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社区教育三维目标促进社区教育稳步发展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赵志祥 刘建新
摘要:依据多年来从事社区教育工作的经验,以及对上海市部分地区社区教育工作的考察情况,笔者提出了社区教育自身发展的社区教育三维目标,并就如何做“精”、做“活”、做“大”社区教育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总结了实践社区教育三维目标,促进社区教育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与具体措施。
关键词:社区教育;三维目标;系统工程;终身教育
收稿日期:2007―04―18
作者简介:1.赵志祥(1953―),男,汉族,长兴县人,浙江省长兴县社区学院院长,中学高级教师,从事成人教育方面的研究。
2.刘建新(1968―),男,汉族,浙江省长兴县人,浙江广播电视大学长兴学院高级讲师,硕士,主要从事成人教育方面研究。
社区教育是属于“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大教育,具有多层次、多内容、多形式等区别于传统教育的特征。如何做好如此复杂的大教育工作,是每一位社区教育工作者必须深思的课题。笔者认为要抓好社区教育,确保社区教育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必须将社区教育的目标定位在精、活和大三个维度上,这一目标的实现不仅依赖于社区教育决策者的足够重视与正确决策,还依赖于所有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共同努力。
一、社区教育的三维目标
所谓社区教育的三维目标,是指社区教育的自身发展方向,具体地说,“精”是指社区教育不但要保障每项社区教育的高绩效,而且要在此基础上针对本社区区域文化特征与时代特征,确立本区域社区教育在一段时间内的重点内容与特色教育;“活”一是指社区教育不仅要有常设项目,还要根据社区经济、文化活动的具体需要,根据社区居民的现实要求随机调整教育项目,二是指社区教育的形式要多样化,要因人、因时、因势,选择适合于教育对象特点的教育形式;“大”不只是指社区教育的教育内容要丰富,覆盖面要广,要兼顾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民族等等的社区成员的不同需求,更是指社区教育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力争影响到本社区中每个街道、单位、家庭与个人,为每一位社区成员创设自由学习的空间,促进学习型家庭与学习型社区的形成。
二、社区教育发展的基本保障
社区教育三维目标的实现是一项系统工程,不能一蹴而就。各级领导与市民对社区教育与终身教育(学习)理念在思想上的认识程度如何;各级政府部门领导是否在具体的工作行动中确实体现了对社区教育的充分重视;各级政府部门能否不折不扣地履行教育部相关政策,制定有力的社区教育资金筹备机制,确保社区教育所需资金的到位是实践社区教育三维目标,确保社区教育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一)思想保障
社区教育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目标,构建全民终身学习体系的重要基础;是提高社区居民思想政治素质的重要载体,也是发展知识经济和加快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社会转型的客观需要。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和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在不知不觉中正在发生着变化:
1.职工“单位人”向“社区人”转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公民的就业分配、教育培训、劳保福利、医疗、住房、生育及子女上学等对单位有着普遍的依赖性和归属感,职工的工作和生活的管理几乎都是单位实施的。实行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后,职工“单位人”已向“社区人”转移,原先由单位承担的社会事务被剥离,移向社会,使社区替代了过去单位所承担的教育功能、后勤服务功能、文化娱乐功能、医疗保健功能等,社区教育的作用日益凸现。
2.社会重心向知识领域转移。21世纪的社会是一个知识型社会、学习型社会,知识已成为一种基本的资源,社会重心正向知识领域转移。人们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及时“充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不断变化的需要,社区教育是满足人们学习需求的重要载体和有效手段。
3.社会向学习型社会转移。学习型社会的形成首先要求公民是一位位具有终生教育(学习)观念的社区人,并据此构建起一个个学习型家庭、学习型街道、学习型企事业单位等学习型组织,在此基础之上,学习型社会才有可能真正成型。
每一位社会公民都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上述三个转移对公民社会生活带来的巨大影响,明确应对这三项转移的关键是使自己成为终生学习者,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的不断发展变化。
(二)措施保障
