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让生活走进课堂 让探究充盈课堂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狄万来

  【引言】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是在学生能够比较熟练口算整十、整百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掌握了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连续进位笔算方法,不仅可以解决与之相关的实际问题,还为后面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打下了基础!在本节课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交流反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培养学生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乐趣,体验成功!而且本节课把原本枯燥的计算教学,变为学生自身的需要,使其体会到数学的价值,更让这部分知识“活”了起来。
  【案例描述】
  本节课一开始我并没有向以前计算课那样直接出示计算例题讲方法,而是创设了一个情境,以一个生活事例展开,先问大家是否喜欢体育运动,当学生齐声说喜欢并表现出极高的兴趣时我便出示场景图并解说:“小华和大生也很喜欢体育运动,并且约好了在体育场门口见呢!”学生的注意力立刻被吸引到了图上,见状我立刻问:“观察图从中可获得哪些信息?”学生纷纷举手,第一位小朋友说:“小华从家到体育场用了四分钟,大生从家骑车到体育场也用了四分钟。”“还有还有”第一位同学刚坐下就有小朋友举起了小手,“好!那你接着说!”“还有就是小华跑步每分钟跑152米,大生骑车每分钟骑248米。”我连忙表扬“你观察得真仔细,那同学们根据这些信息我们又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呢?”同桌之间可以讨论讨论。学生立即投入到讨论中去,表现得非常积极,都在各抒己见!一会学生都纷纷举起了小手:“可以解决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也可以解决大生家离体育场有多远?”“还可以求他们两家相距多少米?或者大生家比小华家到体育场远多少米?”……听了这么多的问题,我很高兴学生的积极动脑,积极探究!说道:“同学们真爱动脑筋,提了这么多问题,我们来先看这个问题:要求小华家离体育场有多远?怎样列式?”生答: “152×4= ”(教师板书)
  【反思之一】通过创设情境找信息,合作探究提问题,整个过程非常流畅!学生的兴趣更是十分浓厚!以前计算教学,我采用的是教师先讲方法,学生听,学生练习,教师讲评的形式,学习《新课程标准》让我知道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都应该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因此, 在创设情境时,我结合学生的现实生活情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提炼出学生熟悉的,常见的,同时又是新奇的,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一方面使学生有可能去进行思考和探索,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感受到自身已有的局限性,从而处于一种想知而未知,欲罢不能的心理状态,引起强烈的探索欲。
  【案例描述】
  在新授152×4=的计算方法时我先让学生试着估算出积大约是几百?有人估计是400多米;有人估计是500多米;还有人估计是600多米…… “小朋友们真爱动脑筋!谁估算得最准确呢?我们一会再揭晓答案!”这里留个悬念。“要求152×4积是多少?我们可以……”我故意拉长声音让学生齐答列竖式计算,我立即追问:“竖式怎样写?4写哪?你会算吗?同桌讨论并在课堂作业本上试一试。”讨论完毕后指名说过程:生:“152乘4,4写在个位上和2对齐,计算时先用4乘个位,二四得八,个位写八,再用4乘十位,四五二十,十位写零向百位进2,最后四乘百位一四得四加上十位进过来的2得6,百位写6。”(生答,教师把竖式板书完整 )
  
  
  
