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善待冲突,以人为本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刘晓飞

  班级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学校: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班级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一个学校的校风、学风,甚至整个学校的校容、校貌。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主任应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参与者和管理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这一工作性质决定了班主任要时刻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要深入细致地做好每一个学生的思想工作,也决定了班主任要承担比一般教师更艰巨的任务。为此,本人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就如何化解学生中的冲突,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一、深入细致地调查冲突的原因
  
  化解学生中的冲突,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教师要及时性地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而不能道听途说、捕风捉影,更不能用老眼光来看人,胡乱猜疑。这在一定程度上委屈甚至伤害了一部分学生,增添学生的反感和厌恶情感。因此,班主任对于学生中发生的自己尚不知情的问题,要亲自进行全面系统、有计划地摸索底细。不能采用“我猜想……”“我估计…”的方式去捕风捉影,而应该把事情调查清楚以后再做决定。
  
  二、善待学生间冲突,体现班主任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作为班主任对于学生问发生的冲突,不应心烦意乱,动则训斥,讽刺挖苦,甚至歧视、体罚,要“多用情,少用气”,以情感人,以情动人,亲切和蔼,心平气和,进行“冷”处理。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不能克制自己的人,就是一台被损坏的机器。”采取巧妙地引导,把冲突当成认知过程的一部分,强化对事物意义的认识,促成对事物意义的建构。应冷静下来反思自身的工作,不能草率地采取一些不正常的教育方法,甚至违背教育理念体罚学生。比如我们从小教育学生热爱劳动,劳动是光荣的,但学生犯错误了,有的教师采取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让学生搞劳动,这样做反而玷污了劳动。
  
  三、培养宽容心理,促进冲突化解。抚平隔阂
  
  常言道:“让人三分不为输”。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此活不无道理。具有高尚的宽容心,能达到“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冰释前嫌”的目的。从而提高学生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倡学生不妨尝试着主动向对方说一些宽容的话,诚挚、友善、宽容的话语,会抚平学生间的隔阂,这样从善意出发,多说一些宽容的话,往往能够触动对方心灵的最深处,从而对其产生一种撞击灵魂的冲击力。作为班主任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多找身边的实例,加强宣传教育,多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宽容心,逐步减少、降低冲突的发生,构建和谐班级。
  
  四、坦然正视、平等对待冲突的主体
  
  小学生的年龄、社会阅历、生理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难免存在这样那样的偏差认识,从而发生冲突,作为班主任应不可回避,要人情人理地循循善诱,促进问题的妥善解决,平等对待冲突主体,不偏心、歧视,不冷淡一方,一定要一碗水端平,切忌顺眼者得到关照,违纪者得到屁护;否则会导致师生、生生间不和谐,形成暴力。如我在教育中遇到学生间互取绰号的冲突,我是这样化解的,先冷静下来,调查发生的根源,胸有成竹地去化解,并不武断地判断谁对谁错,再让学生在一定时间内先搜集一些绰号,然后在班级开展一次讨论会,谈谈自己的感想,最后再找冲突主体谈话。这样一来,不仅是他们,而且全班学生得到了一次很好的教育,充分认识到绰号是不文明的、有伤害人的自尊心、有损同学之间的友谊,懂得了只有尊重别人才得到别人的尊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充分发挥班主任的主导性。创造性地解决冲突
  
  充分体现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教师的主导性,学生的主体性教育理念,创造性地解决学生间冲突。我是这样做的,首先把冲突的主体双方分隔开,让他们冷静下来,引导他们“咽下一口气”,化干戈为玉帛!心平气和地思考发生冲突的全过程,主要想想自身存在哪些不足。其次组织冲突主体汇报情况,教师不果断地对学生做出谁对谁错的判决。然后冲突主体自主解决。最后教师对冲突主体进行教育,并对学生进行教育评价:“你受到了什么教育?还有什么话想说?”这样的处理,体现了协调时间短;学生认识自身行为的深刻程度较好,真正亲身体验;把矛盾冲突交给冲突发生的主体双方自己解决,做到了以人为本,培养了学生处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体来说:“一句话能说得人笑,也能说得人跳。”对于学生中的冲突,我们要采取妥善的方式,工作方法尽量人性化,细腻一些,以人为本,充分让学生体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告诉他们为什么不能这样做和应该怎样做,远远胜过于扮演老太婆的角色,采用苦口婆心、喋喋不休的教育方式。帮助鼓励学生勇于承认过错,善于改正过错,尊重学生人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团结一致。共建和谐班级。
  作者单位:辽宁省朝阳县瓦房子镇中心小学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3697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