社区教育量大面广,有在职人员的岗位培训、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老年人群社会文化活动、弱势人群提高生存技能培训,校外青少年培训等等,显然,社区教育已不只是涉及教育部门的工作,还需要劳动保障、文化、体育、法律、民政等等相关部门的积极支持。然而,由于各行政主管部门各自为政,在管理内容上存在着内容重叠等原因,这显然会降低了社区教育的工作效能。因此,当地政府如何充分有效地统筹、协调各职能部门之间关系,充分调动各部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采取确实有力的措施,合理整合社区教育的多种功能,是摆在政府工作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上海市教委在总结上海市社区教育经验的基础上指出政府在社区教育工作上的三个环节:“政府要积极帮助社区制定科学的教育发展目标,充分发挥引领、导向作用”;“政府既要保护各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尊重他们发展社区教育的创造性,又要善于优化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统筹整合作用”;“政府积极为发展社区教育搭建平台”。由于上海市政府在上述三个环节上采取了确实有效的措施,从而确保了政府各职能部门在社区教育方面的协同合作,为上海市社区教育的蓬勃发展,成为全国社区教育的典范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经费保障
教育资金始终是影响国家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社区教育的顺利开展同样离不开相应的经费保障。在社区教育相对发达的美国与加拿大,社区教育所需的经费主要是从联邦政府、州(省)政府以及当地税收而来,美国社区学院39%的经费来自联邦政府税收,18%来自当地政府拨款,30%来自联邦政府拨款,其余来自学费、企业资助和校友捐赠等。
我国社区教育学院在筹办之初,主要是采取将社区学院挂靠在其他高等院校、广播电视大学等方法,这样做可以避免资源的重复投资,提高固有教育资源的利用率,然而,这同时也在某种程度上导致了这些学校的教育资源紧张。为了确保教育的正常开展,适当增加必要的教育资源是合情合理的。2004年,教育部在《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充分发挥政府扶持和市场机制的双重作用,采取‘政府拨一点、社会筹一点、单位出一点、个人拿一点’的办法,多渠道投入的社区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各地要保障必要的社区教育经费,并列入经常性财政开支”;“应努力按照常住人口人均不少于1元的标准,落实社区教育经费”;“社区内各类企业要认真落实关于职工工资总额1.5%~2.5%用于职工培训的规定,积极开展在职人员培训”。从而明确了社区教育经费来源。为了确保社区教育经费,各地政府应严格贯彻教育部文件精神,积极搭建平台,吸引有关部门、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和有识之士为社区教育的发展出智、出钱、出力。
思想、措施和经费是社区教育能够顺利开展的三项基本保障,是实践社区教育三维目标,促进社区教育稳步发展的前提条件。
三、实践三维目标的具体措施
(一)学院文化建设
社区学院承担着所辖区域的社区教育工作,学院本身的校园文化如何直接影响着社区教育的开展。学院文化的构建过程就是学习型学院的形成过程。一所学习型社区学院的构建必须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学院领导要再认识自身角色,努力营造和谐、开放、民主、快乐的校园氛围。圣吉指出,组织是一个活生生的体系,你虽然可以驾驶一辆汽车,将它开到你想去的地方,“但你不能‘驾驶’一棵植物的生长。你也不能‘驾驶’你十来岁的孩子……领导亦无法‘驾驶’他们的组织”。学院领导所要管理的是一群具有独立人格、独立思维、独立意识的成人体系。领导绝不可能只凭借个人的意志来强制改变众人的意志。显然,富有前瞻性、民主和开放精神的学院领导是构建学习型校园文化的先决条件。
第二,学院要制定和完善相关激励机制,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激励机制的内容既要涵盖终身学习思想的宣传、招生工作的开展、教育质量的把握,又要涵盖教育科研、教育创新以及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等各个方面的内容,还要建立学院特殊贡献奖,对在社区教育的各个环节,尤其对在学院发展的重大问题上具有突出表现的人员进行特别奖励。
第三,通过上述两项的实行,促使教师重新审视自己存在与发展的价值,努力在社区教育的工作中自主学习,实现自身专业的不断发展,确保自身成为真正意义上的专业知识源头,使教师自身具备质量上做“精”社区教育的能力,学院具备做“精品”社区特色教育的软实力。从而确保学院不仅能做“活”社区教育,而且在内容上做“大”社区教育。
(二)构建社区教育体系
社区教育三维目标的实现不可能靠社区教育工作的主要承担者――社区学院来独立完成,它的实现必须依赖于一个完整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与高效运转。
概括而言,一个地方的社区教育体系既包括由从县(区)政府到街道办组成的纵向管理系统,又包括由各行各业以及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组成的横向支撑系统,这两大系统的结点就是社区教育学院,两大系统协同合作构成了整个社区的教育体系。