  我继续问:“竖式中积的百位上为什么是6而不是4?”“4乘百位1得到4再加上十位进过来的2得6 。” 继续指名完整的说说计算过程。说完后再让同桌相互说一说,说完后问:“152×4等于多少?608表示什么?”一个平时不怎么说话的小朋友主动举起了手并完整的说出:“152×4等于608 ,608表示小华家离体育场有608米 。”全班小朋友都很开心给予鼓励的掌声!很显然估计600多米的同学是最准确的,请这些学生给大家介绍经验。有人回答是把152看成150,再乘4得出600!也有人回答是把152拆成100和52,再分别乘4,100乘4等于400,52乘4约等于200,400加200等于600!……我紧接着总结:“真聪明!我们在估算时可以把这个三位数看成最接近它的整百整十数,再去乘另一个乘数!”
  【反思之二】
  其一,《新课程标准》指出估算在日常生活与数学学习中都有泛的应用,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交流估算方法,发展学生的估算能力,让学生拥有良好的数感,具有重要的价值。这里的估算不仅是对得数的估也是对解决问题结果的估算,并通过估算结果与正确结果对比感受估算的优越性,以激发学生兴趣!其二,在新授部分,我大胆尝试,让学生利用已有知识经验自己去探究学习152×4=的笔算方法,通过合作探究不仅弄清数位的对齐也弄明白了积百位上的6是怎么来的等一系列问题,让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激发了学生兴趣,使其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人,并且在笔算方法得出后,教师引导学生将笔算方法向语言内化迁移,和全班交流,从而巩固了笔算的操作要领更加强了学习效果!
  【案例描述】
  本节课最后一个拓展习题是这样的:不计算,你能判断下面几道算式的积各是几位数吗?(131×7= 612×8= 3×393=)在上一题总结出: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百位时,需要进位,那么积就是四位数的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做这几道题,并要求同桌讨论!经过讨论很快有一些小朋友请求回答: “第一题积是三位数,因为7乘三位数百位上的1得数不需要向千位进位。”“非常好,简洁明了,第二题谁来?” “这题积是四位数,因为8乘三位数百位上的6,六八四十八需要向千位进位。”“第三题积是四位数。”“为什么?”我立即追问:“3乘393百位上的3应该三三得九不需要进位啊?”生接着答:“虽然3乘393百位上的3,三三得九不需要进位,但是3乘393十位上的9,三九二十七需要向百位上进2,这样百位上的得数九还要加上十位进过来的二等于十一,还是要向千位进位的。”“非常好,掌声送给她!”趁大家兴致高涨之际我又追问一句:“是不是判断所有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积是几位数都只需要看前两位就可以了?”问题刚问完就有学生抢着给予我肯定的答案。我说你们先不要忙着回答我,给你们三分钟时间四人小组进行讨论。学生很快进入讨论,争着说出自己的看法。通过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小朋友都是用举例的方法来论证。讨论结束后我统计了结果发现持肯定态度的占大部分,但那少部分小朋友也不甘示弱,和他们争论起来,但谁也说服不了谁!这时有一位小朋友在我的鼓励下说出了他的理由:(334×3=1002) 虽然3乘三位数百位和十位上的3都不进位,但由于个位相乘的积要向十位进1,使得十位要向百位进1,百位要向千位进1。瞬间原持肯定态度的小朋友恍然大悟并自发的给予热烈的掌声!
  【反思之三】
  在总结如何判断三位数乘一位数的时候,先给学生一个基础:一般来说就是用一位数去乘三位数的百位,看得数是否需要进位!但,是不是都是这样呢?这里是让四人小组讨论的,通过讨论不仅可以开阔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语言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同时也可以调动平时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的积极性!
  【案例分析】
  上课开始,教师结合教学内容,从生活中选择素材,收集信息资源,以学生熟悉的环境来创设情境,引入数学知识,数学问题,使学生深刻体验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能不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燃起学生的智慧火花,开启学生的思维闸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计算教学往往很枯燥无味,那么就要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自己讲计算的思考过程。同时教师要提出一些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培养学生数学思考能力。学生在相互交流补充中总结计算方法,自主讨论发现竖式计算中的错误,相互交流计算过程!
  在情境创设上,我从学生的体育运动出发,出示问题情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继而让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提出问题上,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让学生独立思考,同桌讨论继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使学生成为数学问题的发现者,而不仅仅是数学问题的解决者。在解决问题上,自主探究:本节课一改以前“为师独尊,教师权威”的观念,树立学生是数学学习主体的思想,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主动参与,在自主探究的基础上进行交流,使学生体会到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与人分享和认真反思的乐趣!三位数乘一位数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的重点,因此本节课我让学生大胆尝试,自主探索计算方法。很多问题让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去解决,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较注重对学生估算意识的培养,本节课设计时将估算渗透其中,使估算与笔算相辅相成,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
  让生活走进课堂,让探究充盈课堂,不仅可以提高学习效率,享受学习乐趣,更能够营造一个和谐、宽松、融洽的氛围,激发学生敢想、敢说、敢问的精神,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外国语学校仙林分校)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288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