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大学英语教学中情感障碍克服方略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马玉芳 徐志卿 伍思静

  摘要:情感障碍是指个体在认识事物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某种态度上的混乱。外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主要包括外语交际恐慌以及担心否定的社会评价。它们会造成学习者思想负担过重,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因此,如何进行低情感障碍的英语课堂教学是每一位英语教师所面临的重要课题。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外语教学经验,主要提出了三种低情感障碍课堂教学方法,试图解决在大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问题。
  关键词:情感障碍;大学英语教学
  
  情感是人们对周围事物的态度的一种反映。情感作为一种心理过程,有着十分丰富的内涵。人们的很多心理活动和心理状态,如愉快、紧张焦虑、痛苦悲观以及狂欢等均属于情感领域。当情感活动的规律受到破坏时,个体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便表现出某种态度上的紊乱,我们把这种紊乱的状态称之为情感障碍。情感活动与其他许多心理活动是协调一致的,情感活动发生障碍则会引起其他的心理活动过程的障碍。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语言学习是一个内化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第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通过吸收语言材料,并对语言材料进行过滤与加工后输出新的语言。在这一输入――加工――输出的过程中,学习者的情感状态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们决定语言过滤的多少,决定语言学习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在语言教学中,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密切注意学习者的情感反映,如果不注意学生的情感状态,就算教师备课再充分,讲述得再好,也很难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然而在我们国家,传统的语言教学模式是:老师讲的多,学生训练的少,往往是老师在上面讲得头头是道,而下面的学生昏昏欲睡。以英语教学为例,我们国家现阶段大学英语教学是处于什么状态呢?
  
  一、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
  
  我国的大学英语教学在过去的十多年里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所取得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不论是教师自身的英语水平还是教学方法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英语教学的效度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具体表现在:
  
  (一)高投入,低产出
  学生在上大学前至少学了10年的英语,有的时间更长,从上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外语。上了大学之后。由于外语在升学、就业等方面的重要性,大部分学生更是把很大一部分的学习时间都用在了英语的学习上,但是学生的学习效果和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所投人的时间并不成正比。尽管他们在英语学习上所花的时间最多,但是最让他们感到头痛的最没有把握的科目仍然是英语。
  
  (二)应试教学倾向
  虽然全国范围内的大学英语四、六级统考,提高了大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促进了各高校的大学英语教学的发展,但是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四、六级统考成了全国各高校英语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忽视对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产生了许多高分低能的学生,他们在四六级考试中分数很高,而听、说、写的能力却低得可怜。有人曾经做过统计,在有的考生的一篇120词的四级作文中,去掉相同的词不算,相异的词竟然还不到30个,还有的考生作文中除了名词、动词、介词和代词之外不见一个形容词和副词。说到口语能力更是学生的弱项,教师的教学重点是语言点及词汇的讲解,学生的口语能力并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和训练,所以照成学生在学了10多年的英语之后仍然是处于“哑巴英语”的状态。因此,如何改善和提高大学英语教学的效度的问题应该是我们所有大学英语教师所共同关注的课题。
  
  二、外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
  
  (一)外语交际恐慌
  第二语言习得除了通过对所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处理之外,还通过积极地参与交际来实现,故交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我们知道,用另一种语言参与交际,就可能存在理解别人、表达自己的困难。所以说用外语交际,在表达能力有限时,羞怯、惊慌、恐惧等心理活动就会不由自主地在学习者身上表现出来。这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外语交际恐慌(communication apprehension),是外语学习中常见的情感障碍之一。交际恐慌主要表现为口语表述焦虑:语言习得者在表达能力有限,对所要表达的内容没有把握而引起的焦虑,从而导致交际困难的产生;交际恐慌还表现为领会焦虑:在口头交际过程中或师生知识对流过程中,由于对对方语言信息的理解发生困难而引起的忧虑和紧张。领会焦虑发生的时候,学生会神情高度紧张,由于抓不住谈话重点而心烦意乱,由于听不懂而跟自己或老师赌气,甚至以摔书本,在墙上乱写乱画来发泄自己的不满。
  
