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诱思探究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运用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张建国

  要适应21世纪新型教育,只能走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路子。即一方面继承发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教学方法,另一方面要开创一种适应21世纪高科技现代化的教育方法,这样我们的21世纪新型教育目标才能实现。将这一思想转换成具体的教育模式就是:21世纪新型教育=诱思探究+实践能力培训。“诱思探究”是优秀的传统,“无疑――有疑一无疑”这就是诱导思维的全部含义,以此给语言教学思维层次定了个模式“释文――成象――悟道。”这里很明显缺少一个培训实践能力问题,如果一个学生没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实践能力,那只是一个书呆子。“教学的最终目的,乃是使学生正确地认识客观世界、获得改造客观和自我的一系列素养”(《诱思探究教学导论》),可见培养实践能力就是21世纪新型教育,因此笔者认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思维层次应是“释文――成象――悟道――运用”。(运用就是实践能力训练。)这就是诱思探究教学在中学语文阅读中的具体操作,所以说提高21世纪新型教育就是加强学习与实践的联系。
  
  一、释文,就是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
  
  具体步骤如下:
  1.创设情境。在学生打开课本之前,教师创造一种颇有激发性的学习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充分调动他们渴望阅读的积极性,解除学生对课文尤其是对议论文、说明文的厌倦情绪。
  2.质疑。就是让学生在所阅读的课文中提出疑惑不解的问题。这是让学生自觉进入求知情境和教师进行诱导的关键环节。心理学认为:疑问极易激发定向――探究反映,有了这种反映,求知思维就随之而产生了。对此,古人说“读书,始读未知有疑,其次渐渐有疑,中则节节有疑。过了这番事,疑惭惭解,以至融会贯通,都无可疑,方始是学”《明人张洪朱子读书法》。从这两方面得出一个结论:质疑――探究――悟道,这一客观思维规律,恰好也是课堂阅读的基本活动程序。学生面对一篇课文产生了种种疑惑,他渴望的求知欲也就跃跃欲试了。
  教师引导学生找出疑问不能过难,要适中,要学生能“跳一跳摘到桃子”。这样学生就有兴趣、有欲望、有奔头去奋力跳跃。否则,学生会因难度过大,可望而不可及失去了努力跳跃的积极性。
  
  二、探究,就是破解学生在阅读中的质疑。也是对教学重点与难点的剖析
  
  在探究活动中,要充分施展教师的主导作用,将教学的促进性、启发性、情感性发挥到极致。教师引导学生探究疑难恰似像导引游客寻幽探胜,“时而似在峰回路转的迷途中,时而柳暗花明、豁然开朗;那满含激情、娓娓动听的诱导,使学生消除了登山时的倦劳;那要言不繁,说理透彻的点拨,使学生排除了路途上的荆棘。”
  
  三、成象,成功的教学必须是形象思维培训与逻辑思维培训双管齐下
  
  在传统的教学中往往忽视了形象思维培训,片面加强了逻辑思维培训,无疑降低了教学效率。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形象思维为“第一活动要素”,充分发挥形象思维的功能,才能优化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所以让学生把在“释文”中探究到的知识,转换成形象逼真的“象”是非常必要的。“成象”训练步骤如下:
  1.学示范。教师把“释文”中学习的知识用概括的方式口头复述成画面。然后让学生详细、形象、逼真地复述。
  2.学生复述。先让学生在大脑里构设好画面,然后指定学生口头复述,最后分组讨论,明确得失。
  
  四、悟道,就是理清课文之所以成文的道理,把“释文”、“成象”中所获的知识既浓缩总结成知识结晶。又把它的感性知识理性化。并从中进一步挖掘出新的理性知识
  
  古人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通过释文、成象这两个教学过程,学生已经得到了知识这条“肥鱼”了,但是不能让学生有了这条“肥鱼”可吃就此满足,应该让学生认识和掌握课文中作者是用什么方法在哪里“渔”得这条知识“肥鱼”的,因此悟道就是在教师的诱导下,让学生探究课文是用什么方法表现内容的,怎样构思的等等,同时进而诱导学生去探究作者怎样从生活中创作成文的。可见悟道是阅读中对知识最高层次的抽象化、概括化和理性化。经过如此悟道之后,不仅让学生探究出了课文中的深层知识,而且还把知识与生活实践互相联系在一起了,这就为学生由学校学习走向社会实践打下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五、运用,让学生带着阅读中获得的知识去实践.仍离不开教师“循循善诱”的诱思探究的指导。也就是教师不仅是课堂上的老师,还是生活实践的老师
  
  语文教学指导学生在实践中运用知识,就像临床大夫带见习生一样,要让见习生先听、看,然后动手摹仿,并且不断将实践和书本联系起来,总结经验,再去亲身实践,直到学生羽翼丰满,翱翔蓝天为止。
  诱思探究是21世纪的中国正急需要的创新教学方法。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073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