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访客   登录/注册

激发高职学生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专业情感

来源:用户上传      作者: 王宝君

  摘 要:本文从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入手,分析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进而培养稳定持久的专业情感的必要性,探索学习兴趣产生和专业情感形成的途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 学习兴趣; 专业情感
  
  收稿日期:2005―09―15
  作者简介:王宝君(1979―),女,陕西省,铜川,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 院讲师,主要从事教学研究。
  
  一、职业学校学生学习现状
  
  1、本科扩招,高职生源质量下降
  1998年开始,大学扩招,职业教育体系遭到极大冲击,当时初成气候的高等职业教育被各种形式的升格、并校以及大学的二级学院冲击得声名狼藉。于是,职业教育作为独立体系区别于普通教育的“特色”日益减淡。如今的职业教育,无论中、高等职业教育,都已经沦为二流教育,只要分数够,很多学生会选择读本科,而几乎没有家长会支持自己的孩子为了兴趣选择职业教育。因而选择职业教育这种形式学习的学生普遍学业基础较差,学习兴趣匮乏。尽管社会上已经出现了“找高级钳工比找研究生难”的现状.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高职学校相对于普通高校还是处于弱势。大学生的学习活动具有较多的探索性和更大的主动性,这就更需要学生必须具有浓厚的学习兴趣来作为推动他们学习的内部动力,促使他们的学习活动保持一定的强度和力度。
  
  2、 就业为导向的职教价值取向忽视兴趣培养
  职业教育以“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就业的办学方向使职业教育获得了大的发展机遇,由学科本位向职业能力本位的转变,使职业学校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岗位及岗位群能力大大提高,针对岗位的技能大大提高,但这种培养模式使学生缺乏对专业领域的全面了解并形成持久的学习兴趣成为影响其职业生涯的源源不尽的动力。专业学习的实用性和就业择业的功利性,虽对学生专业思想的巩固有一定的维系作用,但易导致学生在专业学习中滋生为就业而学的目标狭隘性,表现为重专业课轻文化课与基础课;重专业技能学习轻专业理论的提高。这种完全以实现个人需求为目的的专业学习态度,会影响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最终制约其适应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3、 文化基础薄弱,人生态度比较消极
  高职教育的学生在中学一般属于“差生”、“后进生”,学习成绩比较差,是常被老师和同学看不起的“弱势群体”。很多学生或多或少存在自卑心理。他们的学习态度、人生态度多数比较消极,人生目标、理想、信念迷盲。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强烈的成材愿望、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
  
  二、 学习兴趣在专业情感中的作用
  
  1、 学习兴趣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和对学习的直接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的重要成分。学习自觉性是指学生对学习的客观必要性(例如现在学习和将来工作的关系)有一定的认识,并由此产生相应的积极行动,但这种学习自觉性和学生的间接兴趣有密切关系。对学习的直接兴趣则是指对学习内容本身有一种积极的注意倾向,同时还伴随着一种积极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鼓舞着学生主动而愉快地学习,而不会感到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所以说,学习兴趣是引起学习动机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心理因素。学生对某些知识发生了兴趣就能表现出学习积极性或称学习的自觉能动性。这种态度通常可以从学生的注意状态、情绪状态和意志状态三方面来对它进行考察。如学生是否注意听讲、注意看书、注意对教师所提的问题积极进行思维;在完成学习任务时是否热情,是否具有积极的情绪状态;在从事学习活动时,对待困难是否具有足够的意志力,是否具有克服困难的信心、决心、自制和坚持性等等。对学科内容本身的兴趣在教学活动中能产生积极的作用。如果学生对所学的学科本身感到兴趣,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去掌握这方面的知识。否则,学生就可能只是形式地、勉强地去掌握所学的知识。
  
