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高中地理学科素质教育浅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崔 玥

  素质教育的原则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各种急需的人才,在这样的思想引导下,教育教学工作者要着眼于学生全面发展,在传授学科知识的同时,不断提高学生能力与情感体验。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质,地理素质是学生应该具有的地理基础知识、情感以及能力,主要包含地理知识、地理品德以及地理行为等方面,对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全民地理素质急需提高
  今年5月,某省科协联合有关部门开展包含地理素质知识的科技随机抽样调查,对1000名群众开展了问卷测试,其中地理知识素质题正确率为:对温室效应比较清楚或了解有所深入的占52.8%,明白“臭氧层变薄会导致皮肤癌发病率上升”道理的正确率33.5%,判断宇宙中存在有生命的星球不止地球的54.7%。在举例描述科学技术产生可能性危害题目中,认为“过度使用农药、化肥”的占53.1%,认为“生态资源开发不合理,消耗透支”的为24.6%。从汇总的情况看,基层群众的文化科技素质中和自己接触最多的地理常识知识比较匮乏,不少群众对“过度使用农药和化肥”“生态资源过度开发”等与人类可持续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认识不足,观念模糊,由此体现出强化地理素质教育工作势在必行。
  二、高中地理教学现状堪忧
  当前,高中地理教学因为在课程设置方面的原因,作为选修二科目出现在学业水平测试中,高中学生对地理的学习态度参差不齐,甚至有的学生认为地理课不重要,上不上没有太大的意义,导致许多高中生在地理学习中缺乏压力,学习热情减退,缺少积极性。教师开展地理教学效果不好,高中生又是即将步入或逐步进入社会的准公民,会对未来国民的地理素质产生消极影响。针对这种情况,高中地理教师要强化自身业务素质,创新传统教育理念、教育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三、加强地理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
  1.要明确素质教育基本要求。应试教育的教学目标侧重于地理知识教学、地理技能培养以及应试技巧联系,以提高考试分数为教学目的,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注重传授地理科学知识、培养积极的道德情操,注重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与培养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所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在开展地理知识教学以及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要兼顾学生地理品德素质与行为素质的养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结合课本内容强化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以及国情现实、人口观、环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等教育。
  2.要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推进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提高履职能力,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地理教学基本功包含课堂教学技巧、语言表达、板书设计、教学手段运用等方面。近年来,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开展的教师地理优质课评选、教学论文竞赛以及其他形式的教科研活动,为广大地理教师提高自身素质搭建了良好的平台。虽然目前高中地理教学面临一些困境,地理教师更要具备过硬的心理素质,对地理教学工作充满激情,爱岗敬业,创新进取,不断提升自身的观察力与创新意识,练就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提高课堂驾驭能力,充分发挥地理教学在整个素质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3.要全面提高学生地理素质。素质教育的原则是面向所有学生,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学会创造、学会做人”。“学会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学能力与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地理事物多思考“是什么”“在何处”“是何原因”“对人类的发展有什么影响”等。其次,要指导学生领会地图“顺序观察”“整体与局部结合开展观察”“抓住重点开展观察”等技巧,引导学生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提高地理学习能力。教师要依靠严格的训练法、引导法、比赛评定法、限制疏导法等手段,帮助学生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学会思维”要求对学生思维方法开展训练,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实现独立思维是地理教育的重要目标,教师在地理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方法对学生思维进行训练。例如南北取向法引导学生依照地图方位开展思维,形成丰富的空间想象能力。注意目标取向法引导学生思维,提高批判性与敏捷性,开展选择题与读图填图题训练的目标就在这里。因果综合法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发散和聚合能力等。“学会创造”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基本的创造方法,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创造思想和优良的创造行为等。创造方法包括“思考激励法”“类比引导法”“联想拓展法”“动态排列法”等。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对学生开展思想方法的有机渗透,还要引导学生主动参加各种课外兴趣活动小组活动,把课堂上所学知识用于实际问题或模拟情景的解决,汲取更多的地理信息。“学会做人”是指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环境意识与社会适应能力。高中地理教学要求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与全球观念,逐步形成科学的人口观、环境发展观、资源开发观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等,进一步深化国情教育,增强爱国主义情感,培养社会责任感。
  作者单位:江苏东台市第一中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2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