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教与学的思考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熊美云

  在地理课堂教学中,如何渗透新课标理念,使地理教学独具魅力,让地理课堂焕发异彩,让平时的课堂教学有趣、有用和实用,是地理教师当前研究的重要课题,也为当前教师的教学改革、理念更新提供了重要的依托。认真学习、研究地理新课程标准,在发挥教学传统优势的同时,革新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一、教材的编排
  过去的基础教育侧重于知识的教育,旧教材过分重视学科的系统性、完整性,面面俱到,教材内容就难免“繁、难、偏、旧”。而新教材对过去以学科体系为中心构建教材框架的做法进行了改革,采取了以可持续发展为基本思想,以人为本,从环境的角度组织教学内容,把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活动贯穿其中的框架体系。
  新教材的内容与高中课标的要求相符,注重基础,贯穿人地关系的主线,比旧教材有更清晰的逻辑结构。
  教材紧紧围绕自然环境及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个主题,对自然地理基础知识做了认真细致的筛选,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选择的地理要素不求全,自然地理有基本的五要素:气候、地形、河流、生物、土壤。而在新课程中对生物、土壤没有再做介绍。
  二是要素内容不求系统,每章知识都有一定的删除,如讲陆地环境和岩石时仅仅突出地壳物质循环,讲地貌时紧扣地表形态的变化、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等,对无关知识不再涉及。
  三是教学的内容简单明了,如讲洋流时着重介绍全球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及其地理效应,有关洋流的成因和类型不再介绍。
  教材还设计了案例,并紧扣时代脉搏(如“南方冰冻天气的出现”分析案例)。分析素材的出现,是课文内容的延续,也为教与学留下了空间。使教师不再照本宣科,也使学生有了思考的余地,便于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
  二、教师的教
  现行的新教材特别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教材内容从表面上看简单了,但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却更加密切了。在这种形势下,教师授课时如果单纯地照本宣科已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学了。“给学生一碗水,教师需备一桶水”,这就需要我们在平时不断地总结积累。譬如,在看书、看电视或浏览网页的过程中。把所见到的可能对教学有用的资料加以整理,构建自己的“资料库”。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
  1.把握好教学要求。本册教科书是高中地理课程必修模块的第一册,是全套教科书的基础内容。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教学要求,不宜随意拔高。
  2.适当加强训练,巩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教师可以适当地加强读图训练和实地观察、演示和模拟等,以加深学生对其中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技能的掌握。
  3.注意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某些知识重点和难度如“地球运动的特征”等可以通过信息技术和三维动画模拟直观地予以展示。
  4.加强科学史教育,培养反思意识。适当地向学生介绍一些自然地理学概念、原理的建立过程和科学家的贡献等知识,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深对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的认识和理解,树立为科学而献身的意识。
  三、学生的学
  地理新课标中指出:学习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等等。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考察、实验、调查和地理专题研究等实践活动。如课程标准中,就安排了学生讲解、制作、绘图、观察、实验、计算机模型、角色扮演、研究性学习、收集资料、小论文、设计、主题讨论、调查访问等十多种学习活动形式。
  学生应意识到,在这种多样化、开放式的学习环境中,新课程已改变了过去过于注重地理知识的传承而导致学生机械学习、死记硬背的状况,学生应在教师的指导下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收集处理地理信息的能力,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新教材每节都有活动题、案例分析,给了学生充足的时间与开放的素材去培养这种能力。高中地理新课程内容目标注重与实际相结合,要求学生在梳理、分析地理事实的基础上,逐步学会运用基本的地理原理探究地理过程、地理成因以及地理规律。它表明,课程是生活世界的有机构成,而不是孤立于生活世界的抽象存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
  教学有法,但无定法。在新课标理念下的地理教学,教师要及时转变教学观念,加强自身的理论学习,教学中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认真学习和落实新课标,才能提高地理课堂教学质量,使得地理教学更具魅力,地理课堂也将再焕异彩。
  总的来说,新课程主要由三维目标取代传统的双基目标。由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转向以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学习。新课程是适应新时代与新时期的要求的。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县莲塘一中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4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