  (二)担心否定的社会评价
  在外语课堂上,学生所担心的否定的社会评价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一个是来源于教师,另一个来源就是同伴群体。当学生意识到自己将受到评价尤其是否定评价时,就会减少个体语言实践,担心受到否定评价会影响自己在班上的形象和威信,因而在外语课堂上就会出现退缩性行为,主要表现为上课不敢发言,不敢提问也不敢回答问题,尽量回避与人交流的机会,在课堂上尤其是在老师面前沉默寡言,因回避课堂活动而心不在焉,因缺乏自信而过分地依赖教师或班上其他同学。
  
  (三)外语考试焦虑
  在某种程度上,外语考试无论是一般的考试还是统考,都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外语考试由于题型多,词汇覆盖面广,再加上不指定考试范围,学生在准备起来常常有无从下手的感觉,有的学生在复习期间东翻翻西看看,六神无主。考试过程中由于紧张出现注意力不集中,或不能正常分析归纳,或情绪紧张阻碍了回忆的正常进行。
  很明显,上面所提到的外语学习中的情感障碍会使学习者思想负担加重,心理压力过大,学习效率低下。如何在外语教学中克服学生的情感障碍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三、低情感障碍课堂教学的方法
  
  20世纪60至70年代以来,在人本主义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影响下产生了如暗示法、咨询法、沉默法以及自身反应法等许多种教学方面,但由于教学的实施环境不同,授课的对象不同,我们不能将这些教学方法生搬硬套,笔者结合自己20年来的大学英语教学经验,总结了如下一些方法。
  
  (一)千方百计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
  克拉申(S.Krashen)在他的监控模式中,就提出过情感过滤假设(Affective Filler Hypothesis)。他认为“高焦虑会像过滤器一样,把学习者接触过的语言输入过滤掉,致使语言输入达不到语言习得机制,这样一来,语言输入就不能为大脑加工,当然也就不能被吸收了”。因此,能为学生提供一个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消除紧张焦虑情绪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在一次口语课上,我准备了一张我以前的旧照片,当时的我与图片上的我在外观上判若两人。图片上的人非常的瘦,戴着一副十分老日的眼镜,穿着也相当朴素。背景是一排砖瓦平房,后面堆放了一垛玉米秸还有一台地秤和一些锄头等杂物。根据这张照片,我让