  2、 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生涯规划
  迫于就业的压力和学生本身对专业认识的匮乏,很多学生填报专业志愿时考虑的是易于就业,而并非是对专业本身的兴趣,如果学生有对专业的学习兴趣,就会形成持久的从业情感。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实践中,如果大学生能够很好地结合自己的职业兴趣、专业特长和知识结构,就会对将来从事的工作做方向性的选择,并热爱所从事的专业,形成为之奉献终身的高尚职业情怀。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加强自我了解,思考自己的职业取向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确立相对明确的目标和努力方向,从而更好的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职业生涯规划实践就是将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落实为实际行动,不断接受社会、企业组织和他人反馈的信息,对自身的职业体力倾向、职业能力倾向和职业个性倾向予以全面科学的衡量与评价,实现择业观从“我能干什么”的理想型向“我会干什么”“或我适合干什么”的现实型转变。职业生涯规划的目的在于实现个体的和谐、可持续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帮助个人正确认识自己,充分了解内外环境有利和不利因素情况下,设计出合理且可行的职业生涯发展方向。使自己的规划符合自己的兴趣,符合社会的需要。
  
  三、 如何培养学习兴趣形成专业情感
  
  1、 教师提高课堂教学的感染力
  课堂教学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教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有的教师学术水平不高,对教学内容缺乏研究,课堂上机械地照本宣科,讲解枯燥无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能作出令人信服的答复,长此以往势必会引起学生的逆反心理,大大削弱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果教师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课堂上旁征博引,谈吐不凡,而又不乏风趣幽默,必定会有极高的个性魅力吸引学生、感染学生,增强他们学习的兴趣。如果教师能够注意改进教学方法,教学中创设平等互动的教学环境和融洽和谐的教学氛围,寓教以情,以情感人,使学生以热爱的心态来进行学习,其结果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进一步的强化。
  
  2、 培养兴趣形成志趣
  兴趣是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倾向,这种倾向使人在认识过程或活动过程中对某事物带有稳定、主动、持久的指向性,并伴随着积极的情绪体验,是人们行为的内动力。如果学生对某事物有兴趣,那么兴趣就会像磁石一样紧紧吸引他们,促使他们排除干扰,最大限度地发挥主观能动性,激发创造的潜能。志向是指一个人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奋斗目标持有的较稳定的抱负和期望。 学习兴趣和学习志向是紧密联系的,学习志向水平高的学生,对自己的目标设置就高;对学习抱有较高的期望,也就会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并愿意付出更大的努力去学习以实现自己的目标。如果学生能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那么他的志向水平就会得到进一步的提高;相反,学习志向水平低的学生,没有确定的目标,得过且过,没有足够的学习动力,自然会经常感受失败的体验,导致志向水平越来越低,最终会丧失学习的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将之与志向结合起来,形成兴趣发展的高级志趣,在乐趣的基础上发展起来,与个人的崇高理想和远大目标相联系,带有自觉性、方向性和坚持性。
  
  3、 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目标
   教育强调因材施教,大学教育尤其应根据学生个性来确定学生发展的目标,强调多种能力的培养。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和爱好,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个人发展目标,比如,爱好文学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阅读一些名著,动员他尝试写作,有商业头脑的同学,可以指导他们了解商业知识,进行商业实践。在制定目标时,不千篇一律,也不好高骛远。让学生形成正确的成才观,认识到让飞船上天的是人才,把马桶修得滴水不漏的同样也是人才,只有认准适合个人发展的目标,并且认真努力地去追求,就能在个人奋斗中寻找到乐趣,就可以充分利用大学时光,逐步走向成功。
  正如列宁所说的那样:“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真理的追求。”因此,巩固职校生的专业思想就须从培养专业情感人手。要充分、合理、有效地调动和发挥情感的功能.促进学生振奋精神,并长久地保持专业学习的热情。让职校生在思想灌输中心服,“晓之以理”不仅是一种思想道德的认知活动,同时也是一种道德提升的情感活动。加强专业思想教育,特别是以爱岗敬业为核心的职业道德规范教育.可以加速职校生道德认知的内化.在理趣中培育情趣.从而实现理达情通的育人目的。可以结合专业发展战略,加强形势课的教育,可以结合专业学科学习,加强学科绪论课的教学,也可以结合职业道德和就业准备,加强职业道德课的教学。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进行以巩固专业思想为目的的思想灌输教育,以理性认识来荡除专业学习过程中的不良认知,以正确的价值取向来维系专业情感,激发学习兴趣,激发职校生专业学习的热情。


转载注明来源:https://www.xzbu.com/9/view-953602.htm