2”这个式子与以前学过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生1:以前学的全部都是加法或者全部都是减法。
生2:这里面既有加又有减。
师:说得很好。通过观察,我们发现这里的式子有加有减,以前我们把全部都是加法的叫做连加,全部都是减法的叫做连减。那么,同学们能不能通过小组合作,给这个式子起个名字呢?
生:能!
师:下面就请大家以小组为单位开始研究。
小组1:连加连减
小组2:有加有减。
……
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着自己的想法……
【反思和分析】
听完这节课,针对这两个教学片段,我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见解。
教学片段一,教师组织学生观察屏幕,由于所提问题范围太大,指向不明,结果导致学生活动虽然“热火朝天”,但得出的结果却令人失望。在教师的一再引导下,才勉强“柳暗花明”。这样没有明确的引导的话,在课堂所花的时间就比较多,得到的效果也不明显。
有效引导,提问的技巧很重要。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要求,针对有关教学内容,设置一系列问题情境,要求学生思考回答,以促进学生积极思维,提高教学质量。从教师的教学看,课堂提问起着传递教学信息、反馈教学信息,使教师进而调整教学方案等积极作用。从学生学习的角度看,课堂提问可以激发学习动机,引导学生思维,使学生经历思维过程,培养相关能力,巩固所学知识等。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提问的水平,要以自己的一两个问题,引出学生的多个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养成勤于动脑的习惯。我认为有效引导包含以下两个方面:(1)能够开启学生的思维,有利于思维的创新,课堂对话中,学生的答案可能不一样,只要能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就可,因为突现个体的个性特征是课改教学的目标之一。(2)有效引导要有针对性。所谓针对性,是指有效引导要依据教学的目的,有一定的方向性。在课堂教学中,主要是针对教材的实际程度不同和学生的发展水平来选择问题,一方面要有利于教材精髓的挖掘,另一方面要有利于学生疑难问题的解决。
教学片段二,让学生给这个式子“起名字”,我觉得是没什么意义的“假探究”。首先,数学本身是一门非常严密的科学,它的一些名词、术语、定义是非常严谨的,是经过数学家反复推敲得来的,根本不需要再兴师动众地组织学生去对其进行“探究”。其次,尽管我们提倡“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但此时的数学活动,却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而并非所有的内容都要组织学生去“探究”。所以说,教学中的探究活动,要灵活采用,绝不能为活动而活动,让活动失去自身真正的意义和价值。
教师虽然能放手让学生去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但此时的“合作”与“探究”,却是漫无边际的、没有“价值指向”的“假探究”。这样的教学,仅仅停留在“热热闹闹”的表面活动,而没有深层次地触及知识本身。因此,合作探究被用得过滥。有的时候老师在课堂上不考虑问题是否适合分组讨论,一律让学生进行讨论,合作学习呈现极大的随意性。其实有的合作任务很简单,更适合自主学习,完全没必要合作学习。有的问题学生意见基本一致,也不需要共同探讨。频繁、无价值的合作不但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还容易使学生养成遇到问题浅尝辄止、一味依赖他人的不良习惯。
【跟进和反馈】
在课后,通过老师的集体评课和指导意见,我们对课堂上如何有效的引导和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有了以下几个共识:(1)怎样的引导才是有效的。首先,“引导”是教师在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教学目标,视学生“学”的情况进行“导”。作为“引导者”的教师的引导,是为了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和学生一起铺设的通向教学目标的路径;是在学生遇到学习疑难时,准确地判断学生的疑惑的症结,作出相应的提问,让学生茅塞顿开。而不是不管学生情况都先用提问方式来“引导”,让学生被动地进行学习活动。其次,“引导”可以是提问,也可以在学生“说不上来”“一时想不明白”时,教师顺着学生话头用一个词、一句话来点拨。引导帮助学生时一定要给学生留有思考空间,引导不等于直接告诉,帮助也不等于代替。(2)如何进行有效的合作探究。首先,明确落实合作分工。课堂是学生探求知识的主阵地,要想有效利用短短40分钟,课前必须明确落实合作学习中的分工问题。不然就有可能出现合作时学生为此产生分歧,不但浪费课堂时间,而且影响学生的合作情绪。其次,培养合作技能。合作学习的成效如何,关键看学生是否掌握合作的技能,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合作的技能视为一项重要的学习内容。要使合作有效,合作交流前就应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学生对所合作的问题才能有一个较深层次的认识,合作时才能目标明确、效果增强。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有效的引导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效的合作探究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共同的家园,“教学相长”正是对这一理想最美好的注脚,我们每一个人都曾在这里成长。我们要提高课堂的实效,提高课堂魅力,让日常课堂能够成为学生快乐生活和成长的场所!
(作者单位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沙湾镇实验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7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