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初中语文教学的创新初探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夏旭伟

   摘 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一项基础性工程,更是一项腰杆子工程,其承载着工具性、社会性和人文性等一系列特质。当前,随着时代的发展,特别是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迫切需要我们广大的初中语文教育工作者,要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地去探索、去创新,让学生在创新的境界中充分领悟语文教学的真谛,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文内涵和社会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创新;初探
   在改革发展的今天,新课程标准中更加强调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应立足自身的教育舞台,紧扣新课程标准,深入探究,反复实践,创造性地开展新式语文教学。当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亟须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和创新。
   一、洞察学科规律,把握教改航向
   任何事物都有其内在的发展规律,我们要切实洞悉初中语文教学的内在特点,不断探索其创新性航标。一要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社会性。任何国家、任何民族的语言既是各民族自身内质的充分表达,又是社会各种特点的高度统一。因此,建立寓民族性、人文性、社会性以及现代性的语文教学新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二要进一步凸显语文学科的“知行合一”。语文教学的主旨又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它的社会实用性和社会实践性,真切地为人类社会的交往和交流提供了便利,为打造和谐社会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
   二、营造良好氛围,推进角色转换
   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是课堂教学最有力的“助推器”和“催化剂”。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非常重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平等的“交互主体性”关系,以体现“以学生为本”“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特点。在语文教学的全过程中,教者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预习、讨论、总结。同样,学生也应该对教师有基本的了解,体谅教师,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
   三、激发内在情趣,培养创新思维
   古人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实际上说的就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因为只有内生动力的充分激发,才会使得学习主体克服一切困难,冲破一切束缚,探索世间至理,追求思绪中的“堡垒”和生活中的“最强音”。一要创设意境,激发创新潜能。电教媒体集“声、色、画、乐”于一体,色彩丰富的画面,生动可感的声音,有利于创设特定的意境,学生显身其中,其景、其物、其人仿佛触手可及,引发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唤起了他们强烈的探索欲望,激发了他们的创新潜能,学习便成了一种轻松愉快、主动求索的过程。二要激发情感,促进创新思维。作为教者,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常常利用这些外界的媒介功能以设定一些特定的环境,使学生通过情境的设定自然地走进教材,让学生的情感得以与作者的情感交触在一起,入境生情。这样,学生对事物的感受和情感体验越深刻,对事物的感知理解便越深入,思考分析也越透彻,更能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三要启发想象,拓展创新天地。当前,中国教育虽然在积极倡导素质教育,并在严格执行新课程标准中迈出了新的脚步,但始终未能走出应试教育的“苑囿”,为此只有多角度引导学生自由想象,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始终进入跳跃动感质态。
   四、突出分工协作,启迪思维互动
   学生通过合作,既体现了群体的合力,也在合作下的各自分工中展现了自身的能力,不断激发单个个体的潜在学习力。在教学的引导中,可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按照一定的人数编成学习小组,并引导学习小组对那些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个人难以完成的学习内容进行讨论交流。教师在具体的合作引导点拨中,也应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进行辅助教学,从而最终实现教学目标的完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五、加强读物赏析,拓展知识领域
   俗话说:生活处处皆文章。作为一名称职的教师,必须要全面拓展学生的课外生活,全面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提升学习的甄别力。一要强化知识迁移。教师应着力指导学生运用学习的“拐杖”去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去研读课外的读物,从中巩固学生的课堂学习力。二要强调读写结合。读是为了更好地写,写是为了促进更好地读,最终以“读写结合”之方式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当然,写的范围也应尽可能地拓宽,以使学生得到多方面的训练和提高。
   参考文献:
   [1]马文凯.初中语文教学模式的创新[J].新课程:教师版,2007(06).
   [2]陈宏伟.初中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思考[J].苏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09).
   (作者单位 江苏省建湖县颜单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584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