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自主学习过程中影响学习者学习动机保持的因素及解决策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加亚

  一、学习动机的保持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学习动机是一般动机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是影响学习效果的重要的情感因素,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因。自主学习是一种以学习者为中心,主动而非被动的学习,自主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学习者主动、独立、积极地进行自身知识建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学生对学习的各种资源、媒体和手段做出自主选择,自主学习效果如何,主要取决于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自主学习活动的顺利进行离不开学习者本身持久的高水平学习动机的保持。在自主学习的整个过程中,高水平学习动机的保持是学习者持久地拥有强烈的求知欲、高涨的学习热情、巨大的学习主动性,积极地采取一系列学习行为去接收信息,并对知识进行有意义建构的保障。
  二、自主学习过程中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水平减弱的主要原因
  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导致学习者学习动机强度下降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学习上遭遇挫折。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的挫折感主要由学习和技术两个方面引起。在学习上,当学习者的学习效果与他的希望值出现落差时,就会给学习者带来挫折感。在技术上,信息技术以及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常常会给学习者带来一定的困难,技术上的困难得不到及时的解决,使学习者产生挫折感。挫折感会渐渐消磨学习者原有的学习动机,影响了学习者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2.信息迷航自主学习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学习,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要求学习者对学习的各种资源、媒体和手段做出自主选择,相对独立地开展学习活动。面对丰富的教育教学信息,学生容易出现信息迷航的现象,进而导致学习者自我效能感低下,学习动机水平随之降低。
  3.“高原现象”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经过不断的努力,进步非常的明显,但是,一段快速的进步之后,这种进步的速度似乎停止了,学习者会因此产生焦虑、怀疑的情绪,他们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已经达到了顶端,由此学习动机水平开始下降。这种现象通常被形象地称为“高原现象”,它是学习过程中的一个阶段,当学习者经历这一阶段时,会感觉到非常的疲劳、自我效能感降低,进而导致学习动机的水平下降。
  三、促进自主学习过程中学习者高水平学习动机保持的策略
  1.提高学习者的自我效能感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关于自己胜任能力的信念。他们的能力信念越强,他们付出的努力就愈大,坚持的时间就越长。要使学习者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保持高水平的学习动机,就不能忽略学习者自我效能感的提高。比如:鼓励学习者正确地进行归因,即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努力和能力,把失败归因于自己努力程度的不足或技能的缺乏;帮助寻找与学习者能力相近的人作为成功的榜样,形成替代性经验。
  2.帮助学习者获得“我学故我优”的心理印象
  “我学故我优”即尽量使学习者意识到自己学习后所取得的进步,知道自己的努力付出可以获得可喜的回报。运用这种方法的要点是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学习者确立合适的目标,控制学习的进度和难度,使学习者的某些具体的学习目标不断得到实现。因此教师要适时地帮助学习者,确立合适的目标,使目标具有明确性、适应性、价值性、自觉性。避免学习行为结果与期望值之间的落差给学习者带来挫折感,从而保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水平。
  3.进行及时、有效、持续的反馈评价
  建立及时、有效、持续的反馈机制,是避免自主学习过程中自主学习动机水平下降的重要条件。及时的信息反馈能够使学生修正与发展自我认识,正确地进行自我评价,从而保持学习动机的水平,积极地调整学习策略,增强学习信心,完成自主学习任务,达到学习目标。科学合理的评价可以使学习者能够全面了解学习的过程和结果,及时调整学习态度和策略,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和热情。对学习者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要特别注意以下两点:
  (1)针对学习的个性差异进行评价。以观察和反馈交流为基础,根据学生的态度、情感、气质、性格等特点,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事而异,对学习做出全面性、针对性、艺术性的评价。
  (2)根据学生的发展进行动态、多元化评价。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教师给予的评价应贯穿始终,即由传统的强调对学习结果的终结性评价转向强调对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也就由原来的试图证明转向试图改进;变传统的以惩罚和分等为目的的评价转变为激励、促进和发展为目的的评价。
  作者单位:江苏省泗洪县职教中心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2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