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小议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杨 斌

  在教学中,传统的作文教学就是教师布置、学生写作,再由教师批改、讲评。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教师唱独角戏。这样的作文教学教师劳累,学生乏味。如何扭转这一局面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
  首先,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于表达。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生活经历简单。如果让他们写一篇作文,多数学生会老虎吃天――无法下爪。有些学生会问老师:怎样才能写出作文?此时此刻,老师一定要将写作的过程简单化:作文就是将“目所见,耳所听,心所想”用口说出来、用笔写下来。在教学中,我常常根据不同单元的不同要求,来确定作文的写作范围及基本要求,并给学生留出足够的准备时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素材的习惯。有时也给他们讲讲新闻、故事,训练他们的听话能力;也请学生讲述校园里最近发生的趣事、电视里看到了什么好的节目。总之,小到学生生活中的琐事,大到国内国际要闻,都请学生加以关注,从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养成乐于表达的习惯。
  其次,应用“下水作文”和“读写结合法”引导学生完成作文。尽管老师们常说“你怎么想就怎么写”。但作文并不是简单罗列一些词语和几个事件,而是一项创造性的综合训练。它既可以考查学生遣词造句、谋篇布局、运用语言表情达意的能力,又可以考查学生对自然环境、社会生活的观察能力和认识能力。
  我们与人说话的时候,一边想一边就说出来了。即使一个不识字的人,也不会有多少交流的困难。因为说话用的是口头语言,而写作大多用的是书面语。把口头语变成书面语,这对初学写作的学生来说是件难事。所以用“下水作文”和“读写结合法”可以帮助学生克服这一困难。
  在作文教学中,老师的主导作用不仅是表现在动口上,更应表现在动手上。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游泳当然要教些游泳的道理,但教的人熟悉水性,跳下去游一阵给学生看,对学生的好处更多。”可见,作文教学中教师踊跃“下水”,对启发学生作文,提高学生作文水平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自身的写作水平也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下水方知水深浅,我在指导学生写作时,学生往往感到无从下手。这时,我就将自己写的作文公示出来,给学生先读一读,让学生说说他们的意见,再结合自己写“下水作文”的体会,谈谈自己的心得及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有的放矢,才能真正给学生启发。
  语文教材中有各种体裁的优美佳作,其内容丰富多彩。因此,我有意识地利用课文指导学生仿写。在学生学课文之前,要求他们试写与课文相似的写景或写人等的片段作文,多与课文比较对照,这样学生会清楚地看到原文作者的匠心独运与自己的不足。学完课文后,再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方法技艺进行“仿”写。这样在写――读――写的过程中,学生既掌握了课文内容,又能把阅读知识运用于写作实践中。
  第三,优化批改方式,提高教学效率。为了提高作文教学效率,改革作文的批改和评价方式势在必行。为此我采用了如下几种批改评价方式:
  (一)让学生互相批改作文。学生批改之前,老师要先给学生介绍一下批改作文的方法步骤:先找出作文的成功之处或闪光点进行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发扬。再指出其中的不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对习作中特别精彩的部分和一些关键问题,可以旁批,也可以用某些符号标示出来。批语应以鼓励为主。学生明确了批改方法之后,以同桌或两两自由组合的方式相互批改对方作文。
  (二)小组讨论批改。对一些有争议的作文,先请学生分小组讨论,然后将小组讨论意见,归纳整理成批改的评语。
  (三)师生共同批改。对学生相互批改过的作文,教师必须检查。对学生批改不当的作文,再由师生共同批改。教师先对原评语提出自己的看法,并征求学生的意见,最后将一致意见总结为评语。
  通过以上几种批改评价方式,既能使学生相互学习对方的长处,又对习作的缺点和不足加深认识。不仅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也提高了学生的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如此一来,既解放了教师,又锻炼提高了学生,何乐而不为呢?
  
  责任编辑:薛小琴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4886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