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良好作文习惯的养成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李淑一
古人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良好的习惯对写作来说尤为重要。我们往往会发现,同学们中作文程度差异明显,在一大部分稚嫩之作中,总有那么一些同学的作文让老师都拍案叫绝。稍作了解,便会发现,这些同学之所以“会写”,完全源于他们已养成了良好的写作习惯,平时注意多看、多思。多看了,胸有成竹,信手拈来:多思了,下笔如有神,洋洋洒洒,一挥而就。作文程度差的同学,总是非常羡慕那些作文屡屡被拿来作范文的同学,但却苦于不知如何提高。究其根源,就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那么,良好作文习惯是如何养成的呢?
一、养成说真话、诉真情和用心说话的良好习惯
奥地利著名小说家卡夫卡说:“什么叫写作?写作就是把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敞开,直到不能再敞开为止。写作也就是绝对的坦白,没有丝毫的隐瞒,也就是把整个身心都贯注在里面。”目前,在同学的作文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虚假现象,写进作文中的人是虚的,事是假的,这观点是强加的,感情是浮泛的,失去了生活的真实性。这种情况不仅仅出现在应付作文的同学身上,即便有些同学作文功底煞是了得,没有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用真话的习惯,他们的作文即使极有文采,依然摆脱不了胡编乱造的弊病,因此难以打动人,难以获得高分。文章贯在真情,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养成说真话、诉真情、用心说话的习惯。只有敢说真话,肯吐心声,才能让读者感到真诚可信,才能使你写出的那些话产生说服力和感染力。真诚是一切文学之本,尤其是初学写作者所必须遵从的。
二、养成观察感知、体验积累的良好习惯
常常有一些同学害怕写作文,说是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其原因大都是对生活缺乏观察,或是不习惯于思考。殊不知,大至世界和社会,小至学校和家庭,扣击我们心弦,引起我们关注和兴奋的事时有发生。同时,我们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中就有很多可作为写作的材料。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善于思考,写作的源泉一定是汩汩滔滔,长流不息。“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观察就是汲取生活源泉、获取作文素材的重要手段之一。“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写作者必须热爱生活,对生活有敏锐的感悟力。热爱生活,笔底才会淌出源源清流,妙笔才会生花。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假恶丑,积累生活,思考生活,才能拥有自己的思想,对周围的点点滴滴形成自己的看法或独到见解。对生活观察得越细致,则描写的事物越生动形象。因此,必须培养学生养成观察感知、积累素材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多作读书笔记,勤做观察积累,把平时看到的现象、读到的好素材、感受到的思想火花都记录下来,这样才不至于随读随忘,随见随忘。
三、养成多阅读、多思考、多练习、多修改的好习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是获取写作范例的惟一途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劳于读书,逸于作文”,这都是前人在读写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读书是吸收、积累的过程,思想、素材、感受以至语言的表达方法坦承不知不觉中储存起来。一旦需要,这些储存就会蜂拥而至,跳出来供你应用。多读多写文自工。只有多写了,做起文章来才得心应手。鲁迅先生说起自己的写作体会,也是这样强调的:“文章应该怎样做,我说不出来,因为自己的作文,是由于多看和练习,此外并无心得或方法的。”因此,初学写作者应勤练笔,只有坚持练笔,才能以“量”来促进“质”的飞跃。多思考,除了指平时对所见所闻要多思考,对周围的点点滴滴要有自己的看法或独到的见解之外,在写作时,也要养成构思、列提纲的习惯。没有思考就没有深邃隽永的文章。动笔之前,要思考选什么样的材料、定什么样的主题以及对材料要如何组织等等。最好养成列提纲、打腹稿的习惯。这样,下笔才能一挥而就,不至于一句一句像挤牙膏似的硬挤出来。“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好文章一半在于起草,一半在于修改。修改是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步骤,是提高文章质量的有效方法,文坛上流传着不少作家修改文章的故事。修改重在养成学生自改习作的习惯。叶圣陶先生当年曾大力提倡、积极主张学生自己修改文章。大纲也要求学生养成“多写多改”的习惯。“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是公认的事实。文章不厌百回改,越改越精美。从起始年级起,就应教给学生自改作文的方法,调动学生自改作文的兴趣,多方面培养学生自改的习惯。“用我眼看世界,用我手写我心”,有了良好的写作习惯,作文自然能够学得扎扎实实,循序渐进,写作水平也就能够得到不断提高。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3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