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新课标要求下的中学体育教学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谢 颖
摘要:新课标的实施推动着我国基础教育的深刻变革。体育教学作为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如火如荼地行进在素质教育的探索之路上。新理念、新教材、新教法和新评价。如何读懂、理透、实施和运用,这是所有体育教师深入思索的问题。
关键词:新课标 中学体育教学 读懂、理透、实施和运用
中学的体育教学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部分,是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体质为主要目的的一门课程。体育教师只有抛弃旧思路、旧理念、旧模式,实施改革后创新的教学方法和模式,才能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学的要求。
一、读懂新理念
新课标下的素质教育要求体育教师改变旧的教学观念,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即树立体育的终身化、民主化与主体化,进而不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就是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将学生的全面发展放在首要位置。
1 体育终身化
终身教育思想生发出许多教学理念,体育的终身化这一概念就源于此。体育的终身化要求体育教学过程中要教会学生相关知识与技能,使他们走向社会后能运用体育手段锻炼身体。这应是面向全体学生的一种“健康第一”教育思想。
2 体育民主化
对于中学体育教学而言,体育民主化指的是体育教育的机会均等问题。我国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所以有了经济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以及城市和乡村差别,这反映在学校体育教学上就出现了体育场地、器材的显著差异,使得学生接受体育锻炼的机会出现了不均等;同时,由于有些体育教材具有一定难度,虽具锻炼价值,但体育教师借“难”为由,可以不完成教学计划或只使少数身体素质好的学生有锻炼的机会。这样,体育教学就限制或剥夺了一部分学生参与活动的权利。
3 体育个性化
体育个性化的教学要求不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与方法。体育教学应该考虑学生的兴趣,尽量让每一个学生表现自己运动才能。比如体操动作的趣味感、篮球技术的美感等,不要过多的限制,应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张显他们的个性。
体育的终身化、民主化、个性化是转变教学观念,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既完整又具体的序列概念。这三种基本观念从深化教学改革的高度,构成了素质教育观下体操教学的当代价值,同时也是体操教学过程中应该追求的目标。
二、理透新教材
新课标下的教材是围绕大多数学生能掌握的能力而展开内容的,但为了个性化教育目标,仍存在竞技技术价值高的标准与要求。如何处理这一矛盾,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改造,理透新教材后做到“因材施教”。
1 研究教材内容的锻炼价值,制定多元化考核标准
落实素质的体育教育,体育教师就要学会选择或改造教材内容,即深入了解学生实际,研究教材内容的锻炼价值,从而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标准。具体可以从以下两方面人手:一方面适当降低运动的幅度、高度、速度。减慢节奏,达到运动的基本要求就适可而止:一方面对于个别改变身体姿势与动作高难的可以变难为易,把教材考核标准改造成能被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并不断获得“成功体验”的。
2 考虑学生的兴趣目标制定教学内容体育教师应选择并改造体育教材内容,让每个学生都能亲历运动的过程,体会运动带来的快乐,体会运动带来的团结、向上,积极、愉快的气氛。特别是那些身体素质差。从未体验到掌握体育动作的所谓“差生”显得尤为重要。
三、实施新教法
考虑中学生的身心特点,使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兴趣,在今后的生活中能运用体育技能作为炼身手段,对贯彻素质教育思想具有重要意义。努力探索符合体育教材特点与学生学习实际的教法手段是时代的要求,也最能体现教师的创造力。
1 教学模式新颖多样
“四段教学模式”是我国传统的体育教学方法,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都贯彻始终,单一的教学目,死板的组织形式,学生处于被动状态。无法发展个体差异,无法培养个体能力。这种固定模式的教学结构,给学生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限制了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阻碍了学生间的交流与合作。使学生对体育活动丧失了兴趣,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和想象能力的发展。
2 教学方法灵活运用
体育教学的方法层出不穷,如有情境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游戏竞赛法、动机迁移法、成功教学法、创造性思维法、兴趣教学法等等。体育教师只要善于灵活运用,就能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新课程下的素质教育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有待实践的问题。中学体育教学要想获取成功,只有在实践中不断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实实在在的体育教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8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