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教师发展性素质评价的研究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董清明 周 蕾

   摘 要:近年来国内研究者非常关注发展性教师素质评价的研究,并提出了一些指导思想。本文针对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教育发展的状况,对于构建发展性教师素质评价体系,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发展性;高校教师;西部边疆地区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高等教育的规模扩张与结构调整,我国高等教育规模逐步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趋势。我们从《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2005)》的数据中可见,无论从高校数量、在校学生人数等方面来比较,西部地区高校教育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
  但是,我们从2001-2004年毕业学生人数、就业人数情况可看出,由于国家自1999年高等教育实行大规模扩招以后,高校毕业生规模不断加大;另一方面,因为我国经济结构正在进行重要调整,所以劳动力市场的供需矛盾趋于紧张。
  面对逐渐扩大的教育规模以及毕业生就业困难的严峻形势。为了提高就业率,为了达到培养创新人才的目标,我们对高校教师的评价观念以及评价标准已不能再延续以往的模式了。
  对于西部边疆地区,大部分高校经过多年实践教师评价指标体系,在很大程度上改善了学校的教学质量,但是也产生了一些问题。
  
  一、西部边疆地区高校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现状分析
  
  第一,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由专家(学校选定)评价、学生评价和科研评价(发表论文和承担科研课题)。
  第二,教师仅仅是被动接收评价指标,按照条条框框工作,也就出现了教师只作正确的事情(能给自己增加评价分数的事情),而不是正确地做事情。
  第三,现有的教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直接与教师的工资、津贴挂钩。也可以说这种评价体系本质上是一种惩罚制度。
  西部边疆地方高校普遍采用这种评价体系是有历史和现实的原因。这些高校所面临的最突出困难是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和高质量师资严重短缺,而这两点恰恰又是制约高校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且迫于西部边疆地区在引进高层次人才方面所面对的种种困难,西部高校为了发展只能过内部改革挖潜,提高现有教师学历、教学和科研水平来负重前行,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的历史阶段。
  我们必须承认,在西部边疆地区教育事业发展的初级阶段,这种评价体系对提高高校教学和科研水平有一定程度的积极作用。但是,也产生出了一些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广大被评价者在评价指标体系制订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很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体现少数管理者的意愿,不能体现被评价团体的集体意愿,而且某些制定的指标不切合实际情况。评价指标没有有效地、合理地反映不同学科自身的特点。广大教师在评价体系中的主体作用并没有被重视,严重地挫伤了教师的积极性。
  (二)因为大学生自身的世界观、人生观在大学学习阶段仍旧处于不断变化和发展的阶段,需要辅导员教师引导和教育。因此学生评价的结果究竟能否客观地、实事求是地反映出教师教学水平,对此争论颇多。然而学生评价的分值在教师评价体系中所占比例较大。
  (三)专家评价结果在教师评定等级以及是否称职方面往往起到决定性作用。此种做法有些不妥。评价教师是否讲好一门课程,不能仅仅通过听一节课就下结论。教师自身的能力同样要经历一个不断发展不断进步的过程。这种终结性的评价不能以“发展性”的观念评价教师。而且,高校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新要求,达到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而不断地开设新的课程。教师也是边学习边上课边总结来提高教学质量。仅以专家听课后的评价作为评定教师的重要依据,会大大挫伤教师主动承担新开课程的积极性,无法实现教师队伍结构的优化与整体素质的提高。
  
  二、构建发展性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建议
  
  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不以奖惩为目的,是在没有奖惩的条件下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为根本目的,从而实现学校的发展目标。是以明确合理的评价内容和科学的评价标准为依据,突出教师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促进教师积极参与到评价中,并力求体现教师的个体差异。发展性教师评价是以教师为主体,着力加强内涵建设,注重评价和考核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
  教师素质评价体系的确定是教师评价实施中的难点,如何确定出较为科学合理的评价指标体系是教师评价成功的关键。下面,我谈谈一些建议。
  (一)面向未来,以评促进教师发展
  高校管理者要认识到教师评价一方面是教师任用和奖惩的依据,更重要的是帮助教师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帮助教师进行改进,使教师得到发展。在构建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时应注意该体系是一种面向未来的评价,要求教师在对自己教学不断进行反思与总结的基础上进行改进,从而为教师专业发展积聚力量。在教师评价中,评价的目的是为被评价教师提供反馈信息,并为其提供咨询与帮助,协助教师寻找自己教育教学中的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改进实践中教师的教育教学质量。切实提高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二)重视评价体系的结构合理性
  在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中,评价的主体是多元化的,其中非常重要的是同专业评价和教师自评。没有教师这一评价主体的参与,就无法制定符合教师发展需要的评价标准,就难以获得教师自身及其发展状况的准确的信息。而且通过教师自我评价,与同专业人员等其他评价者平等对话方式参与评价的实施,能够引起教师对自身专业的关注和审视,同时能够使教师对评价结果信服,进而才能激发教师的反思意识。从而才能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
  (三)分层次构建教师素质评价标准
  发展性评价体系中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也应是多元的。例如,把教学过程作为评价对象,在评价之前不事先确定一个绝对统一的评价标准,然后再用这个统一的评价标准来评定被评教师。发展性教师评价应是一种动态评价。是在尊重教师个体差异的基础上确立个体化的评价标准。是教师本人的纵向比较评价,而不是绝对的教师之间的横向比较评价。教师评价的目的是充分挖掘教师潜能,更好的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它体现出教师在被评价期间的进步与成长。
  因此,我们可从三个层面开展,即教师任职能力、教师的合格胜任和优秀教师的卓越胜任力等评价体系。三者分别回答“可以胜任否?是否合格?是否优秀?”这三个问题。教师任职能力模块可以作为教师任职资格制度落实的基础,合格胜任模块可作为教师的发展评估和培训的基础,而优秀教师标准模块可以作为优秀教师遴选标准和教师职业发展的目标和方向。
  此外,我们还可以从教学型、科研型来划分教师的角色。针对教师自身发展的特点将教师分成教学型和科研型,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让教师自觉融入评价体系中。
  (四)灵活运用发展性教师素质评价标准,构建和谐校园
  教师评价活动是有规律可循的,总是有一些可以于一般情况并已经为人们所认可的原则、原理,但却不可能百分之百地适合于评价活动中的每一个场合。我们在执行发展性教师评价标准时,应根据被评价者的不同特点及其所处的内外环境因素,因人、因地、因时地设计不同的评价方案,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同时随时依照被评对象及环境和其他因素的变化,及时调整评价目标,修正评价方案,改变评价方法。同时,由于教师评价过程的复杂性、长期性等特点,任何因素都可能对评价方法的使用产生一定的影响,合理的评价方法不一定就能产生良好的评价效果,因此,评价方法的选择还应该追求有效或高效的原则,因为没有效果或者效果低微的评价方法是需要评价工作付出很高代价的,对于教师的发展也是得不偿失的。
  如何保证发展性评价的测量学指标合乎要求,是我们面临的又一个挑战。构建出反映任教学科特点的教师具体的发展性评价标准,并开发出一整套发展性评价实施方案,这不仅有助于教师的发展,更有益于边疆高校创建具备自身特色的西部大学。
  
  注释: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发展规划司.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0-2005)[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2006.
  ②郭晓红.“权变理论”在教师评价中的应用[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0,(2)56-57.
  ③史晓燕.发展性教育评价的理论与实践(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
  ④袁振国.缩小教育差距,促进教育和谐发展仁[J]教育研究,2005,(7)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256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