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探析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的职业教育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韩云洁 张海峰

  摘要: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不断增多,即使是传统工业,随着技术改造的深入,生产的技术含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的调整,努力提高专业设置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适应性,体现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应用性。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职业教育;产业结构
  
  收稿日期:2007―06―04
  作者简介:韩云洁(1979―),女,汉族,河南省平舆县人,阿坝师专基础教育系讲师,硕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学论、农村教育发展研究。
  张海峰(1980―),男,汉族,河南省夏邑县人,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硕士,主要从事区域经济发展研究。
  产业结构的调整实际上是资源配置关系的改变,在资源配置关系中,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不仅改变着劳动力的需求结构,而且也对劳动力的类型、规格和层次提出了多样化的要求。这就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职业教育如何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使人才培养的结构与劳动力需求的结构相一致;二是职业教育如何按照劳动力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社会适应性和个性发展的空间。因此,如何在职业教育中建立适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的人才培养机制,使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相一致,这是摆在职业教育院校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重要任务。
  
  一、产业结构调整对职业教育发展的影响
  
  产业结构是指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组成、产业发展水平以及产业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它在经济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一个显著特征是各产业中产品的知识含量与技术含量不断提高,产业间呈现出由劳动密集型向知识、技术密集型的转移趋势。这种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会在产业内引起劳动要素,即资本、原料、劳动力之间的结构变化,产业结构内部的这种变化,又对职业教育的层次、专业提出了新的要求。各类职业教育应配合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培养用得上、适合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从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来看,我国正致力于从粗放型的生产模式向集约型生产模式转变,从以初级加工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向资源密集型产业、高深度加工、高附加值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转移。随着生产的发展、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低级劳动技术减少,技术含量高的产业不断增多,即使是传统工业,随着技术改造的深入,生产的技术含量也大大增加,这就要求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要适应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升级,努力提高专业设置对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适应性,更好地体现职业教育的技能性、实用性、应用性。
  可见,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兴起,没有受过技能培训和低素质的劳动力的转移领域越来越狭窄。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在京、津、穗等24个大中城市调查表明,用人单位对农民工的文化素质都提出了明确要求。在文化水平方面,90%以上的岗位要求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其中20%以上的岗位需要高中文化程度;在技能水平方面,80%的需要达到初级工以上的水平,其中13%的岗位需要具备中级工职业资格;81%岗位需要熟练工人。
  
  二、职业教育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不能与产业结构调整目标相适应。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产业愈来愈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知识信息密集型转化,必然需要大量的技术型、管理型和技能型劳动者,而职业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培养生产、管理、服务等领域第一线的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以满足现代生产部门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然而很多职业院校,未能很好地把握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区别,没有把培养目标真正定位在“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上。
  (二)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不能得到充分发挥。一方面,职业学校设备闲置严重,缺乏科学的管理,造成教育资源浪费;另一方面是职业教育本身的问题,专业领域、培训周期、培训效果都不尽如人意。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格质量与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存在差距,造成人才向社会输出时学非所用的比率很高。
  (三)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虽然职业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数额在逐年增加,但是其在全国教育经费总投入中所占的比例却持续下降。目前,我国农村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经费投入不足,职业学校除按普通中学的拨款标准外,很少有其他补贴。经费紧张导致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设备无力购买,基地无法开发,实验活动无法进行。经费得不到保障,不仅制约了适应市场、灵活开放的专业体系的建立,也制约了职业教育自我调节机制的构建和完善。
  (四)职业教育办学模式趋同,没有形成合理的阶梯规模结构,不能满足产业结构调整对各类职业教育人才的需求。很多学校在专业设置和教育培训上口径不统一,造成输出的人才定位不明确。另外我国目前还没有完全把农村职业教育纳入整个教育大系统中来,农村职业教育处于边缘化,除了有为数不多的职业中学以外,职业技术学校、职业培训中心都很少。
  
  三、产业结构调整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的对策建议
  
  第一,首先要明确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使其真正区别于普通教育,以培养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其次要优化职业教育的形式结构,既要发展学校形态的职业教育,又要发展职业技术培训,走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职前教育、在职教育、转岗转业教育相互沟通、协调有序的发展道路,以满足不同区域、不同层次、不同岗位对人才的需求。再次要优化职业教育的布局结构。职业教育布局结构要与当地社会、经济、人口发展相适应,要突出职业教育为区域经济和行业发展服务、为生产一线和广大农村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目标,以优化资源配置。
  第二,优化职业教育的专业结构。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受到许多方面的影响和制约,但最主要的是受经济结构的制约,因此,经济结构基本上决定了职业教育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职业教育主要是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区域经济结构,特别是产业结构和技术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对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影响很大。可以说,区域经济中的产业结构、技术结构是职业教育专业结构调整、改革、发展的主要依据。因此,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提升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大局出发,考虑和研究区域范围内的专业结构问题。在专业结构问题上,既要考虑专业设置的超前性,又要考虑区域产业结构发展的主要特点;既要服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要求,又要通过自身结构的优化和提升,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的发展。
  第三,坚持学历教育与培训并举,积极实施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双证书”制度,广泛开展灵活多样、面向市场和社会需求的职业教育与技术培训。根据对科技进步与人才需求变化的预测,一方面要不断优化课程体系,积极开发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反映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的职业教育课程和教材,推行弹性学习制度,使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逐步提高;另一方面要把培养学生的技能、先进实用技术的掌握和应用提高到一定的高度,着重培训现代生产上的先进技术、产品加工技术以及新型机电技术。同时,职业教育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素质的提高,因此,还应该建立和完善职教师资的培养模式,大力开展职校校长和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到企业或其他单位进行学习和锻炼,并通过一系列优惠政策吸收一批优秀人才加入到职业教育教师队伍的行列中来,努力造就一支能面向经济、面向社会的高素质职业教育骨干教师队伍。
  第四,树立开放型的职业教育观念,大力转变办学模式,积极推动职业教育的开放性和多样化,打破行业、区域限制,实行教育资源共享,同时,调动行业企业、社会团体、个人投资职业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和扶持民办职业教育与培训机构的发展,实现职业教育办学主体的多元化,形成公办、民办、股份制多元化的发展格局。按照“政府统筹,市场运作,校企结合,办学自主”的运作模式,坚持“城校互动”的建设理念,建设一个“城市以职业教育为特色,职业教育以城市为依托,校区建设与城市发展融为一体”的职教基地,形成“学校+基地+企业+市场”的开放性办学模式和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层次多样、灵活开放、资源共享、特色鲜明、效益显著、产学研一体化的职业教育示范基地。
  第五,多渠道筹集资金,努力增加对职业教育的投入。积极利用金融、税收等手段支持职业教育的发展,以优惠政策把民间资本吸引到职业教育中,采取有偿培训、股份合作等形式多方筹措办学经费。在地方调整学校布局结构、整合教育资源和增加投入的基础上,增加职业教育专项补助经费,重点用于扶持农村和中西部地区职业教育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李彬.产业结构的调整与人才需求及供给的选择〔J〕.人力资源管理,2005,(12)132~136.
  〔3〕汤春林,赵爱威.高职教育如何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J〕.职业教育研究,2005,(12)28~29.
  〔4〕冯飞,杨建龙.产业结构演进的趋势与“十一五”时期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J〕.中国制造业信息化,2005(6).
  〔5〕杨若凡,夏建国.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与职业技术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5,(2)66~6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35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