学生们猜测片中人的职业,许愿猜中的人可以得到一份礼物,并强调说,这份礼物十分贵重,相当漂亮,是一生中永远值得珍藏的礼物。于是学生们十分活跃,有人猜是大队会计,有人猜是仓库保管员,还有人猜是到农村锻炼的知识青年等等。并各自提出如此猜测的理由。每一次有趣的猜测都引起学生们的一阵大笑,课堂气氛十分活跃。终于有一位细心的学生从照片中人物嘴角边的一颗痦子猜出片中人的职业是教师,如果没猜错的话,这个人应该是我。当我宣布该生猜中答案,并讲述了我在何种情况下照了这张照片之后,学生们发出一阵哄堂大笑。到了我履行诺言,送给猜中答案的学生礼物的时候,教室里非常静,在学生们目光的注视下,我故弄玄虚地打开包,当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红红的大苹果,走到该同学面前,并说:“祝你好胃口”时,学生们更是笑得前仰后合。这样,课堂的气氛十分轻松愉快。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二)选择最佳的语言输入
  克拉申在他的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中提出了“输入假说”(Input Hypothesis)论。输入假说理论向人们解释了语言习得是如何发生的。克拉申的监控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语言习得者如何从i阶段发展到下一阶段i+1,也就是语言习得者是如何习得语言的。这里所说的i阶段是指语言习得者现阶段的语言能力,i+l是指略高于习得者自己语言水平的语言输入。现在的大学生在步人大学校门之前,就已经有了10多年的英语语言功底,甚至有些学生有一年以上的海外生活经历,他们当中有许多优秀的“语言天才”。假如教师“输入”的语言太简单,学生们就会产生厌烦的情绪,觉得英语课堂学不到知识,白白浪费宝贵的时间。假如教师“输入”的语言太难,学生们听不懂,跟不上教学节奏,他们就会表现出极度的不安,有的学生就会干脆放弃外语的学习,长此以往就会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什么样的语言输入才能丰富习得者的语言知识,最大限度地激发他们语言学习的兴趣呢?怎样把握这个“度”才能使语言输入在大学英语教学活动中产生最佳效果?这对大学英语教师来说的确是一个挑战。我们知道,学生的语言输入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教师在讲课过程中所使用的课堂语言,另一个就是学生所接触的语言材料,这里主要是指学生所使用的英语教材,当然也包括一些其他的听说材料。在英语教学中要具体实践语言的最佳输入,笔者认为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注意教师课堂语言的调整。教师课堂使用语言调整的关键是要有意识地使用照顾式的语言。所谓照顾式的语言就是有意识地对输入加以调整。英语学习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有如成人与幼儿的关系,成人在和幼儿说话时会不自觉地使用一些简单的句子,即照顾式语言。这是因为成人在和幼儿说话时,首先要考虑到幼儿现有的语言水平,并且在使用的语言上往往比幼儿先进一步,从而引导他们逐步掌握更复杂的句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语言调整主要体现在简化语言。从语音、词汇、句子等方面下工夫。如发音清晰,语速放慢,尽量避免俚语习语以及生僻的词,多用短句和简单句,改正学生不符合语法规则的语言等。
  其次是i+1输入的设计。如批改学生的作业,把学生错误的地方标出来,并给出正确的语言输出,这样,当学生阅读批改过的书面作业时,他们就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i+l的输入。当然,批改作业不是唯一的使学生获得i+1语言输入的办法,我们还可以设计一些基于输入――输出假说的其他语言活动。比如说教师把学生的课堂语言输出录好音,课后修改学生的语言错误,然后学生重听一遍录音,并阅读教师修改过的语言。还可以让学生利用课文中学过的新词写作等。如果我们每一位大学英语教师都能把这种i+1的语言设计成功地带到课堂教学中,它必然会我国的英语教学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三)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
  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对激发学生语言表达的兴趣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说,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如同导演一样,他起着指导和引领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导演毕竟不是演员,真正的演员是学生本人,教师的作用只限于组织和引导学生的课堂活动,确保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并能得到足够的锻炼机会,只要明白了这一点,才能获得英语课堂教学的成功。
  以学生为中心,并不是说学生左右教师的思路,而是教师采用启发、暗示等教学方法,让他们自由发挥自己的潜力。实践证明,教师在授课过程中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会使学生忽视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无法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创造一个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局面,可以有许多种方法。比如给出一个学生们非常熟悉,能够说得出来的话题,让他们自由参加辩论,或者根据教材上的内容让学生们自编、自导、自演英文小短剧。实践证明,这些都是学生们非常热衷的活动。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学生“客串”一会老师,教师在一旁做一些指导,也深受学生们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语言是一种表达思想,进行交际的能力。大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要培养及训练学生语言知识的转化能力,即通过听和读获得最佳的语言输入,经过学生本人内化吸收,在原有语言知识的基础上,对所获得的语言输入进行加工重组,然后输出,从而成功地完成交际的过程。大学英语教学是一门相当复杂的艺术,它的成功与否受制于很多因素,在众多的因素中,大学英语教师所起到的作用可以说是最为关键的一个。低情感障碍教学实践在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改革中迈出了可喜一步,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这对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效度,培养高分高能的新型大学英语人才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具有极大的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骆林生.文化与环境[M].上海:东方出版社,1991.
  [2]文卫平朱玉明,外语学习情感障碍研究[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1998.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文卫平.创造有利于语言学习的情感环境[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2.
  [5]张德珍.教育心理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1.
  [6]吕天光.浅论学生的学习动机及其内化[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88.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161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