具体地说,纵向管理系统的顶层是各县(区)政府设立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社区教育管理委员会或社区教育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成立县级社区学院;各乡镇人民政府和居委会要设立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管理办公室;行政村设立社区教育专管员。横向支撑系统不仅包括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学校和其他办学机构,还包括各类企事业单位、中介机构以及有识之士。社区教育不可能脱离行业而独立存在,社区学院必须广泛联系社会各界,与它们组成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三)开展多种形式宣传活动
社区教育的宣传工作一定要做到有声有色,不可纸上谈兵。上海芷江西路街道的经验是:除了用好宣传窗、印发宣传资料、上门宣传等常规宣传手段以外,还把每年的三月定为社区“终身教育(学习)月”,做到届届有主题,年年有重点,逐步向纵深发展。为了更好地推进终身教育(学习)的思想,街道社区教育办公室对社区内容所有家庭进行了调查,详细了解家庭人员特征,以及外来人口情况。在此基础上制定“构建终身教育(学习)体系发展规划”,分年度确定社区终身教育体系的起步、形成和发展等阶段,明确各阶段所应该完成的具体任务指标。为了调动广大社区成员学习的热情,社区学院在达成社区教育体系内部一致支持的前提下,在全社区内开展评选年度十佳学习型家庭、年度学习型组织等活动,并通过报社、电视台、社区教育网站等宣传手段大力宣传学习型家庭与学习型组织的先进事迹,为做“大”社区教育夯实群众基础。
(四)狠抓教育环节,确保社区教育质量
终身学习思想的形成与持续发展动力的获得,仅靠上述的宣传手段还是远远不够的,配合宣传,社区学院还必须举办丰富的各类教育培训,无论在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上都要充分体现“一切为了社区成员的发展”这一宗旨,让社区成员在学习过程中体验到来自学习的乐趣。
社区教育的教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具体教育内容的确定既要根据社区人员特征,结合社区人员发展需要,又要结合社会行业发展的需要,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社会层次举办不同的学习班。对处于成长期的少年儿童,可举办艺术类、棋类、科普,以及与其年龄特征相关的生理、心理保健培训;对于无业人员,可以在取得相关用人机构支持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培训,帮助他们掌握必需的劳动技术,提供工作机遇;对于在岗人员,可与其所在单位进行联系,举办相应的培训班;对于已经退休的老年人,可以举办老年艺术、信息技术、老年保健、拳术和交谊舞学习班等;只有当社区教育真正涉及到社区内每个家庭、每家单位,涉及到所有社区成员时,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做“大”社区教育。
在具体教师的选择上,一定要把好任人关,聘任责任心和教育能力双佳的教师参与实施教学工作。教师主要有两类,一类是来自社区学院及其外聘的专家、学者,这类教师主要负责理论教学工作;另一类是社区学院在广泛调查过程中所建立起来的,由来自各行各业的在职人员组成的人力资源库中的实践型专家,这类教师都属于临时聘用性质,主要负责实践培训工作的实施。只有当社区教育具备充足的人力资源保障时,做“精”社区教育才会成为可能。
在具体的教育形式上,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体现社区教育的灵活性。要让社区教育走进各行各业,尽可能多地采用临场讲授、个别教学、分组合作学习等方法,使训练与讲习相结合;也可以采用外聘师徒制的形式,通过与各行各业的联系,让各行业的专业人才接受若干位学徒,在岗位上直接指导学生;还可以采用半工半读的形式,为各层次的学生提供充分的受教育机会……只有当各种教学手段与教学内容相得益彰时,社区教育的做“精”、做“活”才会真正实现。
综上所述,社区教育三维目标的实现,一方面有赖于全民对终身教育思想的认识,各级政府部门对社区教育工作的协同支持,以及有力的社区教育资金筹备机制这样三个基本保障;另一方面也有赖于社区学院文化的建设、社区教育体系的构建、终身教育思想的宣传,以及社区教育质量的严格把握这样四项措施的全面实施。
参考文献:
〔1〕舒文,孙昌立.高等教育向经济发达县市延伸问题〔J〕.上海高教研究,1996(2)
〔2〕张小康.关于富裕地区开展成人教育的思考〔J〕.湖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1,(4)
〔3〕杨应崧.各国社区教育概论〔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5
〔4〕〔美〕彼德.圣吉.郭进隆译.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0.6,391~418页
〔5〕俞恭庆.刍议农村城市化进程中的社区教育及其政府职能〔J〕.教育发展研究,2004(2)
〔6〕杨进.美国加拿大社区教育与社区学院印象〔J〕.职教论坛,2003(14)
〔7〕刘寒雁.从美国的社区教育看我国的高职教育〔J〕.云南教育,2003(9)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35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